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中青發[2005]28號 2005年7月12日)

  團的十五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決定》。深入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對於進一步推進新時期團的自身建設,切實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1.新形勢下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基層團組織服務能力為核心,以不斷擴大團的基層組織的有效覆蓋為基礎,以切實加強團員團幹部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基層團組織制度建設為保障,進一步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團的基層組織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2.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基本原則是:堅持黨建帶團建,使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總體格局;堅持以服務能力建設為重點,以服務促建設,以服務求活躍;堅持與時俱進,以創新的精神和發展的觀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堅持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有機結合,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  3.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使「五個有」(有一個好的班子特別是一個好的帶頭人、有一支能夠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的團員隊伍、有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並適合團員青年特點的活動、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保證工作正常開展的必要經費和陣地)團組織在學校、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團組織中所佔比例達到90%以上,在農村和社區團組織中達到60%以上,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團組織中達到50%以上。在此基礎上,創建一大批「四個好」(班子建設好、主題活動好、支部建設好、陣地建設好)的「五四紅旗團委」。經過努力,逐步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基層組織體系,構建自我運轉能力更強,團員青年參與程度更深,社會化水平更高,更加富有效能的組織運行機制,把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政治堅定、組織鞏固、具有內在活力的堅強集體。  二、以紮實推進基層團建創新工程為載體,進一步提高基層團組織建設整體水平  4.推動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深入發展。堅持黨建帶團建,推動「五帶一優化」(帶思想、帶組織、帶班子、帶隊伍、帶工作發展,優化工作條件)的深入貫徹落實,建立、完善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進一步將基層團建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格局。各級團組織要按照根本在「建」、關鍵在「帶」的要求,切實抓好自身建設,積極推動工作目標、組織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檢查考核「五個納入」,使基層黨團工作統一研究、統一部署、統一規劃、統一檢查、統一考核,實現基層團建與基層黨建的有效銜接。要在黨組織領導下,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建帶團建目標責任制,推動各級黨組織把團建工作納入黨建目標考核。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建帶團建聯席會議和工作例會制度,使黨組織負責同志能夠定期聽取團的工作情況彙報,研究和解決基層團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定基層黨建帶團建的規劃,進行工作部署。要把推動基層團組織集中換屆作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大基層團幹部的選拔培養力度,使基層團的崗位成為培養鍛煉基層黨的後備幹部的重要崗位。要把農村黨建「三級聯創」和城市創「五好」黨組織活動與共青團「三級聯創」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團建的實際成效服務於黨的建設。要積極爭取黨委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通過出台黨建帶團建相關政策文件、聯合督導檢查等措施,加強和改進對黨建帶團建工作的領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積極探索聘請老黨員、老幹部擔任團建工作指導員等做法。  5.合理調整基層團組織設置。按照與經濟社會結構相協調、與青年分布相適應的原則,以農村鄉鎮、城市社區和非公領域為重點,因地制宜地調整團的基層組織設置,建立起靈活多樣、動態開放的組織網路,擴大團組織有效覆蓋。在農村,要充分發揮鄉鎮團委和小城鎮團委的龍頭帶動和示範輻射作用,切實抓好鬆散癱瘓團支部的整頓工作。在經濟發展較快、團員數量較多的行政村,可以建立團的總支部或基層團委。對外出團員較多的「空殼」村,可以探索「校村聯建」、「企村聯建」、「村村聯建」等做法。在國有企業、學校和機關事業單位,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基層團組織設置,不能隨意將團的工作機構撤消或併入其他職能部門。