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皇帝的新衣。道具我不黑,確實不錯。其他方面,1,拙劣的演技撐不起想要達到的「高逼格」話劇效果。現場收聲,聲音表達、表情、動作誇張。應該是想達到話劇效果,但各方面均欠火候。這方面我認為最好的是老劇《東周列國春秋篇》。2,沒有撐起懸疑。說白了,就是不會講故事。想學美劇《72小時》,但沒有達到緊張懸疑效果。總結:懷著欣喜的心情,結果發現導演只想讓你看他裝逼。


這部劇確實並沒有想像中好。按說應該是個懸疑破案劇,可實際上沒有什麼懸疑,劇情完全沒有任何燒腦的地方。不管是張小敬、李必、林九郎,都沒有看到多少表現睿智和手腕的地方。很多劇情完全就不能細想,漏洞百出。

不管是張小敬追趕圖格努,還是張小敬追趕3輛拉著石油的馬車,完全就是一期古代版的奔跑吧兄弟!

堂堂大唐都城,一個歹徒滿大街跑,沒有遇到一個官兵出來阻攔!監控全城的閣樓上,士兵們也只是射箭給張小敬指路,然後就站在上邊看兄弟在下邊奔跑!

追趕三輛馬車更搞笑!全長安就只有一個張小敬可以去追趕阻攔!最後連文質彬彬的李必都親自出馬了!要是張小敬停下來,我看這三輛馬車能直接跑到皇宮裡把皇宮燒了!還有,我一直沒看明白,為何前兩輛馬車,可以在城中燒掉,偏偏最後一輛馬車就不行?馬車上拉的是石油,不是現代的定時炸彈,你可以清楚的知道還有多久會爆炸,為何不能就地直接把油桶起來劈開燃燒掉?這種方式不會爆炸,並且劇中也明確說過的


確實好看,起碼近幾年歷史古裝劇裡邊,《長安十二時辰》是少有的良心之作。

從場景和畫面上都能感受到劇組撲面而來的經費在燃燒,大唐民風民貌的還原,人物服飾妝容的塑造,如果說劇本好是馬伯庸小說寫得精彩,那畫面好就是製作方的誠意了。

別的不說,對比同時期播出的《大宋少年志》,裡邊人物充滿現代氣息的造型和無釐頭扯淡的臺詞,高下立判。

雖然打得是喜劇的幌子,但胡鬧不代表可以胡編,這髮型分分鐘讓人以為這是吳亦凡啊。

既怕人比人,也怕貨比貨,上次我看《琅琊榜》以為已經夠可以了,沒想到《長安十二時辰》比前者更有味道。

但是,對,但是。

我看了十集就棄劇了。

不敢說不好看,只是不太合我口味。

馬伯庸先生的小說我看不下去,沒想到連改編電視劇也看不下去。

具體原因,我反思了我一下,個人體會著這部劇,劇情太拖,沒有輕重感。

有人會說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小時的故事,時間方面如此緊湊,怎麼會拖呢?

可問題就在這,我懷疑編劇是不是強迫症,非要兩集拍半個時辰,十二個時辰湊個四十八集,很多明明可以一筆帶過的故事,非要墨跡半天,太拖故事這也帶來第二個問題,輕重感,沒有輕重緩急,絲毫感受不到故事的跌宕起伏。

抓狼,挺簡單第一件事情,非要弄得特別複雜,用大量鋪墊篇幅去塑造人物心路歷程,結果到最後人物個個智商下限,一波莫名其妙的操作就把窩抄了。

還有,開始我以為李必是個梅長蘇一樣的VIP玩家,開局前三集直接唬住我了,結果後邊越看越覺得不靠譜,這孩子當宰相有點嫩吧。

後來我覺得張小敬是個梟雄,拿得起放得下,人恨話不多,結果到了後邊咋就有點逗比呢?

