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話長,長話短說就是為了愛情。

買房前跟父母住過外灘不遠破敗不堪的石庫門,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幾家人共用廚房衛生間…搬走前拍了幾張照片並發誓再也不要住這樣的地方

2010年前後,上海還未限購,其實父母也計劃買房,看中長寧一套小兩房,可惜當時首付款就差兩萬,也沒想到去借錢於是放棄,改為回老家蓋房並在縣城買了一套

兩年後,與女朋友相識相戀到結婚前,一起借過四次房子,幾乎一年一搬,每次找房子女朋友都極為缺乏安全感,尤其記得一個雨夜她在馬路邊上放聲痛哭

前兩次是與房東合租,飲食起居很不方便,女朋友特別討厭老太太整天碎碎念,後面咬咬牙一定要租一室戶套房,獨享廚衛,自己布置,每天都搞衛生。房子是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2015年訂婚前後,老丈人多次建議我們買房,別老是旅遊浪費錢,有個家才靠譜,至少以後孩子不用寄人籬下,女朋友跟她爸為買房不知道吵過多少次架

直到我們有一天,突然覺得積蓄可以看得起房子,於是很快將看房買房提上日程,不到一個月,在上海看了四個地方,然後爽快決定,併到處借了30萬(感激這些朋友,第二年全部還清)

為了買房,2015年11月底倆人還專門會老家辦結婚證,好事多磨,途中還遭遇大霧高速封路

12月12日付首付,2016年5月交房,同年國慶節入住新房,今年也有了小寶貝,房子不大但更加有了家的感覺

買了房,生活並沒有當初想像中那麼拮据,反而更容易存下錢,每年依然可以出境旅遊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房貸」的。


當年我跟題主情況差不多,現在我做了一個選擇,並覺得這個選擇很正確,這裡不討論房價,不考慮孩子以後怎麼上學,單純從我自己選擇後的切身感受答下此題,說實話,我沒想那麼遠的事情,也許能給題主一些參考~

3年前,在15號線快到順義區的一個地鐵站邊上買了房,當時剛好是北京樓市的最低谷,買的時候就是因為便宜,感覺以後也許會漲,所以就是純投資的心態買的,去年10月份房子建好包括完成裝修,也都是一直想出租,甚至想等房本下來再漲漲就賣掉,後來我老娘來北京玩,順便說要看看房子,回來以後特彆強烈的建議我們自己去住,而且跟我說了一句話「有了自己的房子才能感受什麼是生活」

其實開始我也一直不在意,因為我和老婆一直都在朝陽工作,從來沒去過順義,感覺順義就是郊區,雖然有15號線到我單位也是直達,但是腦子裡一直都是想把這個房子租出去,作為投資用~

當時我倆和題主現在的情況基本一樣,開始租著一個價格2200的一個帶衛生間的主卧,後來名義上為了提升生活品質,也因為養了2隻喵的原因吧,所以考慮了很久選擇租了一整套房子,價格是4600。說實話,生活質量是有明顯改善,但是同時帶來了每天要花一定的時間打掃衛生,為了更有生活,每星期去買菜,晚上在家做飯,時間長了反而感覺被這種慣性生活模式給拘束住了。

當時這種想法在心底里出現時,正好我媽跟我說了這句話,後來想了很久把這事跟老婆說了,剛好那幾天買的房子那要結算裝修費用,跟物業結算亂七八糟的費,每周都會跑過去一趟,跑的次數多了老婆覺得自己的房子裝修還不錯,門口有地鐵,遠是遠點但畢竟是自己的家,再考慮到經濟問題,每個月如果租房4600+還3500的貸款,確實有點鋪張,後來他決定搬到新家住,作為男人我是無所謂的,就這麼我倆去年1月搬到了新家,現在我上班每天來回2小時,我老婆3小時。

搬了新家以後,可能是因為新鮮感,可能是因為歸屬感,雖然還是以往的生活模式,我和老婆反而覺得有新鮮感,總想往家裡添置物件,2星期去一趟宜家,沒事就淘寶看看生活小玩意,就連每天下班都覺得有奔頭,盼著快點到家,這種感受從沒有過,我倆甚至開始暢想以後有了孩子的生活了,這種想法原來從沒有過,很明顯的促進了我們倆的感情。

以上說得這些感受也許很多人不理解,但是現在細細想來覺得這些都是我們搬到了自己的房子後的變化

根據我的經歷和對北京這個城市未來的變化,我覺得如果你們2人真的是生死相依不離不棄了,建議你們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買房,年收入30w拋去生活成本,我覺得每年攢15w問題不大,lz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位置考慮北京房價較低的房山,大興,順義這些位置,路途車程不要超過75分鐘,出小區走10分鐘以內就是地鐵的樓盤。

首付控制在60w,每個月還款不超過4000+的60-70平小戶型,我覺得如果能找到這樣的房子對於你們的情況應該毫無壓力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以後孩子上學神馬的,我個人是認為這個問題真要到面對時,肯定是有最妥善的方法去解決的,因為未來你們也許並不會在北京定居,至少現在的空氣這麼差就是一個重要原因了,所以不要想的那麼遠。

試想一下:5年後你們把房子貸款還完,有了孩子,職業生涯也有了更好的境遇,到時候孩子上學還是難事?


