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台湾选举观察协会秘书长

检视相片
图片来源:Getty image

今年是2008金融海啸的十周年,而「学名」为「次级房屋贷款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始于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sed Security)债务违约,简单的来说,就是银行放贷款给明知到他们还不起的「穷人」,因为高风险也意味著高利润,过热的市场,在一夕间,泡沫被吹散,大浪一过,就可以知道「谁穷得没裤子穿」。

没有一个原因可以直接造成金融海啸,这是需要很多因素「诸相具足」才有办法显现,充满「热钱」的投资环境为温床,被「转包」的债券,加上被利益蒙蔽眼睛的「信评」,这是美国大众的共业,却「回向」给世界各角落。当时,冰岛克朗与俄国卢布「狂泄千里」,欧洲股市「灾情惨重」。最让大家错愕身为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竟然被迫「关门大吉」,华尔街昔日的金童在路上「徬徨」,三万多个工作一夕间「蒸发」,这场经济危机伴随之后的房市崩盘,使每一位美国人平均损失七万美金,三兆美金「凭空消失」。

台湾当时,正刚政党轮替,当时总统马英九喊出「六三三」一举「气势如虹」当选总统,选举日大家还弥漫在「欢兴鼓舞」的气氛当中,对于叩关万点「充满信心」,之后的几个月台湾经济在「风雨中飘摇」,股市别说扣万点,直接腰斩一半,对外贸易的缩减造成经济经历近两年的「负成长」。

而各国政府对应金融危机的作法,大多依照凯因斯开的药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不论是公共建设、还是社会福利、医疗保险等,用政府的「公信力」来花钱,增加「公共支出」,增加政府在市场的「需求」;再来是货币政策,说俗气一点,就是印钞票,学名「量化宽松」,货币在市场流通量大,汇率兑换外国货币就降低,连带使本国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得国际市场对于本国货品「需求」增加,但中国却带来后遗症,产能过剩。

但这两个方法,「凡药三分毒」,副作用非常强烈。三兆美元凭空消失,难道印满这三兆就可以「补洞」了吗?当美国联准会一兆五千亿来「阻止」情况继续恶化,只能「暂时止血」,剩下的用时间来填平。但信用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担保人及担保品的,政府纷纷「下海」当保人。担保品的部分,政府手上没有其他「资产」,只好拿手仅有上的「烂帐」来抵押,就是前面提到的药方之一,各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增加预算,那如果国库没办法呢?举债!现在全球债务总额约250兆美元,相较十年前,增加75%,美国目前财政赤字,一兆美元,债务比率是十年前两倍「以旧债养新债」埋下下一个「更可怕」危机的种子。

中国到现还在「补」这危机的「窟窿」,旧问题还没解决新危机又出现,中国中央像是紧张妈妈,哪里有问题,就用「人民币」往哪里护著,有危机,没问题,政府帮你「担保」,但这星星之火越烧越烈,现在到「地方政府」的债务,在市场没有购买,没有「活水」进入,债务又即期到期,中央又只跳下来帮忙,将地方债务置换中央的债券,由中央来还地方政府的债务及利息,据说现在债务加利息已达七兆人民币,中央背著沈重的债务又要维持自己的信用,只好偷偷发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意思是,要「印钞票了」,但是中国央行又不能让人民币崩盘,强力「守住」一美元换七人民币,这说明,人民币在官方「护盘」下,严重被「高估」。看似「太平」的中国市场,其实已经如履薄冰。

中美贸易大战,不只是双方的关税大战,其实背后牵动是各自国内的问题,十年前为了处理金融风暴而所埋下的隐忧,逐渐台面化,让中美两国内忧外患一并爆发,接下来看谁撑得住市场的动荡?

检视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