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四川新都人,出身顯宦家庭,父親楊廷和是兩朝宰相,頗有政聲,當時的楊氏一門出了7個進士,4個舉人,堪稱為世代書香,楊慎是楊廷和夫婦的長子,從小在家裡耳讀目染,展現出了優異的才華,7歲時讀書能過目不忘,11歲能作詩賦,12歲能將《易經》倒背如流,他的詩文出色,還受到了當朝帝師李東陽的關注,贊其「不減唐宋」,也有人稱他為「楊門賈誼」,楊慎在少年時代展現出來的天資,被冠以「神童」稱號。

楊慎,明朝大文豪,明代三才子之首。

為了讓兒子早見世面,楊慎17歲時作科舉主考官的父親已帶他過去考場,2年後以第三名拿下舉人,1511年23歲的楊慎被點為狀元,而且他是有明一代,四川地區唯一的狀元。楊慎中狀元後就任翰林院編修和緊筵講官,那時候謂一路春風,當時的張璁只是平庸之輩,剛混到個「觀政進士」。可是歷史就愛作弄人,當年地位、聲望、才華完全不對等的兩人,幾年後的「大禮議之爭」,張璁位居首輔,楊慎卻跌下神壇從此蹉跎了一輩子。

楊慎,號升庵,後人修有楊升庵祠紀念。

大禮議之爭,明代一個很複雜的政治事件,影響很大,明武宗玩水差點淹死,不久嗝屁,沒有後代,把自己堂弟弄來當皇帝,也就是嘉靖,根據皇統規則,嘉靖是兄終弟及繼位,要認明孝宗為皇父,自己的生父只能稱皇叔父,嘉靖不幹,只認自己父親,並把自己父親興獻王加封為興獻帝,並上廟號睿宗,他認為只要自己父親是皇帝了,自己就繼承皇統了,這招來了滿朝大臣的反對,其中以楊廷和、楊慎、毛澄反對的最厲害,支持嘉靖的以張璁、桂萼等。

黃娥,工部尚書黃珂之女,楊慎妻子,才女,楊慎被貶後,兩人從此天各一方,有《楊夫人樂府》存世。

這不是大臣之間的鬥爭,而是大臣與皇帝的鬥爭,結是可想而知,反對大臣完敗,楊廷和被罷官,削職為民,毛澄被氣死了,楊慎被貶雲南永昌,永不敘用,一起被貶的官員達180名,這個結果還是好的,當時朝廷共有134人下獄,有86人被停職,有18人被當場打屁股打死,楊慎被貶已經很幸運了,那年他37歲,從此楊慎只能在雲南待著,偶爾才准予回四川探親,那時候不斷有人奏請赦免楊慎,都被嘉靖拒絕。

楊慎在雲南度過了36年的「待罪」生活,死後回葬故里。

嘉靖十六年大赦天下,因大禮議之爭被貶的官員,有142人獲赦,楊慎等人不在名單之列,明律又規定被貶之人60歲可以返鄉,唯獨楊慎不行,可見嘉靖對其恨之入骨,而楊慎在雲南一邊傳播中原文化,一邊著書,留下了豐富的著述數百種,《明史》稱「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公元1559年,楊慎老死於戍所,享年72歲,地方官為其殯殮,還葬四川新都楊氏墓園。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是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楊慎從小聰明伶俐,七歲就作詩吟對,20歲就高中進士,一路順風順水。如果不是大禮儀事件,楊慎的一生也許會風光無限,留下一個完美的結局!

明武宗駕崩後,因無子,選了近支興獻王之子年幼的朱厚璁來繼承皇位!是為嘉靖帝!然而,讓百官與太后沒有想到的是,15歲的朱厚熜卻讓大家心裡一驚,目瞪口呆。也讓百官領略了這個少年的不平凡!首先是入宮走哪個門進入的問題,朱厚熜就與百官杠上了,大家都認為應該走偏門進入,可朱厚熜就要從正門進入,否則不做這個皇帝,打道回府!以楊廷和為首的百官扭不過他,只得從了他。接著就是要他過繼與孝宗為子,然後繼承大統,朱厚熜絕不答應。後來又是封自己的父親為以故皇帝名號的問題,嘉靖與大臣們斗的死去活來!楊廷和率百官跪於午門前,嘉靖下旨杖責,打死了一批大臣,大家互不相讓。這就是明史有名的大禮儀事件,楊廷和臨死前囑咐楊慎,要他繼續堅持,楊慎隨即被嘉靖發配到雲南戊所守邊。楊慎的命運從此發生180度的改變!