可能後邊劇情有反轉,但我實在沒有追下去的慾望了,對不起。

元載、聞染兩條支線嚴重的另人分神,直接讓主線都有點崩。

崔器、姚汝能前邊鏡頭太多,導致後邊給人感覺太散了。

一個本以為是雖然促銷但嚴明軍紀的領隊,一個是心思縝密胸有溝壑的高人,結果後邊一個變成狂妄自大的豬隊友,一個變成就會扯淡的紈絝子弟。

看的我牙癢癢,果然是隻適合看簡單的《喜洋洋》和《熊出沒》

別看主角們沒爭氣,倒是反派們一個個有情有義心思堅定,曹破延和龍波這兩個人格魅力之大僅次於張小敬不良帥,就連黑老大閣老都有自己的處世之道,對比主角們一個比一個無聊,這是為後邊埋伏筆嗎?

沒看的可以告訴你們,13集是個轉折點,13集之前可以慢慢品一下滋味,13集之後,期望越大,就失望越大。

但瑕不掩瑜,《長安十二時辰》依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古語有云,一千人心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有人喜歡就有人不喜歡,有人覺得網上吹得有點過了,就有人覺得網上評價還低了不少。

都沒錯,看個劇而已,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只是自己的喜好沒必要強加給別人,不能看見別人捧,就覺得他們彩虹屁,看見別人踩,就覺得別人故意針對你們這部劇。

跟喫臭豆腐一樣,有人覺得臭有人覺得香,一個人一個愛好,但你要是不喫臭豆腐,還堵著門口罵人家愛喫臭豆腐的不要臉,就沒意思了,同理,你愛喫臭豆腐的也不能圍著不愛喫臭豆腐的非要人家說這個香。

所以,你覺得不好看,也不要說這是《皇帝的新裝》,路人畢竟不都是傻子。


這部劇有這個想法的原因在我看來有這麼幾個:

首先我不覺得這部劇很燒腦,尤其是看過原著的朋友應該知道原著本身也沒有像偵探小說那樣,情節巧妙、構思奇特,特別是下冊的故事有「為了情節而情節」的缺點,很多情節難以在邏輯上自洽。而這部劇的表現更沒有多燒腦了,但凡有初中水平的人都應該看得懂這部劇。什麼臺詞太雅也是無稽之談,這部劇的臺詞有點半文半白,在臺詞方面它的榜樣是《大明王朝1566》。所以很多自媒體宣傳它燒腦,彈幕對非原著黨的不友好讓很多人望而生畏,但這部劇絕不是什麼燒腦的劇。

其次這部劇是「裸播」的,它播出前基本沒有宣傳。要知道在這個新媒體時代,沒有宣傳想火基本不可能。所以這部劇粉絲基本侷限於易烊千璽和雷佳音等主演的粉絲,以及原著黨和歷史愛好者們。

回到第一個原因,這部劇原著本來就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也導致在劇本的改編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很多人覺得這部劇沒有講好故事,我也這樣覺得。服化道等方面的優秀或許讓很多人忽視了在敘事方面的問題,比如情節安排的詳細和省略,尤其是在多線敘事的邏輯下,如果這部劇想拍成美劇那樣,它都不需要分為上下兩季,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故事一季就夠了。


不要對《長安十二時辰》太過苛求了,這部劇這個團隊已經在紮實認真求真的行業標準操守和嚴謹的尊重華夏文明的態度上已經是這個影視業裏除了正午陽光外做的最好的了,不要過多苛求應多以嘉許鼓勵,更不能打擊。否則你就是中國影視業的發展和華夏文明的復興的罪人。

《長安十二時辰》是又一部在導、演、攝像、服化道、現場原音收音等方面,都務盡講真演真做真求真的以真為影視人最高價值和終極信念的良心優秀劇。

《長安十二時辰》也是自《知否知否》以來又一部嚴謹認真的去考究歷史去尊重正宗華夏文明和信仰的古裝精品正劇。它嚴謹認真的遵守華夏民族全束髮的髮式,沒有去搞蠻俗化異化華夏的披頭散髮或半披半束,深入挖掘高度還原相對應朝代時期的真實的服飾禮儀、生活形態、環境建築、思想道德、哲學藝術等華夏文明。這樣的認真深入的去學習、挖掘、考究真正的正統華夏文明,纔是古裝影視劇行業該有的標準職業道德操守。

中國古裝劇它不是可以隨便的一般意義的影視劇,中國古裝劇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具有特殊身份責任和意義的,因為我們的華夏文明和歷史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全部的民族靈魂根基依歸和信仰基石。容不得隨便任意篡改變異糟蹋。


