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重要基礎架構方式,超融合自誕生以來,很快就贏得了市場和客戶的認可,也吸引了業界各路諸侯的競相角逐。

其中,2016年才正式發力超融合市場的思科,更是僅僅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登上了Gartner發佈的2018年超融合魔力象限中的“領導者”位置,其崛起時間之短,大大超出了外界的想象,完全可以用“後發先至”形容。

那麼,在已經“門派林立”的超融合江湖中,思科憑什麼可以做到後發先至?它所提出的“全融合”超融合解決方案,與其他對手究竟有何不同?關鍵的是,在未來的超融合市場中,思科的到來又會掀起什麼樣的波瀾呢?

強勢崛起,思科憑什麼做到後發先至?

毫無疑問,超融合的火熱,讓整個市場在短短几年時間就新增了衆多的供應商,僅在中國市場,能夠看得見名字的供應商就至少有超過30-50家,且都宣稱能夠提供“業界領先的超融合解決方案”。

所以,思科此時才發力超融合市場,是否還有更大的空間和機會?這大概是業界對思科心存的最大疑問。乍看起來,思科確實是超融合市場的“遲到者”。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深入的觀察,就能夠發現不一樣的答案。

第一,從市場增速看,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0年,20%運行在傳統IT架構上(three-tier IT infrastructure)的關鍵業務應用,將會遷移到超融合上。按照這一發展趨勢,超融合將真正成爲市場的主流。換句話說,超融合替換傳統數據中心技術架構的過程剛剛起步,屬於超融合的“春天”纔剛剛開始。

第二,從應用場景看,在過去幾年中,超融合已在邊緣和部分通用應用場景中驗證了其穩定性和可靠性,並積累了大量實踐案例。但超融合的應用範圍絕非僅限於此,隨着超融合提供容災與備份的支持,實現更高級別的數據保護,性能的進一步優化,以及與上層應用之間的生態合作,超融合也逐步擴大了其應用範圍,得以進入企業的關鍵應用,如對主流數據庫、ERP以及其他企業關鍵應用都有了良好的支持。

不僅如此,憑藉高性價比、快速部署、簡單易運維以及大規模擴展技術的優勢,數據中心內超融合的比例會逐步提升,部分客戶甚至會全部使用超融合設備搭建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平臺。由此可見,超融合市場依然還有很多的機會和空間等待開拓和挖掘。

第三,從思科的表現看,思科在超融合市場也並非是“一窮二白”起家。實際上,思科在集成(融合)基礎設施領域,有着多年的實戰經驗和客戶驗證。所以,當2016年4月,思科首次發佈HyperFlex超融合解決方案時,就已經在市場上開始“嶄露頭角”,隨後在2017年8月,思科又以3.2億美元收購超融合軟件公司Springpath,更進一步強化了其在超融合市場中的競爭力。

可以看到,從思科HyperFlex 2.0到思科HyperFlex 3.5發佈,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思科就在超融合市場實現了強勢崛起,不僅在技術層面實現了領先,更得到第三方權威機構的認可。

去年10月,在Forrester Research發佈的《The Forrester Wave: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Q3 2018》技術調查分析及展望報告中,思科 HyperFlex 3.5 躋身新晉領導者行列;緊接着,思科又首次登上了Gartner發佈的2018年超融合魔力象限中的“領導者”位置,真正實現了“跳躍式”的發展。

顯而易見,如果從進場時間上來說,思科確實不是超融合市場中最早的玩家,但是從市場潛力,應用場景以及思科自身的表現來看,思科又在市場中完成了“彎道超車”,真正做到了後發先至。

定位全融合,思科超融合爲何與衆不同?

我們常說,機遇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所以,不要驚訝于思科在超融合市場的優異表現,而要追問的是,思科爲什麼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實現了強勢崛起?

首先,思科HyperFlex超融合通過“四合一”的方式,集計算、存儲、網絡和虛擬化運行環境爲一體的完整架構、可獨立而且靈活地添加計算或存儲節點、並能與傳統的SAN 架構互聯,再加上新一代的文件系統,可實現業界最好的TCO,提供了全面的超融合解決方案。

例如,思科HyperFlex 3.5集成了40G交換機出廠預安裝預配置,解決了網絡可靠性和網絡帶寬消耗問題;通過內存級去重壓縮技術,提升了1.67倍的存儲容量利用率;它還實現了數據全局的數據寫入條帶化,能夠在不同類型、大小的數據混合存儲的場景中大幅提升數據寫入的效率;同時,它還可以在超融合架構中自由添加計算節點,靈活擴展計算能力;此外,思科Hyperflex 3.5還將軟件定義計算,軟件定義網絡和HXDP數據平臺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融合”。