楊慎與妻子黃娥收拾行裝遠赴雲南,一路悲嗆之情無法言表,行至三峽,見江邊2老者垂釣,邊上擺了一壺酒,觸景生情,寫下千古絕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行至四川,黃娥暫回娘家,楊慎獨自一人赴雲南,風餐露宿,一路凄苦。在雲南留守了許多年。想回老家,皇帝不準。體弱多病,無人照顧。嘉靖一輩子都沒有原諒他,朝廷幾次大赦都沒有楊慎的名字。後又被遠遷到海南島。在渡瓊州海峽的時候,落水而死!一代才子的人生落下帷幕!令人唏噓不已。


明朝有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及徐渭。三人中,解縉以博學多才著稱,徐渭則是多才多藝。而中間的楊慎被人稱為「無書不讀」,博覽第一。

神童的開掛人生

既然是神童,從小舞文弄墨是必不可少的。楊慎書香傳家,祖父楊春湖廣提學僉事,老爹楊廷官至內閣首府,老媽黃氏,雲南督學黃明善之女,妥妥的一枚才女,楊慎家四代出了六個進士。在如此文風之下,楊慎7歲背唐詩,11歲寫近體詩,13歲隨父進京,沿途寫下《過渭城送別詩》、《霜葉賦》、詠《馬嵬坡》詩等,其《黃葉詩》,轟動京城。當時的內閣首輔李東陽欣賞其才華,稱楊慎為「小友」。小小年紀就進入了需要威望、資歷的文化圈。

楊慎的科舉之路雖然偶有插曲,卻也是一番豐順。21歲的時候參加會試本以被定為第一,卻因意外落榜。不過這個插曲阻擋不了他的前進,24歲回來之時,已成狀元。說起來他的這個狀元不簡單,因為當時的楊廷和已經是內閣里的大佬。這種情況下,兒子還當了狀元,是會被人指著鼻子罵的。誰不會懷疑裡面沒有點貓膩。但是這個慣例到楊慎這裡行不通,因為他實在太有才了,人們都覺得,他拿不了狀元才是有問題。

大禮議,楊慎的人生轉折

按照明朝的官場規矩來說,貴為狀元的楊慎,在清貴的翰林院消磨消磨時光,再為太子爺講講課,通過老爹的人脈在地方或者中央重要部門做出點成績,基本上就會成為預備閣員了。

嘉靖早期的大禮議事件徹底的打亂了楊慎的人生。大禮議是楊廷和為嘉靖換父母導致的,為了這事,嘉靖討好過楊廷和,送過大臣毛澄黃金。奪人父母,這事確實不地道,你讓嘉靖如何不憤恨,他整整抗爭了三年。好不容易弄走了楊廷和,楊慎又出來攛掇。

老爹走後,高幹子弟楊慎舉起了反對派的大旗。在經過一段長時間引經據典的辯論後,嘉靖失去了耐心,正式下詔改稱生父為恭穆皇帝。這下炸了鍋,楊慎高呼「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堅守節操大義而死,就在今日。」帶領200餘人跪在左順門外,逼宮嘉靖,要求收回成命。其結果就是四品以上官員86人停職待罪,五品以下官員134人遭受廷杖責,因廷杖而死的共16人。

嘉靖也是恨透了楊慎,不僅被廷杖,還被打了一次回籠棍,在第1次廷杖後的10天,又被打了一次。這也虧得是楊慎身體好,沒有活活被打死。之後嘉靖繼續給楊慎加餐,流放雲南永昌。

這一去,楊慎就在沒有回來過。至於原因嗎,那是因為嘉靖一直沒有忘記他。當嘉靖閑來無事的時候經常會問「楊慎現在哪裡,在幹什麼,過得怎麼樣?」在得到楊慎過得不如意的答案後,皇帝陛下才會高興地點點頭,滿意而去,但過段時間他就會重新發問,屢試不爽,真可謂恨比海深。