在城市社區,努力加強在居委會建立團組織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街道社區團的工作協調機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區團的組織網路。街道團(工)委要加強與駐街單位團組織的協作,駐街單位團組織應積極支持、配合街道團(工)委開展工作。在非公領域,大力推行聯合建團、掛靠建團、行業建團、社區建團、公寓建團等多種建團方式。對於暫不具備建團條件的,可以探索由主管團組織或駐地團組織選派團建工作聯絡員或指導員,通過籌建社團、開展活動、建立陣地等方式推動建團工作。推動基層團組織跨行業、跨單位的聯合設置,在一定區域內形成橫向聯合、資源共享、協同運作的基層團組織工作網路。新建和改建的基層團組織應及時明確與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的隸屬關係,隸屬關係尚不能明確的,應先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來處理。  6.大力推進縣(市)級團委、基層團委、團支部「三級聯創」。各級團組織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創建規劃,完善推進措施,建立完善申報、評選和激勵機制,形成三級團組織相互聯動、相互促進、環環緊扣、整體提高的工作格局。要逐步擴大創建單位的覆蓋面。團縣(市)委應將所屬基層團委作為本級「五四紅旗團委」的創建單位,基層團委應將所屬基層團支部(總支)作為本級「五四紅旗團支部」的創建單位。要實行三級團組織聯合考核。創建「團建先進縣(市)」的單位,所屬基層團委中獲市(地)級(含)以上「五四紅旗團委」及其創建單位的比例應在30%以上;創建「五四紅旗團委」的單位,所屬團支部(總支)中獲縣(市)級(含)以上「五四紅旗團支部(總支)」及其創建單位的比例應在20%以上。要進行動態管理考核。「團建先進縣(市)」、「五四紅旗團委」、「五四紅旗團支部」的命名表彰不搞「終身制」,已被表彰的單位自動轉為下一年度的創建單位,參加新一輪的創建、評選,並保留有效期三年。三年後仍未獲命名的,不再納入創建單位管理。要建立抽查制度。各級團的領導機關分別對每年擬表彰的本級「團建先進縣(市)」、「五四紅旗團委」和「五四紅旗團支部」進行隨機抽查,抽查數量應不少於當年擬表彰總數的10%,對抽查不合格的單位要予以通報,並相應削減所在地區下次的申報名額。  7.全面推進城鄉青年中心建設。各級團組織要充分發揮領導者、創建者和指導者作用,深入貫徹《共青團中央關於加強青年中心建設的決定》精神,堅持既加強共青團領導,又著力指導和支持青年中心獨立自主開展工作。要用三至五年左右時間,在全國符合條件的農村鄉鎮和城市街道逐步建立青年中心,並按照組織建設好、項目發展好、隊伍建設好、陣地依託好、機制建設好的「五個好」標準,全面推進青年中心建設,努力把青年中心建設成為共青團領導下的凝聚人才、聯繫青年的新紐帶,服務青年、服務社區的新平台。要充分發揮團組織在青年中心建立、運轉、管理等關鍵環節中的核心作用,積極促進團組織和青年中心實現良性互動,構建起「基層團委+青年中心」的新型基層青年組織網路體系。要大力加強青年中心的工作隊伍建設,採取多種形式招募志願者或專職工作者,培養一大批青年中心工作骨幹。  8.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聯繫點。全團抓基層,層層建立聯繫點,實現點上突破,以點帶面,提高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要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著力在基層組織形式、組織體系、組織制度、組織運行機制、工作方式等方面大膽創新,在鞏固基層團的組織體系的同時,不斷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內在活力。要加大對聯繫點的工作指導力度,通過現場觀摩會、推進會等形式,促進各團建聯繫點的工作交流。要及時總結基層新鮮經驗,組織開展「基層團組織建設創新獎」評選活動,對勇於創新、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的團建先進典型進行表彰獎勵,充分發揮其示範引導作用。  9.積極推行「基層團委工作手冊」和「團支部(總支)工作手冊」。由團中央統一制定「基層團委工作手冊」和「團支部(總支)工作手冊」樣本,在全團基層組織中推行,進一步規範基層團的工作。「基層團委工作手冊」和「團支部(總支)工作手冊」內容主要包括基層團組織、團員和團幹部基本情況、基礎團務工作、特色工作和活動等。基層團組織要認真填寫,每年度將手冊交上級團組織審閱並簽署意見後存檔。適時逐步推出並試行兩個「手冊」的電子版。  三、以全面開展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團員隊伍整體素質  10.紮實開展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從2005年9月到12月,在全團部署開展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各級團組織要根據《關於在全團開展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的意見》要求,切實把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主線貫穿教育活動始終,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堅持黨建帶團建,堅持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的方針,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具體措施,扎紮實實搞好這次教育活動,充分達到活躍工作、健全組織、增強意識的目標。基層單位要結合各自實際,靈活安排為期一個月的集中教育活動。要根據「宣傳發動、學習教育、總結提高」各個階段的要求,認真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設計開展符合團員特點、具有共青團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要立足於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團員的學習教育制度、流動團員管理制度、團員評議激勵制度、團幹部考評制度、基層組織生活制度等,鞏固和擴大教育活動成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