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作為西漢的有名大將,能文能武,治軍有方,在細柳營練兵的時候,將士們只知道有將令而不知有君令。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千百年來在中國歷史上已經屢見不鮮,周亞夫最後絕食而死,我們不用去當一個新鮮事去看,就算他不被餓死,也可能會被殺死。總之一句話,他肯定會被弄死。

但周亞夫的死,也很大部分是他自己作的。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祖孫三代皇帝他都給得罪了個遍。他不死誰死?

讓我們看看他是怎麼得罪祖孫三代皇帝的?

一,得罪漢文帝:

漢文帝去細柳營查看軍隊的時候,周亞夫犯了至少兩個錯,註定了他可能會被殺掉。

第一個錯誤:到營門口的哨兵,看到漢文帝時,哨兵堅持讓漢文帝在門口等,然後他去通報。這個哨兵肯定是執行周亞夫的命令。那如果周亞夫當時下這個命令的時候,多加一句:「除了皇帝親來,其他人都必須等待通報」既突出了自己治軍的嚴謹,又給皇帝留足了面子。

第二個錯誤:當遇到漢文帝的時候,周亞夫以甲胄在身,只能行軍禮為由,手持武器,給漢文帝行禮。雖然漢文帝表面上不以為然。但內心裡肯定會記著這個事。這就相當於給漢文帝種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二,得罪漢景帝。

周亞夫協助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因而被提升為丞相。但周亞夫自己的定位還是一個軍事將領。沒有將自己的角色轉變為協理陰陽的丞相上來。當時敵人投降,漢景帝要給他們封官,周亞夫極力反對。最後惹得漢景帝大怒之下罷了他的丞相。我們不禁要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一個皇帝連給人封官的權利都沒有,那他做這個皇帝還有什麼意思?這就相當於給漢景帝也種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三,得罪劉徹(當時還是太子)

周亞夫被罷官後,陪太子劉徹()漢武帝()去軍營視察,到了軍營後,周亞夫只顧著和自己的老部下進行敘舊,而冷落太子。這就相當於給漢武帝心裡也種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祖父三代皇帝,都讓他給得罪了個遍。他怎麼能不死?

少校點評:這是周亞夫骨子裡是一個軍人,軍事實力出眾,政治智商低下。心裡裝著國家,但對於皇帝缺少最起碼的敬畏之心。說到底國家會記住他的人,但皇帝會殺他的身。

周亞夫乃西漢開國將領周勃之子,漢景帝時僅用時三月便平定「七國之亂」,最終官至丞相,那麼為何最終卻落下個絕食而亡的下場呢?我認為這和周亞夫的性格有關,周亞夫應該算是一個純粹的軍人,性格太過耿直,不像大多數官員懂得變通,這種性格自然有其可取之處,但同樣很容易得罪同僚、觸怒帝王。

△周亞夫

周亞夫性格太過耿直

周亞夫是開國功臣絳侯周勃次子,其兄長周勝之因殺人罪被剝奪爵位之後,漢文帝念及周勃乃開國功臣,於是便以周勃繼承侯爵。周勃乃將門之後,而他自己也長期在軍中任職,這種出身和仕途或許是造成其性格過於耿直的原因。

△絳侯周勃

關於周勃的性格,有兩件事體現的淋漓盡致:

1、西柳閱兵、阻帝車駕。漢文帝二十二年(前158年),匈奴犯邊,文帝抽調邊鎮軍隊在長安周邊設防,宗正劉禮駐守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則守衛細柳。 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到軍隊駐地犒勞慰問,漢文帝到達其他兩軍駐地,其他兩營主將均是親自率兵迎接、恭送,然而到了細柳營,漢文帝的車駕卻被阻攔在了營門之外。即使得知是漢文帝親來,守門的軍士還是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皇帝詔令」,直到使者持符節通報,周亞夫才打開寨門迎接。不過漢文帝並未因此事而發怒,甚至事後還誇獎和提拔了周亞夫。這件事雖然體現了周亞夫治軍之嚴謹,但卻極容易觸怒皇帝,尤其是那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可以想想後世的年羹堯。