大山評說

楊慎之所以老死戌所就在於他在大禮議事件中給嘉靖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以至於嘉靖始終忘不了他,只有他在雲南的深山老林中過得不安康,嘉靖才高興。不過也正是有了這段歲月,才有了無書不讀,博覽第一的楊慎。


楊慎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他出身名門,是首輔楊廷和之子,繼承了老爹的智商,從小就和他爹一樣被譽為少年神童。「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就是他十二歲的時候寫的,而我已經記不起十二歲在幹啥了……

24歲就高中狀元,按常理有這樣一個掌權的老爹,旁人肯定指摘有內幕暗箱操作之類的,比如張居正還沒倒台的時候,他的三子考中狀元還引起了非常大的議論。可是楊慎中狀元,沒人不服氣。

可惜,就是這樣一個才子,最終抱憾終身,老死在了戍所。

楊慎中狀元後,當時正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時期,這位皇帝是明朝少有的皮的讓大臣們無可奈何的了,朱厚照不止領兵出關和蒙古小王子打了一架,還給自己封了一個「大將軍朱壽」的稱號。

楊慎是文官世家子弟,對於朱厚照這一套相當不買賬,就寫文章指責朱厚照不務正業。朱厚照兩耳不聞照玩不誤,壓根當做沒看見,氣的楊慎稱病辭官。過了沒幾年朱厚照遊玩的時候掉水裡去了,雖然沒當場淹死,也沒過多久就死了,由於他沒有子嗣,所以讓朱厚照堂弟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嘉靖。

這時楊慎重新被啟用,來給嘉靖教書。當時嘉靖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寶座後,按照祖訓,嘉靖要承認正德是「皇考」,享祀太廟;自己的生父只能稱「本生父」或「皇叔父」。朱厚熜即位後第六天,就下詔令群臣議定他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考」按皇帝的尊號和祀禮對待。於是,皇統與家系就成了當時內閣大臣紛爭的議題。由此引發了大禮議。

楊慎和老爹楊廷和以及許多大臣都反對嘉靖的提議,為此,楊廷和被迫辭官。楊慎也多次請辭,搞得嘉靖很不開心。後來楊慎集結了二百多人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列宮大哭,抗議非法逮捕朝臣,聲徹宮廷。

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這句話就是楊慎當時說的,要是不結合前後文,還以為到了國家存亡之際了呢。

這下子徹底把嘉靖氣壞了,直接把楊慎抓了起來,先後兩次廷仗,幸虧楊慎身體不錯,不然就死了。只是挺過來之後,楊慎就被充軍到雲南去了。

這一待就是三十年,中間因為楊廷和生病以及去世,楊慎回去過兩次,就幾乎沒有再回家鄉。最終他死在了戍所,終年七十二歲。


原因是大禮議,得罪了嘉靖帝,被貶黜,終身也沒能復官。

這要從嘉靖帝是怎麼當上皇帝的說起。

明朝成化帝死後,繼任皇帝是弘治帝,弘治之後是正德,正德死了,卻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於是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和弘治帝的皇后商議,成化帝另一個兒子的後代繼承帝位,是為嘉靖。

這個皇位繼承看起來不算複雜,但是嘉靖和楊廷和等大臣對於怎麼繼承皇位的認知出現了巨大爭議。

楊廷和等大臣認為,嘉靖繼承皇位在禮節上屬於承嗣弘治,所以要奉弘治為皇考(實際上是他大伯),對自己生父則要自稱為「侄皇帝」,嘉靖則認為自己是繼承皇位,而不是承嗣皇位,要追自己的生父為皇帝。

白話文就是,大臣們認為,嘉靖做了皇帝,就要認先前的大伯(弘治)是親爹,原先的親爹現在變成了叔叔,嘉靖則認為親爹還是親爹,自己只是繼承了皇帝之位。

過去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講究正統性,合法性,所以大臣皇帝就這麼開始互相折騰了。

大臣里的代表就是楊廷和父子,1524年雙方爭議達到了高潮,因為嘉靖要祭拜自己的生父生母,楊慎等百餘位大臣跪在左順門外跪言阻攔,嘉靖帝震怒之下將百餘名大臣下獄,此後杖責,打死十餘人。

