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朱高煦被做成「瓦罐燜雞」當然是搞笑,朱高煦確實是被燜在一口大缸里,被活活烤死了,死狀十分凄慘,他確實是一個軍事上的猛將,卻是一個蹩腳的野心家。

朱棣和原配夫人共有三個兒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如果不是老爹朱棣造反靖難,哥倆會是一輩子的好兄弟,長子朱高煦會襲燕王之位,次子朱高煦只能當郡王,這是朱元璋立下的規矩,誰也改不了,朱高煦也就認命了。

但朱棣後來還是造反了,並且成功了,這下就麻煩了。

靖難之役中,朱高熾和朱高煦發揮的作用並不一樣。

朱高熾形象不佳,身體不好,是個大胖子,而且腿有點瘸,不便外出活動,他本人也不好打打殺殺,所以朱棣主要是讓留守燕京,負責保衛自己的老巢,曾以少數兵力困守北京,成功抵擋了大量南軍的圍攻,為朱棣爭取救援贏得寶貴時間。

朱高煦人高馬大,能打能殺,經常親自上陣砍人,無論相貌和形象還是愛好特長,都和朱棣很相似,而且追隨朱棣南征北戰,一路打到南京,還多次在危險關頭不顧性命,以命相搏,救下朱棣的性命,在武將群體中威望很高。

朱高熾和朱高煦各有功勛,原本不相上下,但父親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兒子,這是古今一致的道理,朱棣也不例外,他明顯偏愛次子朱高煦。

嫡長子繼位,這是古往今來的普遍原則,和長子世襲王位一樣,但朱棣無意中的一言一行卻讓次子朱高煦有了更加美好的想法——只要努力,我也可以做皇帝。

靖難之役中,在攻打到南京附近時的浦子口時,朱棣被南軍擊敗,關鍵時刻朱高煦率軍趕到,朱棣喜出望外,對朱高煦說「老爹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奮勇再戰」。

為鼓勵朱高煦,朱棣還拍著兒子的肩膀說:「努力吧兒子!你哥常常生病。」

朱棣說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很值得琢磨。

也許是說你哥哥身體不好,沒法打仗,你做弟弟的得努力幫我;也許是說,你哥哥身體不好,他如果死得早,皇位肯定給你;也許是說,你哥哥身體不好,我直接把皇位傳給你。

朱棣到底是哪層意思誰都不知道,但朱高煦卻認為這是老爹許諾傳位給自己的信號,他倍感振奮,親自率軍隊力戰,終於把南軍擊退,為入主南京立下大功。

事實證明,面對兩個兒子更偏愛次子的現實,即便立朱棣後來還真是動過立朱高煦為太子的相反,但他最終還是堅定決心,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煦很失望,使出各種招數,就是賴在朱棣旁邊,朱棣讓他去外地就藩,他也找出各種借口不去,就像一個賴在父母身邊的「啃老族」,後來朱棣看透了朱高煦想要謀奪太子之位的想法,加上朱高煦私自招募精兵,野心暴露,朱棣實在忍無可忍,差點把朱高煦廢為庶人,在朱高熾的講情下,才把朱高煦的封地從繁華的青州貶到偏僻的樂安(今屬山東)。

朱高煦不得已,只得乖乖到樂安就藩,但他仍然沒有放棄皇儲的夢想。

朱棣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後,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想趁亂伺機叛亂,但明仁宗受到朝廷高官的一致支持,朱高煦根本找不到機會,便沒有動手。

過了沒幾年,明仁宗因病去世,當時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準備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卻在樂安,距離京城比太子朱瞻基近得多,朱高煦認為這是一個千載良機,便打算在半路設伏,截殺朱瞻基,然後自己搶得皇位,但不知道什麼原因,朱高煦半路撲了空,朱瞻基躲過他的埋伏,順利進入北京繼承了皇位,是為明宣宗。

明宣宗對自己這個野心極大的叔叔十分敬重,多次厚賞拉攏,對朱高煦的上書也一一照辦,但朱高煦一看自己這個侄子是個軟蛋,自己完全可以向老爹學習,也搞一出靖難之役,奪取親侄子的皇位——老爹可以成功,自己沒理由不成功。

可朱高煦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他還沒完全準備好造反,明宣宗已經御駕親征,兵臨城下,朱高煦一看沒得打,居然乖乖投降了,群臣紛紛要求把朱高煦明正典刑,但明宣宗念及叔侄之情,決定放朱高煦一馬,他把朱高煦父子帶回北京,廢為庶人,關押起來。

有一天,明宣宗過去探視叔叔,朱高煦不知哪根筋不對,在自己侄子從旁邊走過時,居然突然伸出腳把朱瞻基絆了一個狗啃泥。

這下朱瞻基丟了大臉,再好的脾氣也壓不住了,但他的反應也很搞笑,下令讓人用一口三百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住,想教訓一下這個不著調的叔叔。

但朱高煦不愧是武將出身,他勇武有力,奮力一起,竟把大缸頂了起來,朱瞻基一看嚇壞了,害怕他跑出來對自己不利,直接狠下心來,命人在銅缸周圍堆積柴火,將之點燃,在一對熊熊燃燒的大火中,朱高煦發出嗷嗷的慘叫聲,最後被活活烤死在銅缸內。

把人活活烤死的過程極其慘烈,但整個過程中,朱瞻基毫不憐憫,而且在烤死朱高煦後,朱瞻基又下令把朱高煦的兒子全部誅殺,可見在你死我活的皇權爭奪中,再心軟的人也會變得鐵石心腸,因為誰心慈手軟,死的就會是誰。