△漢文帝劉恆

2、平定內亂、拒援梁王。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因反對削藩,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七國發動叛亂,漢景帝升周亞夫為太尉,命其率兵平叛,周亞夫的計劃是繞到叛軍背後襲擊其糧道,然後伺機擊潰叛軍。彼時梁王劉武正在艱難抵抗叛軍的進攻,多次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卻並不理會,即使漢景帝下詔要周亞夫派遣援軍,周亞夫還是不為所動,只是派軍襲擾叛軍糧道,減輕梁王壓力。雖然周亞夫最終只用時三月便平定了叛亂,但也因此和梁王劉武結怨,而其公然不理皇帝詔令的作為,想必也已經令漢景帝心存芥蒂。只不過鑒於周亞夫立下大功,這種矛盾並未凸顯出來而已。

△周亞夫

周亞夫的這種耿直性格,在領軍打仗方面非但不是缺點,反而是優點、可其最終卻擔任了宰相之職,這種性格放在朝堂上,想不得罪人都難。

得罪滿朝勛貴

漢景帝五年(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一開始景帝對他還非常器重,然而就是由於其過於耿直的性格,不僅導致他與漢景帝關係逐漸疏遠,甚至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結為。

△漢景帝劉啟

當時,因皇后無子,因而粟姬之子劉榮被立為太子,館陶公主便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榮,但粟姬因館陶公主經常向漢景帝進獻美女而與其有怨,故而拒絕了這一請求。館陶公主轉而和王美人(王娡)結盟,將女兒嫁給了王美人之子劉徹。此後,在館陶公主和王娡的努力下,漢景帝便想廢掉劉榮的太子之位,改立劉徹為太子,但這卻遭到周亞夫的反對,此事不僅導致漢景帝對其開始疏遠,還間接得罪了館陶公主和王娡。再加上樑王劉武與其有怨,每次入京都在竇太后面前說其壞話,這幾乎已經註定了他悲劇的結局。

△漢景帝劉啟和館陶公主劉嫖

之後,竇太后想讓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為侯,結果再度遭到周亞夫反對,這又使得他得罪了竇太后。再後來,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漢景帝想要封他們為後,從而鼓勵掐匈奴人也歸順漢朝,但此舉還是遭到周亞夫的反對,這再度觸怒了漢景帝,唯許盧等五人最終還是被漢景帝封侯,而周亞夫則以生病為借口請求辭職,漢景帝當即便批准了他的請求。

△竇太后竇漪房

在這些事情中,周亞夫的做法或許並沒有錯,但由於其性格的原因,卻往往採用了當面頂撞的方式,這不僅沒能阻止事情的發生,反而將漢朝的權貴勛親幾乎全部得罪。要知道歷朝歷代的魏徵不少,卻只有一個唐太宗。

最終悲劇收尾

周亞夫老了之後,其子周陽便偷偷買了五百副甲盾,想要在其去世時發喪所用,但甲盾卻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由於周亞夫給傭工的期限少,還不想早點給錢,結果此事便被傭工告發了,漢景帝於是命人追查此事。

△漢景帝一怒之下令廷尉調查此事

查案官員詢問周亞夫,周亞夫因不知道此事,故而不知如何回答。可熟知周亞夫脾氣的官員卻以為周亞夫是在賭氣(或許與周亞夫有舊怨),便想漢景帝上報了,漢景帝一怒之下,便將周亞夫交給了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然後就發生了一段很有趣的對話。

廷尉問周亞夫:「君侯為什麼要謀反啊?」

周亞夫回答:「我買的都是喪葬品,怎麼能說我是想謀反呢?」

廷尉反問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到了地下恐怕也要謀反吧!」

△周亞夫絕食抗議、吐血而亡

周亞夫受此屈辱,無法忍受之下,便開始絕食抗議,結果五天後吐血而亡。

從整個事件來看,周亞夫的結局完全是由於自己性格導致的,更令人驚奇的是,周亞夫謀反之事本就是子虛烏有,竟然始終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其說話,做官做到這個地步,恐怕也怪不得別人了。


