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電影里有現成的答案啊:

許多年後,巧巧從高鐵站接回坐著輪椅的斌哥。

到家後,斌哥坐在床上莫名發了一通邪火。

一番較勁之後,巧巧說:你咋的把自己弄成這樣了?

斌哥說:酒喝太多,腦出血。

斌哥是個活得並不怎麼精細的「江湖中人」,片頭他與弟兄們用臉盆喝「五湖四海」時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

這樣的人,在中年之後,突發腦出血的情況,並不少見。


電影上映前,賈樟柯寫過一篇短文,解釋他為什麼要拍《江湖兒女》,裡面提到一位他小時候崇拜過的「大哥」,多年之後再見到時,已經「頭髮稀疏、身體發胖」,正在與世無爭地吃著一碗麵條——這一幕觸發他去拍這部電影,「不單寫街頭的熱血,也要寫時間對我們的雕塑。」

或許斌哥最後的那個樣子,就是所謂「時間對我們的雕塑」。

斌哥的沒落,有命運的原因,有時代的原因,只不過最終,疾病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們總是喜歡在電影里看到東山再起、王者歸來的戲碼——可是如果賈樟柯也這麼拍的話,那就不是賈樟柯了。


看了「江湖兒女」,真的沒覺得好看。廖凡飾演的也算一個黑社會大哥,被兩個小馬仔打折了退,居然…放走了?開槍那場戲,居然不打電話叫小弟,司機也是個二貨。


因為他已經不適合當時的社會了,從一個當地的大哥,到去了四川生活,最終回到大同有一個對比,如果他失意回來還是完整的那麼他必然還會去找回曾經的輝煌。正是最後的一無是處,被人所看低,被曾經的小弟看輕就是他的人生也是他的成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