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注釋】: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裏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末尾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注釋】:杜牧會昌中官池州刺史時,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詠史詩。「烏江亭」即現在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舊傳是項羽自刎之處。

 首句直截了當地指出勝敗乃兵家之常這一普通常識,並暗示關鍵在於如何對待的問題,為以下作好鋪墊。「事不期」,是說勝敗的事,不能預料。次句強調指出只有「包羞忍恥」,纔是「男兒」。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麼算得上真下的「男兒」呢?「男兒」二字,令人聯想到自詡為力能拔山,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直到臨死,還未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只是歸咎於「時不利」而羞憤自殺,有愧於他的「英雄」稱號。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是對亭長建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的藝術概括。  「捲土重來未可知」,是全詩最得力的句子,其意蓋謂如能做到這樣,還是大有可為的。為上面一、二兩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這樣急轉直下,一氣呵成。

贈別二首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簡析】:這是詩人與所愛女子的兩首離別詩。能將自己的放浪行為袒露出來,表現了詩人的真誠直率。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全詩正面描述女子美麗的只這一句。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後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遊刃有餘,真俊爽輕利之至。別情人不用一個「你(君、卿)」字;讚美人不用一個「女」字;甚至沒有一個「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盡得風流」。語言空靈清妙,貴有個性。

  詩人用精鍊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餘韻不盡。就詩而論,表現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杜牧為人剛直有節,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好歌舞,風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

金縷衣

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釋】: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此詩一顯著特色在於修辭的別緻新穎。一般情況下,舊詩中比興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詩的發端;而絕句往往先景語後情語。此詩一反常例,它賦中有興,先賦後比,先情語後景語,殊屬別緻。「勸君莫惜金縷衣」一句是賦,而以物起情,又有興的作用。詩的下聯是比喻,也是對上句「須惜少年時」詩意的繼續生髮。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注釋】:詩人是杜甫的祖父,詩寫得好,杜甫引以為自豪。這首詩緊扣「物候」寫早春所帶來的自然變化,抒發「宦遊人」的多愁善感,構思縝密,鍊字鍊句,對仗工整,可看出唐近體詩的五律已經基本定型。

 這是一首和詩。。陸某原唱《早春遊望》已不可知。杜審言這首和詩是用原唱同題抒發自己宦遊江南的感慨和歸思。

  這首和詩寫得別有情致,驚新而不快,賞心而不樂,感受新鮮而思緒悽清,景色優美而情調淡然,甚至於傷感,有滿腹牢騷在言外。

新因舊而見奇,景因情而方驚。驚新由於懷舊,思鄉情切,更覺異鄉新奇。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關於董大,各家註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聖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遊時期。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以氣質自高」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注釋】: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範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詩歌所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徵。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注釋】:韓愈一生,以闢佛為己任,晚年上《論佛骨表》,力諫憲宗「迎佛骨人大內」,觸犯「人主之怒」,幾被定為死罪,經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廣東東部,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此時,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寫下這首名篇。

  首聯直寫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  三、四句直書「除弊事」,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申述了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謫的憤慨,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壯。結語沉痛而穩重。向侄孫從容交代後事,語意緊扣第四句,進一步吐露了悽楚難言的激憤之情。

  就藝術上看,此詩是韓詩七律中佳作。其特點誠如何焯所評「沉鬱頓挫」,風格近似杜甫。此詩雖追步杜甫,但能變化而自成面目,表現出韓愈以文為詩的特點。全詩敘事、寫景、抒情融合為一,詩味濃鬱,詩意盎然。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賀知章離家多年,返回鄉裏時已八十多歲。本詩以白描的手法,將極平常的內容,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引起讀者的共鳴。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峯迴路轉,別有境界。後兩旬的妙處在於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我們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卻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回鄉偶書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注釋】: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續篇。詩人到家以後,通過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嘆息久客傷老之餘,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嘆來。「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於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

  詩人之不厭其煩重複這一句即順勢轉出有關人事的議論。「近來人事半消磨」一句,看僅抽象、客觀,實則包含了許多深深觸動詩人感情的具體內容,「訪舊半為鬼」時發出的陣陣驚呼,因親朋沉淪而引出的種種嗟嘆,無不包孕其中。唯其不勝枚舉,也就只好籠而統之地一筆帶過了。三四句筆墨盪開,詩人的目光從人事變化轉到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上。彷彿閑閑道來,不著邊際,實則這是妙用反襯,正好從反面加強了所要抒寫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襯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顯得愈益深沉了。

還需注意的是詩中的「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的詞語貫穿而下,使全詩籠罩在一種低迴沉思、若不勝情的氣氛之中。

述國亡詩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注釋】:徐氏,青城(今四川灌縣西)人,因才貌雙全,得幸於後蜀主孟昶,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宮詞百首,為時人稱許。孟蜀亡國後,被擄入宋。宋太祖久聞其詩名,召她陳詩。徐氏就誦了這首「述亡國之由」的詩。詩潑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從題材到風格,都與作者所擅長的「宮詞」大不相同,當時就獲得宋太祖的讚賞。後世詩評家也每每樂道。

題菊花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注釋】: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徵。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像,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統觀全詩,寓意是比較明顯的。這裡還體現了農民樸素的平等觀念。因為在作者看來,菊花和桃花同為百花之一,理應享受同樣的待遇,菊花獨處寒秋,蕊寒香冷,實在是天公極大的不公。因此他決心要讓菊花同桃花一樣享受春天的溫暖。不妨認為,這是詩化了的農民平等思想。

