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電話、大哥大……通訊史里回憶多2015-11-19

商報訊 (見習記者 周一) 在電信局退休員工陳師傅的故事裡,電話機也已「一隻腳」邁進歷史。而其實,中國電話普及還是這二十年的事。電報、電話、大哥大、BB機、小靈通、手機……時代的車輪向前,不變的唯有「變化」。電報:杭州還有電報房坐在莫爾斯電報機前,頭戴大耳機,右手按電鍵,發出一串滴滴聲……這樣的場景,只能在電視劇里看到?杭州電信武林營業廳的報房還能發報。80年代,每晚都有人在武林廣場通宵排隊。那時發電報總是要事,惜字如金。也有讀者回憶,以前念書,臨到考試考不出,想辦緩考手續,就叫同學發個電報:「家中有事,速歸!」因為西部有些偏遠地區通訊落後,電報在中國的「使命」還要繼續。電話:漲潮退朝百年間根據《電信志》,1907年杭州出現第一部電話。到了80年代後期,大家才普遍有裝電話的意識。而90年代才出現裝機潮。陳師傅說,當年裝個電話不便宜,家庭3500元,單位得5000元。有錢還裝不到,得要排隊,手續還煩。很多人還記得去小賣部或鄰居家打電話的場景。公共電話亭八十年代末才出現。最初直接固定在電線杆上,連「亭」都沒有。到現在,杭州的公共電話亭都要「再利用」,還可能變成WIFI熱點。大哥大:一台夠在市區買套房大哥大就是摩托羅拉最早生產的手提電話。據「追」過大哥大的讀者回憶,「大哥大」光機子2-3萬,一塊電池幾千元,充一次電只能打半小時。而按當時物價,3萬元可以在杭州市區買套房。不久前,李寧在微博曬出拿著大哥大的舊照:「當年在北京拿著大哥大,招來很多人羨慕的驗光。有天一大早出門打了個長電話,電沒了,還忘了帶備用電池。結果一整天都拿著這塊『磚頭』,不知該如何處理。」現在想想也許冒傻氣,但當年大哥大確實給 人便利,給了人底氣,更與「創業夢」緊緊聯繫在一起。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