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師長、各位同仁和朋友:

今天大家在百忙之中來到這裡,一起向我們的父親作最後的告別,我謹代表父親所有親屬、兒女和兒孫,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深深的謝意!

2009年春天,萬惡的病魔纏上了我們的父親,在二年與病魔的抗爭中,父親對人生總是那麼樂觀,總是充滿信心,對所有的同事、朋友總是那麼熱心,對他工作過的單位的牽掛總是那麼執著。在父親接受治療和休養期間,單位的領導以及同仁好友、學生多次前往醫院和家裡探望,還有那一封接一封的遠方學子的來信,給病中的父親帶來了許多快樂,在此也一併向尊敬的各位領導、師長和好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1年3月7日18點52分,享年92周歲高齡的父親安詳地離開了這個讓他無限留戀的世界,走完了他光輝燦爛的一生。

父親的一生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一生。早在抗戰時期,浙大西遷去內地,父親就在地下黨員的引導下,參加過抗日「倒孔」運動。解放後,父親衝破家庭壓力,毅然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決心把自己的一切交給黨安排。1955年4月16日那一天發生的故事,至今讓我們記憶猶新,那是在父親乘坐的「民主三號」輪觸礁遇險時刻,在聽到「共產黨員站出來」的呼喚時,父親沒有猶豫,與船上200來名解放軍官兵手挽手,保衛著船上1000多名旅客的生命安全,把自己的生命早已置之度外。「文化大革命」,讓父親蒙受了多少不白之冤,然而,父親的理想、信念沒有變,依然是為黨的事業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父親以一生的實踐實現了入黨誓言,今天,您無愧於身上那面鮮紅的黨旗。

父親的一生是嘔心瀝血、教書育人的一生。父親出生在鄞州橫溪,在這塊人傑地靈的土地上,父親從從正始起步,入效實三年後,考入浙江大學,良好的教育與天賦的基因相融,為父親一生從教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初入教壇,在當年國立十四中實行級任導師制教育實驗,讓父親卓越的教學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建國以後,父親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工作在寧波中學,父親對學生總是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總是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實現了教書與育人的完美結合,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從寧波中學走出瞭如倪天增、賀賢土、竺苗龍等一大片國家建設棟樑之才,迎來了「桃李滿天下」。

寧波工程學院的前身——寧波高等專科學校,是父親教育生涯中最後十年,這是他傾注精力最多的地方,也是他引以為傲的地方。記得1993年,75歲的父親才辦理退休手續,他十分看重把他當時「教齡50年,黨齡40年,高專10年」的數字疊加而成的100,因為這是父親用他畢生的心和血為家鄉的教育事業交上的一份100分的答卷。

父親的一生是充滿慈愛、為兒女樹立楷模的一生。還在我們童年時代,父親就會潛移默化,以不同的方式教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怎樣自立、怎樣生活,當我們踏上社會,父親又告誡我們要怎樣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需要,又要怎樣去尊重他人,並能與他人愉快地合作共事。在我們大都「上山下鄉」後,遇有返城、招工、上學時,父親總是要我們相信組織相信黨,以自己的行動和表現,來服從祖國和人民挑選。今天,在無限哀思之中,我們衷心地感謝父親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教誨之德。您以自己的堅強剛毅、寬厚仁慈的正直品格,為我們樹立了做人的楷模。您以您的博學多才、充滿睿智的超眾智慧,為我們指明瞭人生的道路,作為您的兒女,不管曾經工作在北京還是在黑龍江,也不管一直工作在家鄉的不同行業,還是在異國的慕尼黑,都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各自都撐起了一片屬於自己的綠蔭,我們為有您這樣的父親而深感自豪。

今天,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要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讓我們輕輕地再呼喚您一聲:爸爸,請您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在努力工作、回報社會的同時照顧好長輩,把子女培養成才。今天,您用過的教鞭已經傳至第三代,我們也會讓它世代相傳,我們知道,這是對您在天之靈最好的告慰。

最後,我謹代表我們全體親屬,再次向出席今天告別儀式的各位領導和親朋好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爸爸,您安息吧!

這是二哥在父親的告別儀式上代表家屬的發言稿。我在QQ的簽名欄中寫道:一位充滿睿智、豁達、樂觀的老人走了···沉痛的心情一時難以平靜,就以二哥這篇「答謝辭」暫且作為對父親的悼念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