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星探”背後的生意經

  “您家孩子這麼漂亮,像個小明星一樣,我們有節目錄制,還有一個名額,帶孩子去面試一下吧。”在朝陽大悅城門前,幾個年輕人看到父母帶着孩子便會上前搭訕。

  孩子可以參加節目錄制,也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走上明星路,並且參加節目等都是免費的。這樣與童星星探的偶遇,在許多大型商場附近時常上演。

  禁不住“星探”的誇讚、明星夢、免費錄製的誘惑,一些家長留下電話並約好試鏡時間。試鏡後,負責面試的老師則表示孩子有明星的潛質與天賦,參加其機構組織的培訓班,表演、模特等不同的培訓會讓孩子得到更加系統的訓練。

  記者調查發現,“童星星探”都背靠着一家培訓機構,面試只是爲了日後培訓的幌子。能否錄製節目仍有很多未知數,而錄製的節目多是自制短片。在合同簽訂中也有一些模糊設計,使得家長在維權中存在困難。

  偶遇

  誇讚孩子漂亮

  免費錄製節目

  週末的午後,朝陽大悅城門前幾個年輕人看到帶着孩子的家長,便湊到面前對孩子進行一番誇讚。

  “小朋友長得好漂亮啊,我們正好是傳媒公司,需要這樣的小朋友去參加電視臺的節目錄制。”一名自稱是童星星探的年輕人湊到劉女士身邊,第一次碰到星探,又被一番誇讚後,劉女士挺興奮,留了聯繫方式,並加了對方微信。

  同樣的劇情在藍色港灣也曾出現,叢女士在這裏也“偶遇”了童星星探。

  “這孩子氣質真好,一看就能歌善舞,很有明星相。”一名“童星星探”蹲下身子,一邊說着話一邊把一個小玩具塞到叢女士5歲的女兒手中。開始自報家門,自稱爲傳媒公司星探,發掘漂亮的孩子參加節目錄制,並且錄製是免費的。“您可以帶着孩子去試鏡,我覺着這孩子試鏡沒問題。”

  叢女士在小區的媽媽羣中談起遇到的星探,詢問是否要去試鏡。一下子引燃了媽媽羣的談論熱情,許多家長在大型商場門前、玩具店門前遇到過類似的經歷。關鍵詞都極爲相似,“星探”、“漂亮”、“小明星”、“電視臺節目”、“免費”。

  一名家長表示,6歲的兒子也曾被“星探”瞄上,其自稱傳媒公司正在儲備小演員,有機會免費參加節目錄制,所剩的名額已經十分有限。“這孩子這麼有靈氣,完全可以去參加一下,也能讓孩子增加見識。”

  禁不住“星探”的推薦,這名家長也留下了電話,並互加了微信。“反正是免費試鏡,錄節目也免費,那就約着去試試唄。這個‘星探’說的也挺藝術的,試鏡成功與否都可以視爲一種社會實踐,讓孩子多參與其中,還給看了官網上很多孩子參加節目錄制的視頻和照片。”

  慫恿

  老師登場動員

  培訓一萬起步

  留下電話後,“星探”便會給家長髮去面試通知的短信,約好時間與地點。

  “星探”在商場、遊樂園等地不斷地物色小朋友後,無一例外地被邀請去影視公司、傳媒公司試鏡。

  叢女士的女兒對着一臺大攝像機,進行了一分鐘自我介紹後,又連唱帶跳地表演了一段節目。表演結束後,一名老師拿着一個記錄本來到了叢女士與女兒面前,跟她聊起孩子在表演中的優點和缺點。“這個孩子很可愛,形象也好,很有天賦和表演慾,也有一些基礎,但是並不繫統。孩子還有些怯場,如果參加了培訓,性格就會有很大的改善,可以向演藝的方向發展了。”

  老師拿出了公司培訓後的小演員表演的節目給叢女士觀看,邊看邊指出女兒與小演員的差距。

  在這家位於國貿附近的影視公司宣傳牆上,到處貼着小演員們拍戲的照片。宣傳牆上還貼着培訓老師的照片與簡歷,幾乎都有着七八年的教學經驗,並且是專業院校的科班畢業生。

  在介紹了這些信息後,老師開始說起了重頭戲。“有了天賦,也需要後天進行培訓包裝,有合適的節目就會讓小演員出鏡。”