明朝史料並未刻意抹煞朱高煦在靖難中的功勞和貢獻,但縱觀朱高煦的一生,他在政治上雖有野心,卻十分幼稚,且志大才疏,優柔寡斷,以致屢屢失敗,他的失敗是必然的。無謀無斷、無深圖遠算的蹩腳野心家,是對朱高煦的準確評價。

我是專註歷史文化的狄飛驚, 歡迎關注我!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個兒子,他為朱棣的靖康之難貢獻了不少力量,就是因為自己在父親奪得帝位過程中立下很多功勞,於是躍躍欲試謀求太子之位。知名的大學士解縉的死亡就有他的功勞。


影視劇中的朱高煦


朱棣在立太子之時,徵求解縉的意見,朱棣想立次子也就是朱高煦為太子,但是解縉堅持廢長立幼會導致政權不穩為由拒絕,使得兩人不歡而散。朱高煦知道此事之後,懷恨在心,自背後誣告解縉擅自將宮內秘密外傳、科舉考試閱卷不公,趁朱棣不在京擅自覲見太子圖謀不軌等等,最終導致解縉被捕入獄。


解縉

從解縉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朱高煦這種人的素質,純屬一個小人,既然是小人能做出什麼事情呢?為何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雞」呢?


【1】拒絕去自己的藩地。朱高煦被封為漢王,藩國雲南,但是朱高煦拒絕前往藩地,力請父親讓自己回南京,朱棣無奈,只得答應他去南京。1415年,朱高煦改封到青州,但仍不願前往,明成祖這才疑心他有奪嫡之意。朱高煦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又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


影視劇中的朱棣


【2】被父懲戒,心懷叛意。朱棣回到南京得知朱高煦盡做違法之事,剝奪其冠服,囚禁準備將其廢為庶人。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多次在成祖面前請求。後將其封到樂安州,朱高煦到達目的後,心懷怨恨,加緊謀劃叛亂之事。太子朱高熾多次書信勸解而不悔改。


明仁宗朱高熾


【3】以仁義對之,但仍屢教不改。朱高熾繼位後,將朱高煦召回京城,好吃好喝好招待,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他兒子封為郡王。明宣宗繼位後,繼續加大對其賞賜力度,凡是他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得到了滿足,使得朱高煦更加的驕縱。


明宣宗朱瞻基


【4】謀反叛逆,屢教不改,自食惡果。1426年8月朱高煦起兵造反,即便這樣,明宣宗仍然不忍心出兵鎮壓,仍然寫信進行勸誡,但最終無效。後在政府軍的夾擊下,朱高煦被迫投降。


明宣宗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一次明宣宗去探視朱高煦,朱高煦竟然故意絆倒明宣宗,宣宗大怒,命人將朱高煦放入銅缸之中,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銅缸之內。


古代有很多酷刑,一些暴君毒妃們為了報復仇人專門想出各種慘無人道的害人方法,如漢朝呂雉就將戚夫人殘害成「人彘」,唐朝武則天使用醉骨之形虐殺了蕭淑妃,這些毒刑駭人聽聞,聽說明朝的朱高煦,因為自己作死而被皇帝煮成一鍋「瓦罐燜雞」,此人究竟是為何不堪,才得此下場呢?

當初朱棣先後跟妻子生下大兒子朱高熾,二兒子朱高煦,為了防止兩子內鬥,他就及早封大兒子為候選燕王,二次朱高煦當郡王。不久後朱元璋駕崩,朱棣就趁機起兵要搶走侄子的皇位,而這兄弟倆知道父親要奪位後,就開始為權勢明爭暗鬥起來,「靖難戰役」中,朱高煦因為身材魁梧,作戰英勇而得隨朱棣征戰,大兒子朱高熾因為多病則留守燕京城。

戰場上,朱高煦表現得非常勇猛,因此朱棣就覺得此子很有自己當年的風範,逐漸賞識起來。朱高煦可能很有表現欲,在整場戰爭中他屢次建功,還曾救過朱棣的性命。

有一次,南明軍隊重挫朱棣軍,這時朱高煦突然帶人中途趕來救援,朱棣興奮的對二兒子說:「這一戰為父已心力交瘁,你長兄常年染病,如此唯有你能當奮勇殺敵了」此話讓朱高吸聽完後,可能就覺得父親這是在暗示自己是未來的繼承人,因此打起仗來更加奮勇,吃苦耐勞只為幫助朱棣打退敵軍,後來在朱高煦不辭勞苦的調兵遣將之下,公元1402朱棣終於大獲全勝,成功入主明朝京城,成功當上了大明皇帝,自號永樂大帝,歷史上稱明成祖。

一切穩定後,文武百官就開始催促朱棣早點立太子,以免生禍亂,此時朱棣就犯愁了,這立太子豈非兒戲得按照傳統祖訓,以禮法嫡長子繼承製施行,也就是說得先從長兄朱高熾立起,如果長兄不在了才輪到次子朱高煦。由於二兒子在戰役中創下大功,自己也偏愛二子,所以朱棣很猶豫。

但是重臣金忠、伊昌隆等人不停上奏立太子,於是朱棣沒了辦法,只能下令封長子朱高熾為太子,讓二兒子朱高煦到雲南去當藩王以免他們兄弟為權互相殘殺。 而朱高煦自認功高,理應當上太子,所以對這決定很不滿,接著找了一些借口拒絕離開京城,不久後就有人揭發朱高煦在背地裡招兵買馬發展自己的勢力企圖謀反,朱棣得知後轟然大怒,立馬就要廢掉他藩王貶為普通人,關鍵時刻太子朱高熾就出來給二弟求情,最終朱高煦就被安排到樂安當了一個小藩王。