皇帝的新衣?這個比喻沒太明白你的意思。是說這部劇虛高了嗎?還是說大家閉眼睛捧的厲害?如果大家真閉眼睛捧,請問捧誰呢?易烊千璽還是雷佳音?這倆人雖說喜愛的觀眾很多,但還沒至於大家都閉眼睛捧的地步。而且豆瓣評分眾所周知是什麼羣體的人,他們這個羣體捧過誰?!~他們只以事實說話,誰也收買不了。所以說你沒體會到作品的精妙可以試著認真看或者多看幾遍,製作的精良,盛唐的還原,人物的刻畫。。。我沒看過原著,但確實鏡頭的轉換如果沒認真看的話有點不知道在講什麼,跟腦殘劇不同,跳過幾集還是知道發生了什麼,比較好理解。這部劇不難理解,有的人對不理解的人嘲笑沒文化,這種嘲笑本身就是素質上的欠缺。放眼中國,義務教育實行了幾十年,哪裡還有沒文化的人?!主要是看的不仔細,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暗下燈光,在清幽的環境下好好欣賞的劇。至於對四字弟弟,我覺得是大家對之前流量的各種失望下意外的驚喜,他演的真的很好,演出了少年的睿智也演出了少年的稚嫩,自成一派。而且,就像雷佳音說的,他才19歲!確切的說,演的時候才17歲!你們究竟在苛求什麼?還是說別人覺得好的一定要踩兩腳才能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與其研究劇不如研究一下自己。


試評 長安十二時辰

看了之後,覺得挺有意思的,但沒想寫點什麼,正好,借著這個提問,寫點東西

皇帝的新衣,過分了,(寫到這突然不想寫了)

我想問一下,你真的覺得這個劇不是好劇麼

我不怎麼看美劇什麼的,我只想說,任何東西需要橫向比較,不是麼,現在熱播的貌似沒有比他好的,對麼,哎其實這個想寫的挺多的,就是懶得打字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就醬


服裝,道具,化妝都不錯!

製作比較精良!像電影。

感覺像神探狄仁傑加琅琊榜!


有好劇還要嘰嘰歪歪,有好的不學習,只知道找毛病,見到觀眾喜歡還非要給人安一個粉絲頭銜,這樣就讓你的不喜歡心安了。有幾個能拍出這種中國傳統文化和商業劇結合的?動不動就跪舔美劇,習慣性美國最偉大,看不懂唐朝,卻對美國多懂似的。不懂可以,岀來裝文藝就算了吧,當然不懂歷史又愛舔美噴中的臺灣人除外,這些人我連罵都懶得罵!


我覺得《長安十二時辰》在豆瓣上能獲得8.7的高分,一點也不虛高。因為我追了幾集下來,感覺每一集都是在享受。且不說他演員的陣容,單憑他的運鏡還有畫面的質感,我覺得每一集都可以看成一個電影。因為他每一集的質感,讓你有一種在電影院看狄仁傑系列的感覺,畫面不能單從高不高清來評判他,而是劇集的調色,讓人有一種置身電影院的感覺。

《長安十二時辰》運用了很多電影的運鏡手法,有一些一鏡到底的鏡頭,可以很好的展現長安的繁榮盛茂,看這樣的電視劇,在理解劇情的基礎上,你會覺得是一種享受。他也給電視劇樹立一個標杆,不要以一個較低的評判標準,而是要拿出一個認真的態度,用電視劇的質感去比擬電影的質感。

我追這個劇能有4集左右吧,每一集都在感嘆導演的用心。不光從服飾和演員上,從電影花銷的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導演想把電視劇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亦或者他自己有一個標杆,只有達到這種製作程度,才能將他呈現給觀眾們。

你打開彈幕,很多都是讚歎電視劇的製作用心程度,所以還沒看的小夥伴建議看一下,你不會後悔的,而且雷佳音和易烊千璽的組合,也是賺足了眼球,所以豆瓣8.7分的評分,絕不是浪得虛名的,但是又轉念回來,以後想拍盛唐電視劇的,都得掂量掂量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