其次,思科HyperFlex超融合,還可以完美運行企業關鍵應用,具備業界領先的性能和豐富完善的應用級認證設計,並支持多種虛擬化和容器平臺。

目前,憑藉廣泛的合作和強大的優化能力,思科HyperFlex 3.5還取得了衆多企業關鍵應用的相關認證,保證能夠獲得最佳的應用體驗。特別是針對SAP HANA,思科HyperFlex 3.5 同樣也是全球第一批獲得SAP HAHA認證的超融合系統廠商;而在虛擬化和容器方面,思科HyperFlex 3.5新增對Hyper-V支持,實現多虛擬化平臺的支持;此外,思科HyperFlex超融合擁有自己的容器技術(CCP),支持RedHat Openshift容器平臺和Google的K8S自動化容器運行平臺,實現了市場的領先。

再次,思科HyperFlex超融合,還被喻爲“裝在盒子裏的數據中心”,無論是部署、擴展、運維、經濟性方面,都可以通過類似雲的資源方式實現供給。

而這其中的重要“抓手”,就是思科Intersight雲管平臺,它可以爲思科Hyperflex超融合的部署和管理、集中報告和預見式洞察,提供一個統一的中央看板,而客戶可以執行很多操作任務,比如安裝、升級、以及對分佈在多個數據中心的若干個HyperFlex集羣進行主動管理,從而節省成本和提高操作效率。

最後,即將發佈的思科HyperFlex 4.0,還將推出HyperFlex Edge系列產品,它將進一步支持企業分支機構和中小市場,實現從邊緣到核心的全覆蓋,爲客戶提供“無處不在”的超融合資源。

據瞭解,思科HyperFlex 4.0提供了更多的企業級產品特性,並繼續在性能、架構設計、數據平臺、多平臺支持等方面保持業界領先;此外,思科還同時提供HX和HX Edge 超融合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同時滿足大型企業數據中心及其分支分支機構以及中小企業的虛擬化建設需求,並通過InterSight幫助企業用戶實現基於私有云的統一部署和運維管理。

如今,思科HyperFlex超融合在全球更是擁有超過3000+成功案例,從500強巨頭到互聯網企業,從傳統關鍵應用到新興雲原生應用,可以說思科真正幫助了企業構建了端到端數據中心現代化的關鍵基礎。

不難看出,思科HyperFlex不僅正在重新定義超融合市場,同時它還在用自身實力和行動讓它在超融合領域完成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蛻變,真正讓思科在超融合市場變得“與衆不同”。

重劃新版圖,思科的底蘊和底氣是什麼?

在我看來,思科超融合以“全融合”的獨特技術優勢,讓超融合的簡易性從核心擴展到了邊緣和多雲,也讓“HyperFlex Anywhere”的理念得以真正落地,更讓思科擁有了重劃超融合市場新版圖的底蘊和底氣,具體來說:

一是,在超融合市場這場不見硝煙的角逐中,由於市場中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加入,也讓整個超融合市場變得越來越“同質化”,而思科超融合一開始就以“全融合”的理念,在技術和架構層面實現了創新和領先,這不僅會對整個超融合市場起到更加引領的作用,也必將重構整個市場的新格局。

在此過程中,思科超融合始終堅持性能優先的技術創新發展理念,在超融合系統技術發展過程中,持續挖掘超融合系統的企業級存儲特性,爲虛擬化和容器平臺提供一個高性能、高可靠以及高可用的共享存儲平臺,爲企業的關鍵應用提供更高效的數據服務,進一步推動超融合系統在大規模數據中心虛擬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

二是,與其他超融合供應商逐漸轉向純軟件交付的方式不同,思科超融合始終堅持以“一體化” 模式讓客戶更加關注於業務而不是基礎架構的部署和管理。這種方式在爲用戶提供更加簡單和更具競爭力的超融合解決方案的同時,無疑也會對推動超融合在中國市場的加速普及,尤其是承載客戶的關鍵業務應用落地和支持雲原生應用方面,起到更多的作用與價值。

三是,從重構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到變革企業雲數據中心,超融合無疑在未來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同時這也對市場中的技術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此過程中,思科HyperFlex超融合同樣堅持不搞“一刀切”,它通過更加平穩和平滑的方式,幫助企業過渡到雲和軟件定義的方式,實現了企業數據中心基礎架構漸進式的轉型和升級,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企業的投資,也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

由此可見,思科超融合實現了從邊緣到核心的全面覆蓋,爲企業級客戶提供了真正的“全融合”超融合解決方案,同時作爲思科技術創新最新的“集大成者”,思科超融合也讓思科在整個市場具備更多的領跑優勢,在未來帶來更多無限的可能。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門派林立”的超融合江湖中,思科超融合正以前所未的前瞻力和爆發力,加速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向超融合的方向轉移,這背後不僅是傳統數據中心基礎架構進化的必然趨勢,更是是思科超融未來的升勢和勝勢所在。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