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但是不是你。

14歲學琴然後考上曼哈頓的碩士我也見過。

15歲學琴考上朱莉亞本科的我也見過。

關鍵你對「學琴」有很大的誤解,學琴不是買個琴,開始彈,就完事兒了.....

而是休學,每天肝6~8小時,並且一週上至少500~1k的鋼琴課,再去考慮和科班生競爭。

需要投入巨大的經濟,時間成本,還要看你家裡關係能否幫你找到好的鋼琴老師,否則就是南轅北轍。

【你這種問題都到知乎問說明你父輩無論圈子和資源都很難和你提供】

這很現實。就算你家裡有礦硬砸,比如我現在直接可以告訴你60w給我,東歐本科鋼琴系,我直接包你,但是你覺得意義大麼?


17歲大學學琴,一直一直跟老師上課一開始一直彈巴赫從二部開始到三部,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平均律。然後還有各種奏鳴曲,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都得彈。很幸運遇到我的啟蒙老師是那種全年級最兇誰都怕的那種老師,所以九年遇到更兇拿拳頭威脅你的毛子老師也不怕了。一開始是聲樂專業後來轉為小提琴專業,後面工作了一年不想跟垃圾人,垃圾家長同位。於是選擇出國讀音樂學院。現在23歲在拉赫瑪尼諾夫音樂學院,幸運的是遇到一個好老師是裏赫特的同門師兄妹。只收了我一個中國學生,現在我的情況是拼技巧基本功我肯定拼不過,唯一能快速進步的就是處理以及高效率有意識的去練琴。我們學院是一週五節專業課,三節Solo都是大博帶,然後一節室內樂我現在已經合完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之後就開始三重奏了應該。然後就是我不喜歡的聲樂伴奏真的沒意思。

哈哈哈哈哈哈哈最高分入系!!!


不是不可能,難度大概就和15歲開始學小學課程,然後參加高考相當吧。國內的話,央音國音上音和清北復交差不多,剩下知名一些的和985差不多吧。前提還是不上文化課只練習鋼琴和樂理之類的。

15歲對於一個從小在音樂學院附小附中長大的孩子來說累計練琴時間沒有10000小時也有8000了吧。所以15~18歲高考期間需要用更多的時間補足這一段差距,一天只有24小時恐怕很艱辛。

當然你可以假設自己有天賦;不過很遺憾的是音樂天賦往往決定的是一個人的上限,而不是下限。基本功都不過關的時候,對音樂的感悟理解能力再強又有什麼用呢?

熱愛音樂,絕對是藝考生裡面最不值錢的優點了。就是普通人裡面,也沒幾個討厭音樂的人,學不下去高數有機大物英語的倒是挺多。

這道題對於學音樂的朋友來講真的有種恥辱的感覺。那麼多有天賦的孩子放棄文化課的學習和娛樂,天天練琴起碼6小時,憑什麼就被別人三年時間趕上了呢?

盆友呀,音樂學院不是技工學校,不是零基礎、有興趣、突擊幾天就可以的,它的對金錢、實力、人脈的要求恐怕比考大學還嚴苛。


不請自來

考上是有可能的,見得多了。

但見得更多的是受不了課業負擔被迫退學的。

你起步晚,視譜視奏統籌安排等這些基礎能力和童子功比不了,換言之,和他們比你根本不會練琴。

鋼表的課業負擔很重,你手裡必須隨時保證好幾首拿得出手的常備曲目(練了幾年以上)應付大師課或者參加比賽,國內還好,光是考國外鋼表本科的一套曲目基本上就是國內音樂學院一學期的任務量。

就算你一天練八小時,都彈完了,但是那僅僅是彈下來,其他人這首彈了很多年,你拿一個新練好的曲子和人家保留曲目一起考試,簡直倒一預定。

而且鋼表鋼表,你要表演,你的表演經驗纔是你和別人的最大差距,完不成老師的任務,參加不了比賽,辦不了音樂會,所以每年學分最低,沒有獎學金,什麼都沒有,你考這鋼表還有何意義...

如果你是萬中無一的奇才,那可以把我前面說的當屁話處理。


有15歲開始好好學最後上岸的

我有一個比我大三屆的學長,高二遇到我老師之前學的琴基本算白學,就是認識五線譜(視奏蠻強的),沒有音樂沒有聲部,最後考進上音鋼表(然而聽說進去之後被虐的很慘)。

他本人天賦是有的,視唱練耳很強(我老師調教的好),他們那屆考的視唱練耳正好比較難,他就佔便宜了,所以運氣也是有點。

考學前的暑假去濟州島集訓了,考學前一年的11月突破最後一個瓶頸最終上岸成功

他練習曲彈的是肖邦聖詠,沒有視頻,我當時聽了反正是五體投地了

考前半年去上海上課,找的好像不是鋼琴系的老師,是某位有點咖位的老教授

勿槓

忘說了,他家也算是一窮二白,為了他學這個差不多砸鍋賣鐵了,絕對沒有錢買通系裡的老師,而且如果瞭解上音招生考試,你會感嘆那得是多壕多有背景的人才做得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