平靜多年後,朱棣老而病死,太子朱高熾順理登基,號明仁宗,遠在樂安的朱高煦知道後憤而不服,於是就企圖叛變,可惜大局已定,朝中重臣們都遵從先王決定跟傳統紛紛擁護朱高熾,至此朱高煦無內應,實力又不足只能幹瞪眼。

幾個月後朱高熾突然染病離世,於是讓自己的兒子當上明朝皇帝,號明宣宗,本來明宣宗身為侄子對朱高煦還是很尊重的,那知道朱高煦死性不改再次想叛變,於是明宣宗就搶先把他給抓起來關入了天牢。

宣德四年,明宣宗前來探望被管的叔父朱高煦,不料被他突然伸腳絆倒,摔了一個「狗撲糞」,而朱高煦還在那裡笑,明宣宗一氣之下就命人把他丟進大銅缸里給活生生的燉死了,因此這就是「瓦罐燜雞」的由來。


這傢伙可不一般,靖難時鎮守北平,剛強剽悍,能征慣戰,功勛卓著,屢建奇功;朱棣曾認為太子朱高熾過於仁慈,上位後壓不住人,就有立朱高煦為太子的打算,如果不是「立長不立幼」的原則制約,朱棣以後明朝政治舞台上的中心人物就是朱高煦。

公元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時,朱高煦異常傷心和失望,精神上受了重創,儘管身有殘疾,柱拐行走,但待人仁愛,口碑也不差,長得五官端正,肥頭大耳,而且,在靖難之役中,蹶功居偉,好幾次在關鍵戰役中力挽狂瀾,贏得了朱棣的賞識與信賴,也經常被封賞與稱讚,這使得他變得趾高氣揚、傲氣十足。

朱高煦最初被封到雲南時,不願意去上班,又改封到山東青州,他還是不願去,萬般無奈,只好留在南京享福;如此抗旨行為發生後不知收斂,竟然私自招募軍隊,縱恿手下為非作歹,還曾經親手用鐵鎚砸死了維持秩序的官員。

朱棣得知朱高煦違法亂紀的事實後,剝奪了他的官職,本想將他廢為庶人,大哥朱高熾念及兄弟情份,百般勸諫父親,朱棣只得殺了與他一起做壞事的人進行警告,希望他能迷途知返,改邪歸正;作為帝王的朱棣對這個兒子展現了少有寬容!朱棣駕崩後,朱高熾繼位為明仁宗,但10個月後也駕鶴西去了,此時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膽大妄為的朱高煦曾策劃在路上截殺他,然後自己上位當皇帝,因事起倉猝,失敗了。

朱瞻基繼位後,是為明宣宗,貪得無厭的二叔獅子大張口,永無止境地向中央索要財物,宣宗念及其過去的戰功總是有求必應,但這種寬厚並沒有感化喪心病狂的朱高煦。

他曾致信指責侄兒其違背洪武、永樂制度,曆數其諸多從眾「過錯」,甚至分別給王公大臣們寫信,挑撥君臣關係,敗壞宣宗榮譽。朱瞻基是有兩把刷子的人,能揉住事,面對長輩的倒行逆施都強壓心底,沒有發作。

1426年8月,作死的朱高煦竟然起兵造反,宣宗御駕親征,由於朱高煦內部早已離心離德,又聽說皇帝親自征討,都無戰心了,朱高煦只得開城投降。

朱瞻基仍網開一面,沒處死叔父,只是將其貶為庶人,軟禁在西內;宣宗去探望二叔時,朱高煦趁其不備,伸出一腳將宣宗摔了個狗啃泥!宣宗勃然大怒,才開始了「瓦鳮悶罐」的製作。縱觀以上事實,朱高煦是一個不斷作死的人,自己總為自己掘墳墓,真得很不堪!

朱高煦被明宣宗朱瞻基做成「瓦罐燜雞」,看起來殘忍,但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所謂「瓦罐燜雞」,就是他被放進一個大銅缸中,再在大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活活炙死。

一、朱高煦依仗著自己是皇子皇孫,自幼就是「小惡棍」。

朱高煦的爺爺是明太祖朱元璋,老爸是明成祖朱棣,重要的一個堂兄是明興宗朱允炆,哥哥是明仁宗朱高熾,最重要的一個侄子也是弄死他的侄子,是明宣宗朱瞻基。

他自幼生性兇悍,與秦、晉、燕、周四王世子一起被朱元璋召往南京學習時,調皮搗蛋,毆打其他世子,無心向學,言行粗魯。朱元璋對朱高煦這個孫子,甚是討厭,但看在他是皇孫的份上,在他16歲那年,封他為高陽郡王。

朱高煦18歲時,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繼位,他和哥哥朱高熾入朝覲見。但他漫不經心,引來文武大臣的不滿。舅舅徐輝警告他別太囂張,小心腦袋搬家。他將舅舅徐輝的警告當耳邊風,甚至偷了徐輝的寶馬跑去玩耍。興緻來時,視官民命如草芥,想殺就殺,想動刑就動刑,毫無法紀。

公元1399年,朱高煦20歲。朱棣向朱允炆發起靖難之役,爭奪皇位。朱高煦興奮不已,跟隨朱棣殺向南京,並且在戰爭中,曾經救過朱棣的命。這是他的得意之處。他認為自己功勞巨大,而他的哥哥朱高熾武藝一般,只能留在北京防守,所以很看不起哥哥朱高熾。

二、朱棣奪位成功,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頗為不滿。

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成功奪位,在面對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他感到左右為難。

長子朱高熾,是個大胖子,愛研究儒學,頗為儒雅仁慈,雖然不能親自參與進攻南京的戰爭,但他留守北京時,謀略過人,成功抵擋住朱允炆部下的進攻,而且與滿朝文武大臣相處得不錯。

