前幾日,《茸雪》這個國產AVG登陸到了Steam平台上,作為落葉島的老粉絲,我第一時間購買並下載了下來。

仔細一看,這次的作品是由炒飯負責的,因為上次的《余香》影響,在開始遊戲前,我就不斷的猜測這是不是又是一個「反烏托邦

」為背景的作品——事實證明,我想對了。

先說說遊戲的基本內容吧:小茸和「哥哥(玩家)」一起生活,而且相互喜歡,但是「哥哥」從一直收養他們的教授那裡知道他們之間的愛情是被教授用了一些手段刻意引導出來的,控制荷爾蒙、(……)因此他陷入了不相信愛情的迷茫中,不明白自己是不是真情實意的喜歡小茸。通過選擇玩家得到不同的故事結局,當然,無論玩家怎麼選擇兩人都會得到幸福的生活,並不會像余香那樣,以一個悲劇結尾(雖然我很喜歡悲劇的故事)。

這個遊戲的【二人的未來】結局是我一開始就達到的結局,也就是最長的那條——推開她和全部都告訴她。拜最長的故事線所賜,我看到了最完整的故事。

如同 @吳四六 說的一樣,國產AVG想要獨樹一幟的風格是「糖衣包葯」。但是我個人認為,「糖衣包葯」的風格,是由落葉島奠定的。早期的國產AVG,《鸑鷟》《赤印》《紅色旋律》,甚至是落葉島的早期的《醜小鴨的天鵝湖》《高考戀愛100天》這些作品,也只是萌二口嗨一下,沒有進入這種「糖衣包葯」的風格。這種風格的作品,是由橘子班(也是落葉島項目組的)首先發布的,我記得第一部作品應該是《假期三天》。作品大致是小夢(女主)以催眠的方式扮演顧客的女友,去幫參與者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個治癒的「糖衣包葯」風格的免費小作品。

然後我們回到茸雪這部作品,關於這部作品,只能說作者對愛情有自己的見解,並把它被編成一個故事,做到了遊戲中。

而這樣的見解雖然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社會發展,但是,這實在是太過於反人類了,其弊端,再番外篇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本片中,受到教授控制,而「愛上」小茸的男主一直在懷疑自己對小茸的感情,究竟算不算是愛。其實,當男主開始問自己「這是不是愛情」的時候,他所追尋的已經不是愛情本身了,而是在追尋「正確的愛情」。

在這個被影視,文藝,歷史,社會把「愛情」拔高到無比重要的人類社會中,每個人都會焦慮,焦慮著自己擁有的是不是「真正的愛情」。彷彿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舒服的感受,而是體驗一次別人口中的「真正的愛情」,才無憾此生。

當「愛情」變成一個標籤,它可以貼在已經擁有的關係上——自己終於「得到」真愛了;亦可以貼在還沒得到的關係上,這樣就得到了義無反顧地去追求它的最佳理由——終於「能」說服自己了。

我認為愛情永遠是一個進行時,而這一點倒也是被茸雪這個故事完整的表達出來了,當兩個人都知道了自己對對方的感情實際上是被某些方式、方法引導出來的後,他們就對兩人相愛的這件事產生懷疑和歇斯底里。但事實上,愛情更像是一種陪伴:自己能夠舒服的和一個男人或女人吃飯、睡覺、工作、娛樂和做愛。這種陪伴,沒有完成時,永遠只是進行時。在【二人的未來】結局中完完全全的被表現了出來:兩人雖然看似互相嫌棄對方,但是這種柔和的拌嘴,埋汰,才是度過磨合期的,準備走入婚姻殿堂而且能夠長久的新人們,才能具備的。

整個故事設計的也很是巧妙,兩人「無限依賴」的熱戀期,男主懷疑愛的「冷淡期」再到攤牌導致兩人歇斯底里的「磨合期(或者說,第一次吵架,是不是更合適呢?)」,最後再到修成正果的「湊合」,宛然一副老夫老妻的模樣。@吳四六 這種「湊合」其實並不能算是還過的去「湊合」呢,而應該是非你不可的「湊合」。

「人們遲早會發現自己愛的不是現實中的他,而是想像中的他,現實中的他只是他們所創造夢中情人的一個模板,他們遲早會發現夢中情人與模板的差距,適應了就走下去 沒適應就分開,你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是,你不需要模板」

「但是我喜歡上了一個不存在的人,她只是我虛構出來的,這難道不是一種病態?」 「不,不是,其實你很幸運,不管他是不是真是存在,能愛就很幸運了。

劉慈欣《三體》

我是維京人,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麻煩點波關注吧,謝謝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