《老子》有雲:「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意思就是太過堅硬的東西容易折斷,太過剛強的人容易吃虧。這句話用來形容周亞夫再合適不過,周亞夫的一生都是剛強的、正直的,但這種性格也最終導致他由丞相落到了絕食餓死的下場。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次子,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父親周勃為西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兒子周亞夫也善於治軍領兵,在漢文帝時做河內郡守。公元前158年,匈奴進犯漢朝北部邊疆,漢文帝為了守衛京師,派了三路軍隊在長安附近駐紮,其中周亞夫駐紮在細柳。漢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到三軍中去慰問士兵,在去其他兩路軍隊慰問士兵時,軍隊的寨門口看到是皇帝的車馬來了,都主動放行,而且兩路軍的首領都忙不迭的去歡迎。漢文帝車馬到了周亞夫的軍營門口時,被門口守衛攔住了,在得知是皇帝的車馬後還說:「我們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皇帝的詔令。」漢文帝只好讓人拿著自己的符節去告訴周亞夫,周亞夫命開門後,文帝的車馬才進入軍營。一直到了軍中大帳外,周亞夫才來迎接,而且只是向文帝施了拱手禮,說:「我鎧甲在身,請陛下允許我用軍中之禮參拜。」文帝對他的治軍嚴明大加讚賞,並對左右說:「周亞夫才是真將軍,他的軍隊才能抵禦匈奴的進犯,其他兩路軍隊跟他的一比就跟兒戲一樣。」這就是非常出名的「細柳閱兵」,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周亞夫是一位紀律嚴明的首領,也是一位不卑不亢,不諂媚也不自傲的臣子,他有一套自己的做人和做事原則,這個原則不會因任何人而改變,哪怕是皇帝。

周亞夫因為自己的剛正和治軍嚴明而獲得了漢文帝的器重,匈奴退兵後他被升為中尉。後來由於周亞夫的哥哥周勝之因犯罪被剝奪了爵位,漢文帝便把周勃的絳侯爵位給了周亞夫。

周亞夫最輝煌的事迹就是平定七國之亂中的吳楚聯軍。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合其他六個諸侯國發生叛亂,史稱「七國之亂」。聯合中的主力就是吳楚聯軍,他們首先攻打梁國,梁王劉武派人向漢景帝求援,漢景帝便派周亞夫前去平叛。周亞夫不直接出兵,而是繞道行軍,去截叛軍的糧道。梁王劉武苦苦堅守,多次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都不為所動,後來漢景帝也讓他前去支援,他依然按兵不出。但他卻在暗中截斷了叛軍的糧道,叛軍糧食供應不上只好停止攻打梁國,轉頭攻打周亞夫,這樣梁國便被解了圍困,周亞夫又使計打敗了叛軍。浩浩蕩蕩的七國之亂,被周亞夫三個月就給平了,漢景帝念此大功,不久封他做了丞相。

周亞夫的剛強使他立下大功,官至丞相,但也是這份剛強為他鋪墊了悲慘結局。漢景帝由於逐漸厭棄栗姬的原因,想廢掉栗姬的兒子劉榮的太子之位,於是他便問周亞夫的意見。周亞夫堅決反對廢掉太子,引起漢景帝的不快,從此便疏遠周亞夫了。後來竇太后讓漢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周亞夫也是堅決反對,還拿高祖的「白馬之盟」來堵漢景帝。再後來,有五個匈奴將軍投降漢朝,漢景帝非常高興,要封他們為侯。周亞夫依然反對,認為這種背叛舊主的人不能重用,漢景帝沒聽他的,依然封了五人為侯。周亞夫居然一氣之下辭官不幹了,這是在跟皇帝甩臉子呀!漢景帝當然不吃他這一套,你敢辭我就敢批,於是周亞夫便賦閑在家了。

漢景帝知道周亞夫是個人才,還是想用他的。等到自己氣消了之後,還是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於是漢景帝便準備考驗一下他,看他有沒有改掉這一根筋的毛病。漢景帝把他招進宮來吃飯,但餐桌上沒有筷子,於是周亞夫便十分不高興的向侍從要筷子,漢景帝說:「難道這還不能讓你高興嗎?」周亞夫不情願的叩頭謝罪,然後就快步走了。漢景帝一看,得了這人是不能用了!