次子朱高煦,也是個大胖子,武藝超群,在隨自己攻打南京時立下赫赫戰功,處事風格也與自己頗為相像,但謀略上,朱高煦明顯不如朱高熾。

朱棣權衡再三,一方面按照傳統應立長子為太子,這符合法度禮俗,另一個方面朱高熾沒有明顯過錯,而且仁慈待人,這對治理天下必然有利。最後,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

為此,朱高煦極感不滿,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功勞顯赫,憑什麼讓這個只會讀書的哥哥朱高熾當太子?於是他遂生不軌之心。

朱棣明顯感到朱高煦蠢蠢欲動,於是封朱高煦為漢王,藩國雲南,想將他打發得遠遠的,以免他對朱高熾不利。朱高煦很生氣地說,自己何罪之有,要去萬里之遠的雲南?朱棣無奈,只得讓他去往南京。

在南京期間,朱高煦更肆無忌憚,他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並常常自負地以唐太宗自比。

不久,朱高煦又增加兩護衛,為非作歹之事越來越多。他又多次挑撥離間,陷害太子朱高熾,導致良臣解縉冤死、黃淮入獄。

1415年,朱棣又將他被改封到青州,但他死活不肯前往。朱棣大怒,但看在他功勞巨大的份上,沒有動殺機,就繼續下詔催他就藩。朱高煦還是不肯動身,而且私底下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增加自己的實力。

三、朱高煦的作死之路。

1416年,朱高煦36歲。明成祖朱棣到南京視察,文武大臣列舉朱高煦違法之事,竟然高達數十起。朱棣怒火中燒,剝奪了朱高煦的爵位,囚禁於獄中,並擬將他廢為庶人。

仁慈的太子朱高熾,認為朱高煦畢竟是自己的親弟弟,在父親面前極力為他求情。朱棣便削去朱高煦的兩護衛,將他的親信遣散,以免他繼續禍害。

朱高煦37歲時,朱棣將朱高煦徙封到樂安州(今山東惠民),這一方面希望他悔改,另一個方面以防他對太子朱高熾造成威脅。

但是,自負的朱高煦到達封地後,心生憤恨,認為這是對他的極不公平,繼續招兵買馬,準備謀反。太子朱高熾得知後,多次致書朱高煦別作死,但是朱高煦已經喪失了理智。

1424年,朱高煦47歲,明成祖朱棣逝世,朱高熾即位。朱高煦謀反之心,更加強烈,讓在京城的兒子朱瞻圻,窺視朝廷的一舉一動。更派他的心腹潛入京城,伺機起兵。

明仁宗朱高熾知道後,一貫仁慈作風,沒有生氣,而是將這個弟弟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了他的俸祿,仍然命他返回樂安,不要在京城兄弟之間干戈相向,而且還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餘兒子均封為郡王。

但是朱高煦不領情,依然伺機謀反。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去世,在位時間8個月。朱高煦覺得機會來臨,趁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時,半路設伏準備截殺朱瞻基,但是由於行動倉猝,沒能成功。

朱瞻基順利繼位,是為明宣宗。朱瞻基繼承了他老爸朱高熾的仁慈作風,沒有殺這個叔叔朱高煦,反而更加厚待。

然而,朱高煦卻認為這是朱瞻基軟弱無能的表現,更加飛揚跋扈。朱高煦47歲時,在山東正式起兵謀反,朱瞻基無奈之下,只能發兵征伐。朱高煦雖勇武,但實則有勇無謀。很快朱高煦被圍困在城中,數日便投降被俘。

這種起兵謀反之罪,換成別的皇帝,早就將他碎屍萬段了,但朱瞻基依然沒有殺朱高煦,可謂是仁至義盡,只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

但朱高煦給臉不要臉,不作死就不會死,有一次,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肆無忌憚地故意用腳絆倒。

明宣宗朱瞻基大怒,認為朱高煦已不可救藥,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知悔改,終於忍無可忍,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

朱高煦不知死活,竟然還敢憑的大力,將大缸頂起來。朱瞻基怒不可遏,遂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朱高煦比竇娥還冤,和父王在前方衝鋒陷陣,瘸腿哥哥守在家裡養得肥肥胖胖,勝利後因為是次子,當不了皇帝;皇兄死了,還是輪不上他,大侄子接了班,擱誰都氣不順。其實是世襲制度惹的禍。

朱高煦是個猛將

說起朱高煦,得朱元璋說起。朱元璋的大兒子死的早,選繼承人時他還是按世襲制的規矩,立了大孫子朱允炆。朱元璋知道他兒子朱棣不滿意這個決定,就把他封為燕王,離京城遠點,省得惹事。

野心和距離無關,1399年(建文元年),朱棣讓他大兒子朱高熾在家看門,自己帶著二兒子朱高煦以「清君側」為名,率軍直奔京城,謀取皇位。朱高煦天生猛將,總是沖在隊伍前面,白溝河之戰,斬殺都督瞿能父子。後來,朱棣在山東交戰時兵敗東昌,朱高煦率軍及時趕到,從亂軍之中救出老爸。靖難之役時,朱棣軍隊多次瀕臨危難,都是經過朱高煦浴血奮戰轉敗為勝。

老爸忽悠他賣命

在奪皇位的戰爭中,朱高煦確實立下汗馬功勞。朱棣常說朱高煦很像自己。為了讓他在戰場上賣力氣,經常給他個糖豆吃,比如在浦子口一戰中,朱棣被擊敗,朱高煦再次神兵天降,棣大差點沒樂死,大聲說:「再晚一步老爸就累死了,兒子,給我使勁打!」又拍拍他的背部說:"努力干!世子常常生病。"這名話有太多內涵,世子就是指朱高煦的哥哥朱高熾,暗示他常常生病,可能無法勝任繼承人的重任,或不會活多久。朱高煦聽了老爸的話和打雞血一樣,率軍直接沖入敵陣,一鼓作氣將南軍擊退。