  這名老師列出的課程最少包括36個課時,包括曲藝培訓、肢體訓練、臺詞訓練等,費用最少爲一萬三千元。

  離開培訓機構,叢女士在與上課家長閒聊時發現,在這家機構中,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被“星探”在公共場所偶遇後帶到這裏的。

  在叢女士看來,“星探”對所有的家長都說孩子具有潛質和天賦,而想錄制節目是需要參加培訓才能做到,但是什麼時候可以出鏡,卻語焉不詳。

  一家在勁鬆附近的影視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孩子需要面試,面試通過後纔能有培訓出鏡的機會。“不能通過面試,連培訓的機會都沒有。”

  調查中,一家童星網的工作人員則開出了十幾萬元的費用,這包括培訓、包裝以及宣傳。

  套路

  面試是個幌子

  自制短劇交差

  一家在常營附近的傳媒公司在招聘“童星招募童星簽約”的職位。

  記者以應聘者身份與其取得了聯繫,在經過兩次身份信息確認後,一名經理向記者介紹工作性質。

  這名經理表示,工作的性質主要是開發童星市場,向家長主動推薦公司業務,招募童星。在大型商場、遊樂場外發現孩子,讓他們參加面試,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能參加公司的培訓。“你的工作就是銷售,領到公司最終簽約了,就可以拿到提成,做得好的一個月可以拿到一萬元左右。”

  當記者詢問如何選擇目標人羣時,這名經理介紹着經驗,對於目標人員的選擇很重要,首先要發現那些穿着漂亮的孩子,並對孩子進行誇讚,這樣父母就很開心。“還要強調正規的影視公司,與很多衛視合作,有很多機會去免費錄製節目。穿着好的孩子,家裏應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願意爲孩子在這方面投入。”

  對多家打造童星的傳媒公司調查後發現,在其宣傳中都會聲稱爲“某衛視的演播廳”、“與某節目共同招募小演員”等信息。

  在一些傳媒公司的網站中,有自制劇的展示,六七歲的兒童戴着假髮扮演老年人,三四分鐘的錄製中,三名小演員扮演着不同角色,完成了短劇的拍攝。

  一名影視業內人士表示,聲稱與電視臺合作會更加吸引家長的眼球,但是最終能否出鏡則很難說,或者聲稱是主要演員,但是參與錄製時只有一兩個鏡頭而已。一些公司自己會弄一些自制短劇進行拍攝,掛在官網上就算是讓孩子參與節目錄制了。面試其實是個幌子,讓家長覺得孩子通過層層選拔勝出後的不易,進而願意爲孩子表現出的天賦投入。“承諾與現實基本上兩碼事,弄到公司來,交了錢後家長說了就不算了,這也是一些童星培訓機構慣用的套路。從免費試鏡,到最終的培訓、演出形成了童星包裝的產業鏈。”

  提醒 合同設計模糊 家長維權困難

  鍵入“童星、培訓”關鍵詞,童星網、童星緣、童星站等打造童星的網站就會出現。

  在一家公司網站中,“童星推薦”在顯著位置,羅列着該公司小演員參與的電視節目、電視劇等拍攝的照片。並稱該公司以提高兒童演員的表演技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從中發現影視新星爲目標。

  在童星培訓機構的不斷出現後,相應的合同糾紛也不斷出現。北京京禧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洋表示,打造童星抓住了家長心中“明星夢”的心理,一些公司在合同設計之初就留下了對自身有利的模糊地方和空間,使得他們在操作中彈性空間很大。當家長在發現口頭承諾與現實不符,打算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時,卻發現在合同中規定得十分模糊,使得家長維權困難。而商家則利用這樣的空間獲得利潤,造成孩子與家長精神與財產上的損害。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在青少年的培養中,家長不能採取過於功利的方式進行,仍需遵循孩子成長的正常路徑。童星培訓反映出一些家長不理智的心態,也反映出社會整體的氛圍對一些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希望孩子可以通過某種捷徑獲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很多機構的承諾與實際不相吻合。許多打着製造童星爲名的培訓,實際上背後的初衷就是利用家長的心理而達到收費賺錢的目的。

  在一家培訓機構中,網站中的海報上輪番播放着十幾個孩子朝氣蓬勃的笑臉,照片下面不斷閃爍着“下一個童星就是你”的字樣。點擊進入後,便是招募信息,小學員可參與劇場的演出、運營、宣傳等豐富的社會實踐,爲優秀學員提供走向國際舞臺的機會。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董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