周亞夫的死源於兒子做了一件錯事。周亞夫漸漸老了,他的兒子準備買五百副甲盾做陪葬品,而那時買賣甲盾是犯法的。由於在給工錢的時候不爽快,做甲盾的傭工便把周亞夫給告了,於是周亞夫便被抓了起來。負責審訊的人問他為什麼要造反,周亞夫說那是買來的陪葬品,不是要造反。沒想到那人說周亞夫你不在地上造反,這是要到地下造反吧!周亞夫聽此言,氣憤無比,開始絕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周亞夫是成也剛強,敗也剛強,最後死也剛強。有很多人認為漢景帝是借著買甲盾這件事把他殺掉,其實我看未必。漢景帝雖然不喜歡他,但是對他的忠心是瞭然於胸的,也就是說漢景帝只是不喜歡他的性格,但在政治上周亞夫並沒有成為他的威脅。在漢景帝考驗周亞夫失敗之後,漢景帝得出的結論也是此人不能用,並不是此人不能留。事實上,周勃被抓時已經57歲了,在那時這已經是高齡了,漢景帝根本沒必要以個人的好惡而去殺一位兩朝功臣,這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只是周亞夫太過剛強,才執意絕食而亡的。


周亞夫,他是西漢開國功臣絳侯周勃之子。他歷任漢文帝、漢景帝兩朝,其善於治軍,很有軍事方面的才能,曾在七國之亂時,指揮朝廷兵馬,三個月平定了七國之亂。從而深厚漢景帝的器重,得以官至丞相,可謂是出將入相了。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是為穩固西漢王朝的統治做出了貢獻。

周亞夫因為他的功勞和才能,故而深受漢景帝的器重,漢景帝曾經亦想過將來夫人周亞夫託付後世。但是後來周亞夫卻被打入大牢,閉食自盡而死。

那漢朝名將周亞夫,曾經官至丞相,為何卻落下被餓死的下場呢?

自古都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周亞夫為將為相功高位重,這時作為功臣的本來就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若行事再過於飛揚跋扈、不知進退,又違背皇帝的想法,如此就會更加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落下悲慘的結局。

周亞夫就是因為如此,不僅傲氣,還和漢景帝的想法不一致,從而受到漢景帝的猜忌疏遠,最終落下悲慘的結局。

本來在平七國之亂時,周亞夫出於戰略部署的原因,沒有去救梁王,雖然最後梁王無事,並立下大功,但梁王也因此深恨周亞夫,梁王是漢景帝的弟弟,是竇太后之子。所以後來梁王就在太后面前說周亞的的錯失壞話。再加上漢景帝想要廢了太子劉榮,但是周亞夫卻反對。廢立太子是大事,作為重臣的周亞夫卻沒有和漢景帝的想法一致,甚至反對,如此就受到了漢景帝的疏遠。

後來有因為漢景帝要封歸漢的匈奴將軍為侯之事,漢景帝本想通過封匈奴將軍為侯,引來更多的匈奴人來降,但這次周亞夫又反對,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並且最後還是封了匈奴將軍為侯。本來這事也可以到此結束。但是周亞夫心中氣憤和失落,於是就以病請辭,漢景帝這次也就同意了周亞夫的請求。

過段時間後。漢景帝想看看周亞夫的性格脾氣好點沒,於是就把周亞夫叫到宮裡吃飯。但卻不給他筷子,周亞夫因此很生氣。當時因為漢景帝在場,所以他生氣後只得向漢景帝跪下請罪。

漢景帝見周亞夫跪下,本準備讓他起來,但他只說一個起字,周亞夫就站了起來,不僅如此,他不等漢景帝發話,就直接離開了,經過這事,漢景帝覺得周亞夫居功自傲,若以後讓他輔佐新君,就會對新君不利,所以由此漢景帝就更加猜忌周亞夫了。

而周亞夫的之子見周亞夫年齡大了,因為周亞夫是一位名將,所以就私自買了些戰備物資,準備以後再周亞夫去世後再發喪時用,然而這些本是禁止私自買賣的,所以就有人告周亞夫意圖謀反,於是周亞夫就被打入大牢審理。