立儲時發現被老爸涮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棣終於把侄子朱允炆趕跑了,當了明成祖。在考慮立儲之事時,朱棣變卦了,他忘記在戰場上向朱高煦說的話,以朱高熾的世子之位是太祖朱元璋死前就定下來的,且為人仁厚賢德,因此作為儲君。朱高煦性格暴烈,過失太多,封朱高煦為漢王,藩國雲南。朱高煦憋氣啊,出生入死奪得天下,儲君位置還是被坐在家裡,養得肥肥胖胖的哥哥搶了,自己被支到萬里之外當藩王,不肯前往藩國。朱棣也覺得有點過分,也就默許朱高煦留在南京。

心裡不痛快經常搞事

朱高煦覺得天下是自己打下來的,傲氣十足,把自己比作唐太宗。向皇帝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不久,朱高煦又請求增加兩護衛。就這樣心裡還是不痛快,就經常搞事泄憤,多次挑撥是非,陷害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

朱棣怕朱高煦搞出大事,就改封地為青州,想從南京支走他,但他仍不願前往,還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胡作非為,兵馬使徐野驢去維持秩序時,朱高煦竟然用鐵瓜錘將他打死。

朱棣得知朱高煦違法之事達數十起,怒不可遏,剝奪了他的官職,把他關在西華門內,準備將他廢為庶人。哥哥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極力求情。朱棣削去朱高煦的兩護衛,殺了和他一起為非作歹的人以示警告。

皇兄以德報怨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回軍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熾繼位明仁宗。朱高煦看到父親死了,便準備搶奪皇位。他哥哥知道後,沒有責備他,卻將他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祿,賞賜數以萬計的寶物,還將他的長子封為世子,其餘兒子都封為郡王,想以些安撫他。

朱高煦卻不領情,依然藐視身體有殘疾的皇兄,原來朱高熾身體肥胖,又是瘸子。有一天,兄弟倆去陵墓祭拜,朱高熾一不小心跌了個跟頭,朱高煦在後面打趣說:"前面那個人栽了跟頭,後面的人警覺了。"剛說完,聽到後面有人說:「還有更靠後的人警覺啊!」朱高煦嚇了一跳,回頭一看,是侄子朱瞻基,這話裡有話啊,於是他又恨上了這個皇位繼承者。

設埋伏刺殺侄子

朱高熾身體確實差勁,剛當了一年皇帝就掛了,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心中不高興啊,哥哥死了,侄子繼位,還是沒自己的份,於是下了黑手,在半路設下埋伏截殺皇位繼承人朱瞻基,但信息不靈通,錯過了時機,刺殺沒有成功。朱瞻基繼位,就是明宣宗。

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賊心不死,起兵造反,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散發刀箭、旗幟,掠奪老百姓的馬匹,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任命王斌、朱恆等為太師、都督、尚書等官職。

明宣宗朱瞻基非常重視,親自帶兵征討。朱高煦生性殘暴,平時飛揚跋扈,不體恤手下的人,動不動就殺人,很多人早就不想跟他幹了。城內叛軍聽說皇帝親自征討,都密謀反水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朱高煦知道後覺軍心散了,大勢已去,造反不會成功,於是出城投降。

玩遊戲被烤成乳豬

朱高煦投降後,群臣紛紛上奏請求殺了這個禍害。宣宗卻不忍心,留下他一條命,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

後來,朱瞻基去看望朱高煦,沒想到他的這位叔叔卻惡搞他,伸出腿來絆了皇帝一個跟頭。對朱高煦一向寬容的宣宗因為個小舉動,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真是個猛人,孔武有力,竟在缸里將300斤的大傢伙舉起來,宣宗一時也來了情緒,要玩就玩個刺激的,於是命令手下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大火燒紅了銅缸,這下朱高煦神氣不了了,活活被烤成了乳豬。

朱高煦在萬馬軍中縱橫馳騁,心裡卻容不下一奶同胞的哥哥和血脈相連的侄兒,死盯住皇位不放,最終落得個慘死的結局。


明宣宗朱瞻基,他當皇帝的經歷與清朝乾隆相似,都是因皇爺爺寵愛,而順利得到帝位,朱瞻基就是幼年被封為皇太孫。

朱棣駕崩後,他的長子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朱瞻基的父皇,登基不到十個月,駕崩。27歲的皇太子朱瞻基順利繼位。這讓正值盛年,戰功赫赫的漢王朱高煦心裡更加憋屈。

在漢王的心中,明朝的天下是他打下來的,他經常自比唐太宗,欲成為人上人。終於在朱瞻基根基不穩時,舉兵謀反。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個自比唐太宗的驕傲的王爺,終成了階下囚。

原本,朱瞻基曾答應他的長輩,不對這個皇叔斬盡殺絕,但是已經成為階下囚的漢王朱高煦,卻仍不安份,在皇帝親自去探望他之時,他居然將皇帝絆倒。

想來年輕氣盛的少年皇帝,哪裡受得住這樣的羞辱,於是命人用300斤重的大缸,活活地將這個自大的皇叔做成了「瓦罐燜雞」。

一位戰功赫赫,野心勃勃的皇叔,為什麼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下面就讓有書君班門弄斧說一上說吧!