為了愛情,為了家

當時還在石家莊,那時的房子也沒有那麼貴

談戀愛到了結婚的地步,買房結婚似乎就是像吃完午飯吃晚飯一樣正常

從有很高起點的想像,到最後買了一套總價低的小產權房,現實還是會折再價格上

不過說起來,當時那個總價也不止那一個小區,選擇他

看上的是門口那條自製水泥路,兩邊種滿了垂柳,就像我小時候的家一樣


坐標sz,04年我爸媽買的房,短短几年附近開通了口岸,地鐵,當年不到1w1平,現在已經10w了……至於我自己,只怪沒有早生幾年趕在房價飆升前,現在想靠自己努力怕是連買個廁所都困難……

租房也不是不好,但偶爾會有那種居無定所的感覺~房租會漲,搬家很累,有時候想想不如咬咬牙多花點錢去供房,起碼這房子最後還是自己的資產。在市中心,想租個好點的房子也不便宜的。

另外,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沒有房壓力更大。有經濟能力的時候還是得下定決心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比較好的!


租房真的不是長久之計,買房是剛需,一顆安定的心絕對會為你們的生活事業提供幫助,至於孩子上學的戶口問題,我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但一定是以在北京上學為優先選擇,擇校費贊助費什麼的相對於孩子的未來來說真的不值一提,而且政策萬一變了呢?萬一你孩子到時候想出國了呢?我從小城市出來的,我能親身的感受到我跟首都孩子的差距,必須承認人家確實比我這些從小就知道分數的孩子發展的全面,沒話說的。

像我這種大學畢業對象處好幾年快到了結婚的年紀,家裡也不是沒有錢,雙方都崔著結婚,肯定得買,趕上最後一波上了車,看你自己是啥情況吧,可買可不買就別買,要買就買自己能買得起的,要不然越看越難受。


無論打算不打算在魔都定居,我的建議都是買房。房產增值那些別人都答了我就不說了,我就想說說幾個點,一是人不是機器,總有干不動的一天,這一天不一定是退休,但是完全依賴工資等主動收入的人會因為干不動了陷入困境,在總收入比中被動收入一定要佔大頭。二,未來二十年中國也很難有別的像樣的投資渠道,一線房產和房貸是普通人唯一能夠接觸的比較優質投資項目和槓桿。

一線房產短期有波動,但是長期絕對穩定上揚,尤其是學區房地鐵房絕對是遠超cpi的上漲。三,買房是不一定有魔都戶口,但是不買房你也就有戶口了?按照這個推論無非都要上私校,只是買房後負擔略重而已。一線房產變現速度比其它資產容易,想換房不難,想賣掉移民也不難。四,買房也不能亂買。千萬不要買近郊大別墅,典型的大坑。

推薦四環以內學區房,五環以外地鐵房90平以下,大房請記住基本買回來就自己住把,很難賣出手的。還有朝向,小區環境,周邊配套,都要參考。房子好不好,可以在同小區找找日租房之類的,體驗體驗,再做決定。千萬不要買回遷房,原因我就不細說了。另外那種不要負債的觀點真是窮人思維,你看看中國很多富豪尤其是地產哪個不是高負債?負債不等於貧窮。資產等於所有者權益+負債。美國這麼多外債美國窮嗎?當然民間高利貸不算,別抬杠,房貸絕對是優質負債。以現在的印鈔速度,北上廣深60-80平的房子突破2000萬要不了很久,現在的香港人的居住環境就是未來的一線城市樣板。


買房是個心理和未來剛需。我建議,抓緊時間現在就買。

道理一,租房和買房比,歸屬感不強。租房是個力氣活,不是自己家,好多東西不敢自己買,搬家太累,房租每年增長也是一個開支。道理二,投資心理來比,買房比租房合算的多。租房是穩定輸出錢,買房是會有一定的升值空間,現在房價降的這麼狠,能挑到合適的房子和現房的機率比樓市火的時候要高很多,現在買會比未來的幸福指數高。道理三,小夫妻,很快就會有生孩子的打算。如果沒有一套房子,你心理的不穩定和不安全感大增。道理四,依然孩子問題,如果有了孩子,你的房子就要面臨是不是學區房,教育等問題。租房連孩子也不太敢生,這個問題可能更不會想了。

租房10年,每年3-5萬租金是花出去了,而且租金會持續上漲(絕對跑的過通脹)。買房10年,每年3-5萬貸款是越來越少的(通脹因素)。

如果有能力買房,一定先買一個,自己享受生活的舒適和心理安穩是相當有必要的。苦也就這幾年,也會讓你更加努力的工作掙錢,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動力。

網上曾有個段子,說過去十幾年來,房屋中介其實是對你最好的那個人,可惜你一直沒有珍惜,聽不進人家的話,甚至對人家不勝其煩,到頭來懊悔不已。其實如果是剛需的話,根本不需要下什麼決心,不管有錢沒錢,東拼西湊,拉下臉皮去借錢,然後閉著眼睛去買就對了。早買房和晚買房,區別不是一點點。


發現很多堅持租房的人,除開絕對不可能買房的人,剩下的人都是租房過程中的體驗比較好,比較說遇到了很好的房東,房租也便宜。過的也不錯,買房就過不上現在的生活,覺得現狀很好那為什麼要去買房呢。

早早下定決心要買的人呢,有好些是在租房的過程中受了不好委屈,深刻的體會到租房得無奈,亦或是被婚姻和子女教育逼得一定要排除萬難去買。

最近幾期的《小明星大跟班》里有一期關於租房還是買房的,現場的台灣專家說,貸款買房就像養了一個啞巴兒子一樣嘛,孩子不一定能養老但是房子還是能的。感覺說的挺有意思的,房子這個啞巴房子有人願意不惜一切的養,有人不願意。。是福是禍自己的選擇自己承受就好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