周亞夫對於此時卻不知情,是其子買來用來作喪葬品的。然而雖然如此,審理的廷尉卻還是說他謀反,周亞夫曾出將入相,為大漢立下大功,如今受到這樣的屈辱,他心裡無法痛苦無法忍受,於是他就絕食,最終因閉食死去。雖然周亞夫的結局悲慘,但他始終是西漢的一位名將。


漢景帝是漢朝初年「文景之治」時期的明君,周亞夫是平定「七王之亂」戰功赫赫的名將,一代名將在明君治下活活餓死,聽起來蹊蹺,細究起來倒也不足為奇。

漢景帝:(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

漢景帝在位16年,執政期間經濟上推行重農輕商、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政治上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思想,根據當時的形勢推行「削藩策」,減少同姓諸侯的封地;軍事上重用周亞夫等一批名將,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了中央政權。

景帝在位期間,田租從十五稅一降到了三十稅一,男子服徭役向後延遲三年,廢除肉刑,強調用法謹慎,一系列的新政都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休養生息,老百姓的日子相對輕鬆了不少,從而保證了「文景之治」的延續,為後來的「光武盛世」打下了基礎。

周亞夫:(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43年)

周亞夫是漢初名將周勃的次子,軍事天賦極高,治軍有方,戰功顯赫。唐代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周亞夫名列其中,宋代為七十二位古代名將設廟,周亞夫也名列其中。

漢文帝二十二年,匈奴侵犯漢朝北部邊境,皇帝急調三路大軍警衛京師,周亞夫率軍駐紮細柳營。文帝為提振士氣,親自視察三處軍營,前兩處視察都很順利,到了細柳營卻出現了讓皇帝尷尬的事情。先是守營軍士攔住車駕不讓進營,接著又警告皇上車駕在軍營里要慢慢走不能疾馳,等到這位周將軍來見皇上,只是手持武器行拱手禮,說是甲胄在身,不能大禮參拜。

這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情,好在漢文帝是明君,氣度宏大,見識超群,不但沒有責怪周亞夫,還誇讚他善於治軍帶兵。這也就是遇見了漢文帝,如果遇見一位心眼兒小的皇上,周亞夫會是什麼結局還真不好說。

後來,漢景帝採用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實行削藩政策,惹怒了劉氏宗親的各路藩王,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王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叛亂,身為太尉的周亞夫奉詔率軍平叛。此時,七王叛軍的兵力有50萬,而皇室的兵力只有10萬。這一役,周亞夫的軍事才能得以充分展現。

周亞夫根據敵情,制定迎敵方略,他不顧皇上的親弟弟梁王的緊急請求,不聽景帝的數次催戰詔命,按照既定方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堅守不出,暗中派3000奇兵偷襲敵軍糧道,使敵軍不戰自亂。在周亞夫的指揮下,只用三個月就平定了來勢洶洶的「七王之亂」,使漢景帝坐穩了江山。

軍事上的才能和顯赫戰功,為周亞夫帶來仕途上的步步升遷,他由中尉升車騎將軍,又升太尉,最後官至丞相。

凄慘的結局:

周亞夫擔任丞相後,他強於軍事,弱於政治的缺陷暴露的日益明顯,有幾件事引起了景帝的不滿。

第一件,景帝要廢掉太子劉榮,改立自己中意的皇子劉徹為太子,在與丞相商量時 周亞夫堅決反對,這件事只好擱置下來,在景帝的心中留下了陰影。第二件,在太后的建議下,景帝想封皇后的哥哥為候,周亞夫又出來反對,而且理由充分,抬出漢高祖劉邦的話:非劉姓者不能封王,非有戰功者不能封侯,從而又增加了景帝心中的不滿。第三件,有五名匈奴首領降漢,景帝非常高興,想對他們封侯加以拉攏。周亞夫又出來反對,說這幾個是匈奴人,背叛了自己的國家歸順大漢,如果封侯,等於鼓勵臣子不忠。這個理由很牽強,終於惹惱了漢景帝,斥責他迂腐。周亞夫一氣之下請辭,漢景帝批准了他的請求。