1、 雖生在立長不立幼的明朝,不甘命運驅使。

朱棣長子朱高熾與朱高煦都是朱棣皇后嫡出,長子朱高熾不僅身材肥碩,而且還身有腿疾,泱泱大國的未來君主竟然如此不堪,這讓身強體壯的朱高煦有了千般的想法。

皇長子身體有疾,自然不能與喜愛征戰的父皇一起出征,這就給了朱高煦建功立業的機會。

於是,在戰功彪炳的朱高煦的心中,就出現了各種不平衡,試圖打破這種立長不立幼的祖訓,謀奪君主之位的心思,就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裡,

2、 高調做人、做事,無視皇家法度。

漢王朱高煦最早已分為雲南蕃王,如果他安份的赴滇,在西南也是一方霸主,必是西南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但他因為心裡,總有不安分的細胞,得到敕封后,他以雲南路途遙遠,土地貧瘠,堅決不離開京城。

身在京城的他,一邊到處宣揚自己沒有罪責,不應該被貶斥邊陲;一邊在京城招募精兵,擾亂京城的秩序,甚至還公然向皇帝提出各種越制的要求。

在宮外橫行霸道,危害百姓,在宮內他公然挑釁皇權,雖然剛剛即位的朱瞻基一味容忍,但心中對這個皇叔也是暗藏殺機。

高調做壞事,高調做壞人,朱高煦在努力破壞侄子統治的同時,給自己也留下了諸多污名。

3、 不知悔改,一味對朱瞻基顯露殺機。

在父王駕崩之時,身為太子的朱瞻基正被調往南京,在得到密報之時,朱瞻基隻身低調回京。

由於事發突然,朱高煦倉皇組織刺殺,並沒有成功,不僅刺殺的最好機會喪失,而且讓朝中人看到朱高煦的野心。

刺殺不成,朱高煦終於舉兵謀反,然而卻因為離心離德而得不到手下的支持,被御駕親征的朱高熾生擒。

朱瞻基對於這位皇叔一直有求必應,如此寬容並沒有感化漢王的奪位的野心,於是,一場活人版的「烹飪大餐」在叔侄之間上演。

在有書君的講述中,心中卻一直再沉思,漢王之所以一步步深陷泥潭,其主要原因是他沒有看清楚當朝的形勢,一味的野蠻反抗。

而他的所作所為,處處體現著不成熟,魯莽衝動沒有計劃。完全沒有在高位者所具有的沉穩、睿智、成熟。

而對於朱棣看中的朱瞻基,他年少卻可以寬以待人,對於皇叔不斷升級的索求,一味寬厚以待。

然而,一代帝王的忍耐終究是有限度的,流淌著與朱棣同樣血的朱瞻基,終於凶相畢露,從處死皇叔的方法來看,也是隱忍到了極限。

朱高煦是不是如此不堪?真正的歷史什麼樣子誰都不敢確定,但是謀反的失敗,卻印證他不具備一位皇帝的事實。

歷史總是會讓人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畢竟成王敗寇這類事情,在歷史上每天都在上演,而真正可以成功的,永遠是那些懂得先禮後兵的人~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朱高煦有點被朱棣坑了,別人都是坑爹,朱棣坑崽。

朱棣靖難,除了手下大將,軍事上朱高煦是出了大力的。

世子坐在北京城就沒動過,以其獨有的體重優勢,把朱棣的老家壓得穩穩地。

為了鼓勵朱高煦,在靖難過程中,朱棣對他說世子身體很弱,讓他好好乾。

難怪朱元璋在朱標死後不從兒子裡面選太子,這種話哪能隨便說,估計朱棣心裡對靖難也沒底,這才畫大餅,誰知道朱高煦一直記在心上。

朱高煦並無必反之心,也無造反之才

朱棣登基的這些年裡,朱高煦一直安分的很,在他老爹的高壓之下,他是難有作為的。

到了朱高熾登基,朱高煦還是沒有作為。兩個長輩去世之後,他才滿世界嚷嚷造反,都沒幹幾場硬仗就投降了。本次造反的窩囊程度,直逼寧王!

朱瞻基並沒有直接要殺他,但是他非要跟朱瞻基耍性子,這才惹來殺身之禍。

觀其行為,其實造反更像是一次「犯倔」,覺得自己當年被老爹騙了,但是呢又沒有真的長期暗中規劃取江山,就是單純讓自己侄子不爽而已。看起來非常幼稚的舉動,卻讓他在矛盾中送掉了性命。


明成祖朱棣有四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早逝)。

朱高熾長得肥頭大耳、身有殘疾,走路拄拐,待人仁愛,靖難時留守北京。朱高煦人帥藝高,生性強悍,能征慣戰,屢建奇功,幾次關鍵戰役都是他力轉乾坤,深得朱棣寵愛。

朱棣認為朱高熾過於仁弱,將來會遭人脅迫。所以更想立與自己性格相似的朱高煦為太子,但明朝的內閣制度和立長不立幼的制約,讓雄才大略的大傷腦筋,大才子解縉詩:「虎為百獸尊,誰敢惹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這讓朱棣當時很動情,最終於公元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這讓朱高煦很受受傷。

朱高煦覺得天下是自己打下來的,傲氣十足,把自己比作唐太宗。向皇帝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既使這樣朱高煦的太子念頭並沒有消失,依然橫行霸道,無視祖宗法度,隨意殺伐,甚至私用皇帝用品,多次攻訌太子,致使解縉冤死、黃淮入獄,意欲取而代之。

朱高煦最初被封到雲南,他賴著不肯走,埋怨道:「我何罪,斥我萬里」;後改封于山東青州,又稱:「我何罪,置我瘠土」;於是留在了京師(南京),還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胡作非為,兵馬使徐野驢去維持秩序時,朱高煦竟然用鐵瓜錘將他打死。

朱棣得知朱高煦違法之事達數十起,怒不可遏,剝奪了他的官職,把他關在西華門內,準備將他廢為庶人。哥哥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極力求情。朱棣削去朱高煦的兩護衛,殺了和他一起為非作歹的人以示警告。

