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方,資深媒體人。

這位資深媒體人到底資深到什麼程度?

近期,左林右狸頻道在北京一家茶館見到了林楚方,當時已經快晚上九點,茶館裏燈光昏暗,飲者寥寥,只有服務員打着哈欠坐在前臺玩手機。

林楚方這時候走進門來,步伐急促,他穿着一身黑色外衣,戴着厚厚的黑色大框眼鏡,作爲多年媒體從業者,林楚方溝通效率極高,很明白我們想要什麼,也很明確自己能表達什麼,輕聲細語,吐字清晰,嚴謹衡量自己的內容方向和用詞,然後娓娓道來。

談到移動互聯網前後媒體的變遷,林楚方說:“其實決定性變遷的那個點應該是2006年,標示性事件就是iPhone手機推出。iPhone手機出來的時候,最先使用iPhone的那批人裏,媒體人很多,時尚,新鮮,真爽,但當時幾乎沒有人會認識到,這個時尚的玩意,居然是一個摧毀自己飯碗的東西,喬布斯就是掘墓人。”

林楚方告訴左林右狸頻道:“我印象非常清晰。當時大家都覺得,手機上會裝那麼多APP,一定會帶來一些變化,但到底變化是什麼,有多大,大家都不知道。至少我身邊的朋友是這樣的,更多是懷着“準極客”的態度,有新的東西,有會帶來變化的東西,就買一個。很多媒體人買一個iPhone手機,都覺得這是一個時尚產品,沒有人知道它會成爲自己的對手,當然,這句話更適合媒體的老闆們。”

林楚方認爲,移動互聯網和門戶互聯網對媒體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他說:“門戶互聯網崛起是2000年前後,2002年、2003年,門戶互聯網影響力已經出來了,但它們和媒體不是結構性的對立關係,而是一起把內容(新聞資訊)市場的盤子做大。打個比方,以前廣告盤子,傳統媒體是一百億,門戶互聯網來了,變成二百億,但媒體的一百億並沒有改變,甚至還增加了”。

另外,從實際的市場規模來看,當時門戶互聯網佔比並不大。林楚方告訴我們:“要看絕對數字的話,門戶互聯網的廣告收入,整體上要遠遠小於傳統媒體。一直到2006年,如果有人說,互聯網會顛覆傳統媒體,媒體大佬們會覺得胡扯。當時我還年輕,就聽到有大佬這麼說。爲什麼會覺得胡扯呢?就是從數字分析出來的,當時的門戶互聯網就是新浪、搜狐、網易三家,騰訊都是後來的事。”

林楚方分析原因,他認爲:“當時上網使用的是什麼?是PC機、筆記本這些東西。PC機尤其是大頭,筆記本還沒有後來這麼普及,可能作爲媒體工作者,我們會經常用筆記本,但普通用戶還是用臺式機爲主。臺式機佔用的時間,主要是工作和客廳時間,而不是移動時間。相反,我們之前看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和雜誌,移動時間佔比非常大,火車上、飛機上、地鐵裏、公交上,你會到處看到人們看報紙和雜誌,所以門戶互聯網並沒有侵蝕傳統媒體的時間,二者是並生的關係。”

門戶互聯網和媒體各拿各的份額持續了很久,林楚方告訴我們:“我2008年開始在《看天下》工作,都不覺得互聯網是威脅,反而是增加傳統媒體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正好《看天下》的崛起也是在2008年、2009年、2010年。那時候,傳統媒體競爭還是很細的,看天下的對手,是三聯、中國新聞週刊、南方人物週刊,等等,客戶的預算,也是按品類投放的,所以,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而且刊號、牌照也是相對封閉的,媒體資源還是稀缺資源。”

直到2011年,一切都發生了改變。林楚方說:“2011年年初地鐵裏還有很多人低頭看報紙,但年底就變成低頭看手機了。在移動空間裏,手機開始取代紙媒。手機取代傳統媒體,這個紅利互聯網公司都看到了。”

