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娃以後,總想讓他健健康康的,很多媽媽尤其注重孩子的衛生問題。

  動不動就各種“消毒殺菌”,恨不得讓寶寶待在100%無菌環境中才放心。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地方越乾淨越好,有時太“乾淨”了反而會給寶寶帶來壞處。

  比如,孩子的餐具,每天N次被放進消毒鍋裏殺菌;孩子手上有倒刺,乾脆揪掉;不讓孩子碰泥土,只讓玩橡皮泥……

  微生物科學家發現:孩子們在和細菌或其它微生物接觸之後,身體會因此受到刺激而提高免疫力。

  而那些經常處於“高度保護”下的孩子,反而更容易生病。

  生活中,經常聽到家長訓斥孩子:“太髒了,別撿樹枝”“看蟲子幹嘛?離遠些”……

  以爲把孩子禁閉在所謂的“無菌溫室”裏就是安全,其實不然,這樣做恰恰是阻攔了孩子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缺失了應有的童年歡樂。

  想想我們小時候,經常玩得一身髒,可身體卻比現在的孩子結實得多,是不是也有這個原因呢?

  所以,童童奉勸有“強迫症”的粑粑麻麻們,不要再揪住這些小事不放了。

  另外更重要的是,孩子這些地方再髒,我們也不要隨意亂動噢~

  1. 摳鼻屎,當心弄傷鼻黏膜

  很多媽媽最不能看見寶寶有一丁點兒鼻屎,忍不住又摳又挖,大戰三百回合!

  童童提醒媽媽們,別再手癢了,經常給孩子清理鼻分泌物,會損傷鼻黏膜,致使分泌物更多。

  如果你親自上手給寶寶挖鼻孔,並且伸得比較深,不僅容易造成感染,還會導致鼻孔變大,影響寶寶的長相喲。

  一般而言,孩子的鼻屎無需清理,擤個鼻涕就乾淨了。

  如果鼻屎太乾,可以用棉籤沾香油輕輕轉鼻孔,等鼻屎軟化後就出來了。

  2. 挖耳屎,小心耳聾

  說真的,經常給寶寶清理耳屎,真不是一個好習慣。

  耳屎,是耳朵的分泌物,能保護寶寶的耳朵,阻隔水、微生物、小蟲子等進入耳朵內。

  一般情況下,如果耳屎太多了,耳朵會自己排出去,用不着我們操心。

  萬一耳朵被堵了,也不要用成人的尖銳器具去挖,容易碰傷鼓膜,引起中耳炎甚至耳聾,最好讓耳科醫生幫忙取出分泌物。

  3. 小屁屁不要洗太乾淨

  孩子的私處和大人不一樣,沒必要洗得太乾淨。

  私處的分泌物對黏膜有保護作用,洗掉之後,可能會造成局部黏膜輕度損失,還可能讓孩子粘膜遭到來自腸道的細菌感染。

  如果經常過度清洗,會造成私處的菌羣失調,引發炎症。

  正確的做法是適當沖洗,而不是擦洗!

  4. 肚臍眼的污垢

  有的媽媽發現寶寶肚臍眼裏有東西,就會忍不住動手清除乾淨。

  童童提醒,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肚臍眼是人體最重要的穴位——神闕穴的所在,也是和腹腔內腸子最爲接近的地方。

  如果用力清洗,會刺激孩子的腸胃蠕動,從而導致腹痛甚至腹瀉。

  正確的清洗方法是:用棉籤沾一點潤膚乳塗在肚臍上,先軟化污垢,然後用溫水輕輕擦拭。切記,動作一定要輕柔。

  5. 揪倒刺

  看到孩子手上有倒刺一定要揪掉,是很多家長的一貫作風。

  但揪倒刺,很容易因撕扯過度而造成皮膚感染,甚至甲溝炎。

  孩子長倒刺了,可以把手放在溫水裏浸泡幾分鐘,然後用指甲剪小心翼翼剪掉。

  長倒刺是孩子身體缺水分的信號,媽媽要注意讓孩子勤喝水或補充含維C蔬菜水果,皮膚恢復彈性後,也就不容易長倒刺了。

  所以,有“強迫症”的媽媽一定要注意嘍~

  寶寶這些地方不要“絕對”乾淨,有時太乾淨了反而對寶寶可能是壞事兒。

  童童總結的上面這些建議,希望對寶媽有用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