這首詩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壯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學士表達自己胸襟抱負的各種豪言壯語都相形失色。但它並不流於粗豪,仍不失含蘊。這是因為詩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而比興本身又融合著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理解的緣故。

劍客

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注釋】:賈島詩思奇僻。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詩題一作《述劍》。詩人以劍客的口吻,著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託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裏。這種寓政治抱負於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注釋】:這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稱。全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首聯詩人用很經濟的手法,描寫了幽居的周圍環境,一個「幽」字十分概括,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分。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後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閑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詩中的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雲根,無一不是尋常所見景物;閑居、敲門、過橋、暫去等等,無一不是尋常的行事。然而詩人偏於尋常處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語言質樸,冥契自然,而又韻味醇厚。

題詩後

賈島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注釋】:這兩句是描寫詩人作詩的辛苦。大凡佳句好詩總是得來不易,詩人把全部生命都投注於詩的世界中。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注釋】:這首詩極為空靈,且平白如話。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於錘字鍊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於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注釋】:黑雲:喻敵軍。燕脂:即胭脂,指塞上的紅土,暗指將士的血跡。亦有說指暮色霞光。「凝夜紫」猶王勃《滕王閣序》所云「煙光凝而暮山紫」。

詩共八句,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後四句寫馳援部隊的活動。

一般說,寫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不宜使用表現穠艷色彩的詞語,而李賀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用穠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並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變幻的戰爭風雲,又顯得很妥帖。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注釋】:三秋:晚秋,指農曆九月。二月:早春,農曆二月。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釋】:玉谿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遊原上有西風,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看來,樂遊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於何故,玉谿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遊觀消散,命駕驅車,前往樂遊原而去。

   可惜,玉谿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後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谿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

花下醉

李商隱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注釋】:如詩題所顯示的,這是一首抒寫對花的陶醉流連心理的小詩。

  首句「尋芳不覺醉流霞」,寫出從「尋」到「醉」的過程。這是雙重的醉。。這裡用「醉流霞」,含意雙關,既明指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為艷麗的花所醉。從「流霞」(仙酒)這個詞語中,可以想像出花的絢爛、光艷,想像出花的芳香和情態,加強了「醉」字的具體可感性。次句進一步寫「醉」字。三、四兩句忽又柳暗花明,轉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酒闌客散,正可靜中細賞;酒醒神清,與醉眼朦朧中賞花自別有一番風味;深夜之後,才能看到人所未見的情態。正是「醉」的更深一層的表現。

無題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注釋】:首句以「昨夜」明點追憶舊事。先說明宴會時間,再說宴會地點,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無彩鳳」寫昨夜之情,「彩鳳」、「靈犀」成愛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麗,富音樂性。五六句從兩人的默契轉到對整個宴會的描繪,描寫隔座行藏鉤之戲,分撥猜測謎底,極寫宴會的熱鬧歡快氣氛,為相戀的歡悅塗上了更加麗艷的色彩,與戀人歡快之情和拍。七八句從戀情的歡悅轉入「聽鼓應官」,歡情一落千丈。詩人「嗟」嘆自己為「聽鼓應官」,而官身卻「類轉蓬」,象蓬草那樣飄泊不定,因而兩人後會難期,歡情難再,怎不令人感傷。這是一種反結法。前面極言歡情,結尾時歡情化為烏有,反襯詩人對這段戀情的難以磨滅,刻骨銘心。

婉轉輕快與沉鬱頓挫兩種風格融為一體,一氣呵成,美不勝收。

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長相思

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鞠花開,鞠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浪淘沙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此詞上片用倒敘手法,簾外雨,五更寒,是夢後事;忘卻身份,一晌貪歡,是夢中事,實際上是今昔之比。

下片首句「獨自莫憑欄」的「莫」字,有入聲與去聲(暮)兩種讀法。作「莫憑欄」,是因憑欄而見故國江山,將引起無限傷感,作「暮憑欄」,是晚眺江山遙遠,深感「別時容易見時難」。兩說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於人世。「天上人間」,李煜用在這裡,似指自已的最後歸宿。

  應當指出,李煜詞的抒情特色,就是善於從生活實感出發,抒寫自已人生經歷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因此他的詞無論傷春傷別,還是心懷故國,都寫得哀感動人。同時,李煜又善於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結合起來。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在詞中很少作帝王家語,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訴說自已的不幸和哀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烏夜啼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注釋】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云。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癡、眷變難捨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偶書

劉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注釋】:這是一首詩風粗獷,立意奇警的抒懷詩。奇就奇在最後一句:「磨損胸中萬古刀。」這是一把怎樣的刀,又為什麼受到磨損?

  詩中說,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人世間紛繁複雜的事情便一一發生。每當這種時候,作者便憤懣不平,怒火中燒,而結果卻不得不「磨損胸中萬古刀」。

  這首詩用「磨損的刀」這一最普通、最常見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壓抑的正義感,把自己心中的複雜情緒和俠義、剛烈的個性鮮明地表現出來,藝術手法可謂高妙。在唐代詩人的作品中,還沒有看到用「刀」來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這種新奇的構思和警闢的比喻,顯示了劉叉詩的獨特風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