“這裏面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選擇是直接收割了紅利。怎麼收割呢?比如門戶網站,就是把PC端的內容一轉,平移到手機上,在手機上看新浪新聞、搜狐新聞,實際上跟你在PC機上看到的,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體驗要好一些,但特別受歡迎。

第二個選擇就是今日頭條這種,他不是走門戶網站的路數。門戶網站是平移內容,實際上依賴的還是過去路徑,雖然也可以在手機上看,但對手機來說,頂多是抱養的孩子,今日頭條不是,他一出生就在手機上,就是智能手機親生的孩子。思維方式完全不一樣,你門戶網站不是把內容平移過來嘛,這叫發佈,頭條的邏輯是什麼,是分發。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

林楚方告訴左林右狸頻道:“發佈,是有什麼看什麼,我不考慮接收端,至少不以接收端,作爲發佈的第一考量;分發講究準確,我給你的東西一定是你需要的,接收端的反饋,纔是你的第一考慮。而智能手機,可以做到讓發佈變成分發,因爲手機時代的人機關係,和PC機時代的人機關係有本質區別,一個PC機幾個人用,在辦公室裏很多人用,在家裏也是全家人使用一臺PC機,這意味着系統能抓取的信息是“髒”的,我把它叫信息污染。但手機是完全不同的環境,你的手機,就像你的牙刷,不可能跟別人共享。這樣系統能夠非常清晰的知道用戶的興趣,並給他提供相應的服務。”

如果沒有這樣的理解,“你就無法讀懂爲什麼,個性化分發今天會成蔚然之勢,席捲了從圖文到視頻的內容市場。”

林楚方(左)&左林大叔

林楚方對還給我們講了很多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細節。

本次左林右狸頻道拜訪林楚方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爲了請教移動互聯網興起前後,媒體發生了哪些變遷,以及這些變化背後的邏輯;二是瞭解包括今日頭條在內的信息分發平臺,所處的關鍵位置。這些內容將會對我們書寫《沸騰新十年》有所助力。

另外這裏再補充一些乾貨,無論是新聞報道,還是企業公關,林楚方都是毋庸置疑的專家。前兩天,他發了八條關於公關方面的心得,值得所有新聞人和公關從業者參考借鑑:

第一、工作大方向,建議始終圍繞公司核心資源展開,讓核心資源對你不離不棄,這是公關工作的出發點,不能偏離,否則越做越錯;

第二、有可以不說的真話,但確保不說假話,至少你自己要相信你說的是真話,就算被別人反駁,你也能理直氣壯地迴應;

第三、努力促動對公司有利的真實信息的流動,一定是真實情況,否則再利好也不要參與,必要時甚至要去糾正;

第四、不要固執地認爲某種方法是傳統落後的,核心是看效果。比如做活動,就是很傳統的方式,但他能對目標人羣集中、精準、高效地產生,有時候傳播的目的就是影響一兩個人;

第五、要注意結合自己公司的時機,開發通用工具,而不要被一個個的小驚喜衝昏頭腦(他應該指的是頭條的算數平臺,未覈實);

第六、私下做的事情,即使被人拿到桌面也不怕,我私下做,只是因爲我不想高調;

第七、對內比對外更重要,和你的老闆形成共同認知,而不能由着任何一方的性子來;

第八、保持必要的“容黑率”,黑稿如果不能威脅到‘第一’,就不用理睬,否則你投入的精力往往威脅到‘第一’的實現,關鍵是沒有用,它已經傳播了。”

最後,我們請林楚方,聊聊離開今日頭條後的工作,他說,半年前,羅胖給他出了一個題,“假如外星人來地球旅行,你會帶他去哪?”於是,他用了半年時間,開了得到的第一檔旅行主題音頻課,希望我們聊天后就下單,“良心打造”。

我們將會繼續拜訪更多行業代表人物,還有那些資深研究人員,爲大家尋找最新的動態和最有趣的觀點。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