1424年朱棣駕崩,朱高熾繼位,史稱仁宗,但僅10個月後也駕崩了,此時朱瞻基正在南京,朱高煦曾準備派刺客在路上截擊他,然後由自己篡位,因事起倉猝,沒有得逞。

朱瞻基繼位,是為宣宗,面對叔父屢屢索要財物,宣宗總是有求必應,賜駱駝,賜馬匹,賜袍服,賜金銀,均一一滿足,宣宗的寬宏大量並沒有感化朱高煦。

朱高煦致信宣宗,指責其違背洪武、永樂舊制,斥責其犯有許多過錯,並將夏元吉等人罵作奸佞之臣,他還分別給王公大臣們寫信,以挑撥君臣關係,並大肆造謠污衊宣宗。

1426年8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散發刀箭、旗幟,掠奪老百姓的馬匹,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任命王斌、朱恆等為太師、都督、尚書等官職。

宣宗接受楊榮、夏原吉建議御駕親征,朱高煦生性殘暴,平時飛揚跋扈,打、殺下屬無數,早已離心離德,城內守軍聽說皇帝親自征討,都密謀反水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朱高煦眼見事情不妙,開城投降。

大臣力勸處死朱高煦,但朱瞻基只是讓于謙(于謙一罵成名)出面當眾申斥,將朱高煦解押回京,貶為庶人後,並且還免除了城中叛軍的罪名,軟禁在西內。

宣宗一次去探望叔叔時,朱高煦趁他不備,伸出一腳將宣宗勾倒在地。宣宗怒不可遏,立即派人找來一口300多斤的銅缸,把朱高煦壓進去,哪知朱高煦神力,頂著大缸亂轉,宣宗更生氣,於是下令,堆上木柴放火燒銅缸,火燒超過一個時辰,最後銅缸熔化,朱高煦烙死在其中。既殺其父,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所以九兒子全部被殺!

朱高煦本來造反就是死罪,明正典刑實屬正常,宣宗朱瞻基僅將其廢為庶人,可謂仁至義盡,奈何朱高煦這個蠢貨淪為了階下囚,還要挑釁自己的侄兒皇帝,真是不作不死!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兒子,他的哥哥就是後來的明仁宗朱高熾。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後,朱高熾和胞弟高煦、高燧都參加了戰爭,隨老爹南征北戰,都立下過顯赫戰功。特別是老二朱高煦勇武過人,且生性強悍,他能征慣戰,屢建奇功,深得朱棣寵愛。

隨著戰局逐漸明朗,朱棣問鼎明王朝的最高位置只是時間問題了。朱高煦本是朱棣次子,按封建嫡長子繼承製,他是沒有資格做儲君的。但他自恃功高,開始覬覦世子的位置。朱高煦誣告哥哥朱高熾私通建文帝,想篡位當燕王,朱棣勃然大怒,決定派人去抓捕太子。幸好朱高熾的親隨匆匆趕到,並將建文帝寫給他的一封沒有啟封的密信一同帶到,朱棣看後心中釋然,並暗自慶幸剛才的命令沒有下達,否則就要錯殺親兒子了。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兵進南京,終於將侄兒建文帝的皇位給奪了過來,自己昂首坐上了龍椅。朱棣是為明成祖,亦稱永樂大帝。

按常規,政權穩固後,應該儘快確定繼承人,也就是太子。但行事一向果決的朱棣卻猶豫再三,一拖再拖,很久都未決斷。按封建禮法嫡長子繼承製,朱高熾理所當然為太子,然而次子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表現優異,他衝鋒陷陣,勇悍過人,多次在亂軍中救過老爹朱棣的性命,而且他長得很像朱棣,這使得明成祖不由對其有所偏愛,因此一直舉棋不定。

後來,在大臣解縉、金忠、尹昌隆等人的勸說下,他終於做出了抉擇,宣布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被封漢王,就藩雲南。朱高燧為趙王,封國彰德。

朱高熾被立為太子,表面看似儲君地位已經穩固,但暗中更大的風浪已經一波波向他襲來。

朱高煦當太子的美夢已被擊碎,心中很是憤怒,又被封到天高皇帝遠的雲南,更是極度不滿,他一方面千方百計栽贓迫害擁戴朱高熾做太子的大臣,解縉不久就遭到陷害致死;另一方面他仍不死心,不擇手段找機會陷害太子。

經過詳細了解,朱棣察覺到太子並無太大過錯。相反,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已引起了他的警覺,他戾狠跋扈之行為也引發成祖的不滿。朱高煦雖被封到雲南,但以地遠不願去為由賴在京師不走 。後來改封青州,他假意應承卻並不離京。

朱棣北征班師回京後,聽到朱高煦許多劣行,大怒,終於認清了高煦,將其狠狠訓斥一番後,並將他囚禁於西華門內,打算貶為庶人。因高煦平時為人囂張,事發後無一人為其求情。永樂十五年(1417)三月,朱棣在性格仁厚的太子朱高熾的勸說下,將高煦徙封於樂安州(今山東廣饒),並嚴令其立即前往。

至此,朱高煦已無力與高熾爭位了,但小弟朱高隧也在暗中覬覦著儲君之位。朱高燧唆使親信太監、大臣造謠構陷太子,幸被朱棣識破,沒有得逞。

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在北征大漠班師途中病死在榆木川。風疾浪涌二十年,朱高熾終於登上了帝位。

