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內陸改革開放高地,重慶憑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市場優勢,正在大力推動我市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通過智能化機器換人,不斷提升全市製造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這就需要機器人產業作爲配套。

  重慶智能產業正在構建“ 一北一西”完整的機器人產業佈局:“北”是兩江新區水土正在努力打造西部地區機器人產業高地,“西”是永川正在建設國家工業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近日,記者通過兩個機器產業園區的企業,深入解讀重慶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

  近日,記者來到兩江新區水土產業園的長安徠斯(重慶)機器人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調試安裝機器。

  “作爲第一種適用於人機協作的量產靈敏機器人,在今年初,應用於重慶市場。”長安徠斯負責人告訴記者, 這款機器人是庫卡iiwa,庫卡iiwa在所有7個軸上都配置了扭矩傳感器,並採用安全技術;有效載荷爲 14 公斤的LBR iiwa其載重自重比達到 0.47。

  他告訴記者,這款機器人被稱之爲智能型工業助手,是庫卡公司研發的一款全自動化,基於輪廓自主導航功能的機器人。

  記者獲悉,iiwa完全自動化,而且具有更短的反應時間和更高的靈活度。這款機器人開創性的產品性能和廣泛的應用領域,爲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

  據悉,長安徠斯是由長安(集團)和德國庫卡集團聯合成立的中外合資公司,爲企業提供在智能裝備(機器人本體、機器人單元)和自動化生產線(白車身生產線、一般工業生產線)方面提供專業的技術諮詢、方案設計、項目管理、工程設計、系統集成、安裝調試和售後服務等。

  “長安徠斯成立以來,已經累計獲取訂單價值超5億元。”長安徠斯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爲長安汽車、鐵馬集團、長江電工、北汽銀翔、平偉集團,百能達普什等衆多知名企業提供了技術服務,還爲全國企業提供了產品和技術服務,成功交付項目30餘個、應用機器人2000餘臺。

  在長安徠斯發力的同時,位於兩江新區水土工業開發區的機器人生產企業——川崎重工也沒有閒着,爲了增加產能,正在擴建生產線。

  作爲日本川崎公司唯一的海外機器人本體製造商,公司在加大研發力度的同時,也在努力促成機器人制造的國產化。除了雙腕機器人,“搬運大力士”碼垛機器人、“焊接小能手”弧焊機器人等多種產品的關鍵部件也實現了“重慶造”。此外,公司還面向長安、力帆等整車生產企業,提供車間產線系統集成等服務。川崎(重慶)公司相關負責人說,2018年,川崎(重慶)公司機器人產值達到了約5億元人民幣,預計今年的產值會有較快增長。同時,產品也會輻射到四川、貴州,甚至全國。

  4月16日,記者從兩江新區水土工業園獲悉,2018年,兩江新區直管區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8.1億元,生產工業機器人超2742臺套。現在已引進包括全球前三的發那科、ABB、庫卡以及全球第五的川崎,國內龍頭華數在內的機器人本體製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領先電機企業登奇機電技術,微鏈、嘉逸聚信爲代表的系統集成項目,已經初步形成“高端工業機器人聚集、關鍵零部件起步、產業生態日漸完善”的格局。此外,重慶市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聯合會兩江新區分會在此掛牌。

  機器人企業來了,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重慶)也落戶兩江新區,爲重慶造的機器人發“許可證”,從產到銷,再加上研發,兩江新區打造的機器人產業高地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第三方機器人檢測與評定機構,有機器人研發和檢測2大平臺。下設工業機器人試驗室、服務機器人試驗室、零部件試驗室、環境(含EMC、NVH)試驗室等四大試驗室,可提供檢測服務項目300餘項,涵蓋機器人相關標準100餘項。隨着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重慶)在兩江新區建成投運,將着力從標準、檢測、認證等方面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爲重慶市機器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據介紹,水土經過8年的建設,已基本形成以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重慶中心爲代表的機器人“一區六平臺”產業生態,引進機器人本體製造和系統集成項目近15個,合計簽約投資額近20億元,預計達產後年產值33億元。

  按照規劃,到2020年,兩江新區水土產業園將實現年產工業機器人1.2萬臺、服務機器人及特種機器人2萬臺以上,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的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建成國內領先的中國機器人產業高地。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韋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