這場禮儀之爭,最後嘉靖大獲全勝,楊慎被流放雲南,自此以後三十多年,嘉靖帝六次大赦,他都沒有得到赦免的機會,最後死在戍所。

一朝天子一朝臣,站隊一旦站錯,就再也沒有了機會。楊慎父子等大臣們所秉持的論點難以說得上絕對的對錯,但是有一點,父子二人在這場爭議中表現出來的風格風骨是值得讚賞的。


以史為鑒,回顧前朝舊事,我是公元1662;

全詞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迴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詞作者明楊慎

楊慎,字用修,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狀元及第,與解縉、及徐渭被稱為三大才子,楊慎才學公推為大明三大才子之首,從上圖附詞看,也無愧三大才子之首。

那麼為何楊慎會落得老死他鄉,如此下場呢?

楊慎此人為人正直,不畏權勢,且敢於犯上直諫,一股子的書生氣。這種性格在明武宗朱厚照當皇帝的時候,他本來就是一不靠譜的皇帝,你言官諫言,我搭理都不搭理你。這下書生氣來了,氣憤不過,又拗不過皇帝,於是稱病告假,辭官歸里。 這故事到這裡還沒完,時間到了公元1521年,明武宗駕崩,朱厚熜明世宗嘉靖上位。由於武宗無子嗣,所以嘉靖其實是兄終弟及繼承的皇位,且是堂弟,故事到了這裡就開始了楊慎悲劇的高潮部分了。

嘉靖即位後第六天,就下詔令群臣議定他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考」按皇帝的尊號和祀禮對待;皇統與家系之間就有了非常大的爭議,而當時的新貴權奸都是附和嘉靖皇帝的,而獨獨楊慎及其父內閣大學士楊廷和極力反對(這說明言傳身教這東西很重要,有父親必有其子),稱不願與奸臣同朝。但是嘉靖一意孤行,下詔改稱生父為恭穆皇帝!楊父被迫告老還鄉,而楊慎請辭不得,遂又諧學士豐熙等疏諫,嘉靖當然不同意了,這時候不能不佩服書生脾氣上來了,是多麼了不得。再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嘉靖皇帝無比震怒,使用暴力鎮壓,「命執首八人下詔獄」。消息傳出,群情激憤。楊慎約集同年進士檢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動地說:「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於是,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列宮大哭,抗議非法逮捕朝臣,聲徹宮廷。嘉靖越發憤怒,都給抓牢里了,施以權杖之刑。」楊慎於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復甦;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幾乎死去,然後充軍雲南永昌衛,去雲南路上有了這首滾滾長江東逝水。

以上附圖均來源於網路,侵刪

楊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歡於皇帝,又結怨於權奸。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8月8日),楊慎在戍所逝世,時年七十二歲,至此嘉靖一朝楊慎都沒有從流放之地解脫而榮歸故里。

隆慶元年(1567年),明穆宗追贈楊慎為光祿寺少卿 。明熹宗天啟年間,追謚『文憲「。這也是對一大才子忠心耿耿最好的安慰了吧。

以上內容純屬手打,歡迎大家評論,點贊和關注。


楊慎為了所謂的「保衛禮法」和嘉靖皇帝對著干。一群保衛禮法的衛道士大臣團隊就跳出來玩文死諫武死戰那一套,和皇帝對著干,衛道團隊以四朝元老楊廷和和他兒子楊慎為代表,要求皇上必須認清哪個是真爹。

朱厚璁也不是吃素的,一怒之下,打了楊廷和父子廷仗。楊慎幾乎被打死了,結果忽然又活了過來。抱著「只要不諫死,就往死里諫」的勇氣,再去找皇帝逼逼,再被打,這回雖然沒被打死,皇帝也覺得打殺也不好看,還是收斂一些,乾脆,放逐,滾蛋。於是,楊慎被放逐去了雲南。歷史記載:被貶謫的楊慎,最後於1559年終老在戍所,享年七十二歲。在嘉靖之後的隆慶帝,給楊慎進行了平反,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又追謚「文憲」,世稱「楊文憲」,算是給受委屈的楊慎一個安慰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