圍繞著周亞夫,有一些人不停地向景帝吹風:因懷恨阻撓哥哥封侯,皇后吹風;因「七王之亂」時的過節,梁王和太后吹風;因政見不合,同僚吹風。枕邊風、宮內風、身邊風不停夾攻,景帝就是對周亞夫有多少熱度也慢慢地吹涼了。何況,生性耿介的周亞夫因為前面說的幾件大事早已引起了景帝的不滿。

兩件事情直接導致了周亞夫悲劇的結局:

漢景帝晚年身體越來越不好,想對後事預做打算,為太子繼位鋪平道路,此時周亞夫已經罷相四年了。一天,景帝宴請周亞夫,為了測試一下他這幾年性情是否有所改變,故意在周亞夫面前放了一大塊肉,而沒有預備筷子。周亞夫見狀大怒,認為是對自己的羞辱,不但斥責了內侍,而且不顧君臣之禮,草草應付了一會兒便拂袖而去。望著周亞夫離去的背影,景帝楠楠自語: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太子。

周亞夫的兒子見父親年老,偷偷購買了五百甲盾準備發喪時候用。按當時規定,個人私自購買甲盾可以謀反罪論處。這樣的事情若想認真查,不可能查不清,周亞夫怎麼可能有謀反之心?景帝也許根本就不想查清,命令廷尉以蓄意謀反罪名申斥周亞夫,周亞夫百口莫辯,性情剛烈的前丞相絕食五日,嘔血而死。

以前的一段插曲,也許可以為周亞夫的死提供一點兒旁證。當年,晁錯提出「削藩策」,經過景帝同意施行,七王以清君側為名造反,景帝明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可是為了安撫七王,還是採用了袁盎的建議,犧牲晁錯保大局,把晁錯腰斬於市。

一位還算勤政愛民、但待人不大仁厚的明君,遇上一位軍事才能超群絕倫、政治才能不大合格而又耿直剛烈的將軍宰相,周亞夫的結局令人唏噓又無奈!


周亞夫是漢景帝劉啟時期一代名將。平定「七國之亂」立功,被漢景帝任命為太尉。五年後的公元前150年2月,被任命為丞相。

周亞夫與他父親一樣,是行伍出身,當丞相併不合適。他父親周勃就曾被任命為丞相,後來自己辭退了這個職務。

首先,漢景帝想廢了太子劉榮,周亞夫極力反對。使景帝沒有成功,就疏遠了他。

其次,在平定「七國之亂」時,周亞夫得罪了景帝的親弟弟梁王劉武,當時,景帝的母親竇太后也掌權,梁王在竇太后那裡說了不少的壞話。後來,匈奴有人投降漢朝,漢景帝打算對幾個頭目加官封侯,為的是鼓勵後來的人投降。周亞夫還是反對說,自高祖以來規定沒有功勞不能封侯。漢景帝不在聽他的,按照自己意思辦理此事。周亞夫感到不高興,漸漸的休閑在家,不上朝了。公元前147年,漢景帝只好免去了周亞夫的丞相職務。

漢景帝後來經過宮廷權利之爭,立劉徹為太子。劉徹好武,想去軍營看看,就請賦閑的周亞夫陪同。周亞夫遲到了很久,而且到了軍營,那些兵將見到周亞夫都很熱情,周亞夫也不顧著太子了!漢景帝知道後,安排了一次宴會,周亞夫依然是最後才去,結果,周亞夫面前沒有擺上筷子,周亞夫本要動怒,被景帝呵斥。周亞夫隻身退去,漢景帝對太子劉徹說,他這樣含恨之心,做不了你這個年輕帝王的臣子啊!

不久,周亞夫的兒子因買甲盾,為了給父親陪葬,被人告發,牽連了周亞夫。官吏去審問周亞夫,周亞夫說不知道這事。官吏只好報告漢景帝,漢景帝大怒,直接交廷尉審理。周亞夫最後自感沒有命了,絕食而亡。

周亞夫一代名將,當不了文官。他的死與他的剛愎自用的性格有關,與常年帶兵養成的習慣有關,更主要的是漢景帝看了他的表現,是給太子劉徹清除異己,清除障礙,為劉徹的登基消除安全的隱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