翻閱《明史》,常有「仁宣之治」的說法。「仁」指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熾。他在位雖僅只有短短十個月,但卻為人寬宏,體恤百姓,愛護臣下,善於治國而青史留名,甚至有史書把他比作周之成、康,漢之文、景。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覺得身體不適,已經有些支持不住,遂留遺詔傳位於皇太子朱瞻基。在南京的朱瞻基尚未趕到,朱高熾即已崩逝,終年48歲。仁宗在位只有十個月,洪熙年號也只有一年。朱瞻基繼位,定年號宣德,是為明宣宗。

漢王朱高煦是宣宗的叔叔。永樂時,為爭太子之位,曾屢次構陷兄長朱高熾,朱棣一怒之下將其貶往樂安。他在封地只消停了十個月,見仁宗暴崩,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在「明史」上,宣德帝朱瞻基也是一位較有作為的皇帝。他注重吏治,善於使用人才,加上他爹仁宗時打下較好的社會基礎,因此這段時期的明帝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史稱「仁宣之治」 。

仁宗死時,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曾準備派刺客在路上截擊他,然後由自己篡位。因事起倉猝,沒有得逞。

宣德帝朱瞻基即位後的第二個月,朱高煦派人來京呈上奏書,提出了利國利民的四條建議。宣德看到叔父的奏書,十分高興地對左右說:「永樂時,皇祖(朱棣)常對皇考(朱高熾)和我說此叔有異心,然而皇考對他卻極為仁厚。今日他所提四件事,果然也是出於至誠,可見叔父舊心已改」。於是,宅心仁厚的宣宗命大臣按漢王所提的建議施行。他還特地回信表示感謝。

宣德元年(1426),朱高煦派心腹進京獻上花燈數盞。有人提醒宣宗說,高煦所派獻燈之人,其實是藉機前來窺探朝中虛實的。宣宗厚道地表示要厚待客人,沒必要妄加猜疑。之後,面對叔父屢屢索要財物,宣宗總是有求必應,賜駱駝,賜馬匹,賜袍服,賜金銀,均一一滿足。

然而,宣宗的寬宏大量並沒有感化朱高煦。這年八月,他還是鋌而走險,扯旗造反。

他先派親信潛入北京,企圖拉攏英國公張輔做內應,張輔卻將那人擒送朝廷。之後,他又邀約山東指揮使靳榮做攻佔濟南府的內應,計劃攻取濟南後直搗北京。他致書宣宗,指責其違背洪武、永樂舊制,斥責其犯有許多過錯,並將夏元吉等人罵作奸佞之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起兵時,他還分別給王公大臣們寫信,以挑撥君臣關係,並大肆造謠污衊宣宗。

見事情已無挽回的餘地,宣宗沒有別的選擇,只有發兵平叛一條路可走了。夏元吉建議兵貴神速,由宣宗御駕親征,即可從氣勢上壓倒色厲內茬的朱高煦。宣宗採納了他的意見,決定親自率大軍赴樂安討伐朱高煦叛軍。

將軍薛祿率前鋒抵達樂安,約朱高煦次日出戰。此時,宣宗率主力踞此尚有近百里,得知這消息後,命大軍晝夜前行。大軍不眠不休疾馳一夜,黎明時終於趕到了樂安,並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

朱高煦見宣宗御駕親征,不敢開城出戰,只命軍士在城頭架炮轟擊。將士們請求宣宗下令攻城,宣宗卻沒有答應,他連寫兩封信命人用箭射入城中,想勸降朱高煦,卻無迴音,他又寫了告漢王部下書,射入城中後,城中守軍爭相傳閱,鬥志頃刻間被瓦解。

一些守軍密謀擒拿漢王朱高煦,以圖立功獲賞。朱高煦見朝廷大軍壓境,城內軍心不穩,心知大勢已去,內心沮喪且惶恐。他這才明白自己低估了對手朱瞻基,有些後悔,又發覺已內外交困,早已走投無路,只得表示願意繳械投降,以其得到侄兒的寬恕。於是他派人偷偷縋城而出,潛入明軍大營,向宣宗表示願意投降,並乞求寬限一天,讓他與妻兒訣別,並保證第二天一早獻城歸降,宣宗確實大度,當即同意了他的請求。

當夜,朱高煦將私造的兵器以及密謀反叛的文書全部銷毀。天一亮,他正準備出城投降,部將王斌等人極力勸阻,表示要拚死一戰,寧肯被打死,也不能投降受辱。高煦方寸意亂,只是反覆喟嘆道「城太小,城太小,難以抵敵」。隨後,他換上便裝開城出降。

眾人紛紛要求宣宗將心懷不軌、舉兵謀反的朱高煦處決,宣宗卻沒有答應,但他把大臣們的奏章一一展示給高煦看,隨即帶著高煦和他的幾個兒子一起班師回京。

宣宗兵不血刃,不戰而勝,他嚴懲了積極攛掇並追隨高煦反叛的幾個主要將領和謀士,但寬赦了絕大多數脅從者,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命大將薛祿率軍鎮守,自率大軍浩浩蕩蕩回到北京。

朱高煦被押回北京後,即被開除宗籍,貶為庶人,但生活上仍予以優待,軟禁於西內,並取名曰「逍遙城」。宣德四年(1429)某日,宣宗好意前往逍遙城探視高煦,高煦卻乘其不備突然用腳將宣宗勾倒在地。這一來,一向好脾氣的宣宗終於惱羞成怒,他命力士扛來一口三百多斤重的大銅缸,將朱高煦扣入缸中,將銅缸頂起來,周圍堆上木炭,然後點火將高煦活活烹死了。

聽說朱高煦被宣宗活烹,趙王朱高燧嚇得是魂飛魄喪,於是主動交出藩鎮軍權,更加小心翼翼,哪裡還敢生出忤逆之心。至此,明宣宗朱瞻基的地位已經穩如磐石,難以動搖了。

【插圖源自網路】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