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確認位於驪山的秦始皇陵肯定有屍體的,這點毋庸置疑,至於其完整程度這個就不好說了,畢竟大夏天的,又這麼長時間的放置,估計難免.........

秦始皇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被世所仰慕的同時,也對其傳奇的一生甚談不已。作為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帝王,縱觀其一生,留給了後世太多不解謎團。

先了解下秦始皇的偉績

一、政治上: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創建了較為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為後世各代封建統治者提供了理論基礎(各朝代在此基礎上加強、完善,至明清達到頂峰)儘管秦朝統治很短暫,但秦始皇的統治思想和模式卻得以延續,這樣的影響是任何一個王朝和皇帝不及的

二、領土疆域上:(1)統一六國。(2)末年,匈奴形成強大國家。秦將軍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遷徙內地人民到那裡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徵發農民,修築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禦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雛形,(3)南征百越,越族是我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後,派兵征服越族地區。在那裡設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裡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為中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疆域基礎。

三、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

四、文化上:廢六國文字,統一使用「小篆」,後又創立「隸書」,促使漢字筆劃的簡化。

 

五、修建交通  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現實版的高速公路)。  

七、土地私有制的出現 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性。

有著這樣豐功偉績的始皇帝,在人生正值壯年的時候卻突然死亡:

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又開始了他的巡遊。但這次為他的死亡之巡。從都城咸陽出發,直奔南方的雲夢(現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區),併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著,乘船東進,在丹陽(現在安徽當塗)上岸,到了錢塘(現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會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後刻石於會稽山。下山後,從吳中(現在江蘇吳縣)北上,繼續他的求仙之旅。為了能見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著海邊北上,但總是一無所獲,最後,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沒想到在平原津(現在山東平原縣)就一病不起。於沙丘平台(現在河北廣宗境內)病死

關於這位帝王的死因,歷史上爭議很多,目前在史學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說死於疾病,另一種是死於非命。

第一種說法:《史記》記載,秦始皇從小就患有疾病,體質較為羸弱。可是他為人又剛愎自用,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裁決,所以工作極度勞累,癲癇發作加以巡遊中七月高溫,以上諸因並發導致他在途中病發身亡。

第二種觀點:從宦官趙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亡後的種種表現,使人不得不懷疑秦始皇的死與他有莫大的關係。此次秦始皇出巡,隨從人員主要有趙高、李斯、胡亥等人,將軍蒙毅也在隨行之列。可是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時,蒙毅卻被遣返回邊關,從突然的調動上來看,這似乎是趙高等人的計謀。大將軍蒙恬是公子扶蘇的親信,蒙毅的兄弟,而突然間將其從秦始皇的身邊調走,不僅去掉了扶蘇的耳目,也為自己後來的計謀的實施清掉了一些絆腳石。

為了防止秦始皇的兒子們爭奪皇位而導致天下大亂,丞相李斯於趙高封鎖了消息,將秦始皇的屍首放在車裡繼續(繞了一大圈等公子扶蘇自殺後)趕回咸陽,但熱天中屍體開始腐爛,散發出臭氣,為了掩蓋,李斯讓每輛車上都裝一石鮑魚,用魚臭掩蓋屍體的腐臭。

葬於驪山:

秦始皇的陵墓是由當時的丞相李斯設計的,而負責修建的人是章邯,當時為了修建這個陵墓,徵集了72萬人,修建陵墓的時候,最高人數達到了80萬人,差不多佔據了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皇陵規模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王位時的秦王政元年,到秦始皇下葬時也還沒有完工,為了修建這個陵墓,前後花了39年的時間

陵墓周圍有大量的陪葬坑,現如今已勘測出有四百多個,其中包括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兵馬俑。,而作為陵墓主體的秦始皇的地下宮殿,裡面的場景絕對是非常壯麗的

秦始皇去世於公元前210年,他的棺槨就被放置在位於陝西西安的秦始皇陵之中。至今,對於秦始皇的棺槨使用的材質是銅還是木材仍舊存在著疑問

據說:秦二世在秦始皇下葬的時候,秦二世連著下了兩道命令,一條是後宮沒有生育的嬪妃,後宮的宮女不宜放出宮,通通殉葬,可以說是歷史上後宮嬪妃宮女陪葬人數最多的一次;秦二世的第二條命令是,始皇靈位下葬,葬禮完畢後,為防止泄密,馬上將墓道中的中門關閉,然後落下巨大的外門,填土封樹,哪些仍在中門之內的工匠和放置珍寶的工作人員,就統統不管了,活埋。這些人有多少?據漢書記載,也有萬餘人!

根據考古研究和調查,秦始皇陵沒有被盜和破壞,再加之檢測出地宮中可能存在水銀,水銀形成的水銀蒸汽對遺體有冷凝防腐作用,所以秦始皇的遺體可能還存在。

謝謝大家查閱 關注與「劉家五叔」一起談論古今外奇聞趣事


起碼他兒子有個公子高給他陪葬了,還有後宮沒有子嗣的嬪妃,再加上修建始皇陵墓的數以萬計的工匠。這樣規模龐大的活人殉葬,從秦建國開始也就是獨此一例。而當時秦國是已經廢除了活人殉葬的,但以胡亥的昏庸和心虛,難說會不會有除了這些見諸於史書之外的大規模殉葬

陵墓細節方面,《史記》記載是「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藏滿之,令匠做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對歷史有興趣的,文言功底應該不會太差,而且這段話意思從字面就可以了解大概,我就不翻譯了

你所說的有關的大小事是指什麼?從大來看,秦始皇陵是中國曆朝歷代上規模最大、最奢華、最精緻,在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的。

從小細節來看,秦始皇陵的整個建築布局是模仿生前咸陽城的形式,陵園主要包括:封土、地宮、城垣、寢陵等附屬建築和陪葬墓坑。現有的封土堆已經比原來小很多,與驪山遙遙相對。地宮位於封土堆的下面,也就是灌輸水銀的地方。陪葬坑分布在城垣的內外,世界第八大奇蹟秦陵兵馬俑就是屬於陪葬坑的一部分。

基本就是如此了


驪山是秦始皇的陵墓,是中國歷史上修建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陵墓,前後共修建38年,我們現在旅遊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但是它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1974年被當地打井的村民發現,目前只開發了2個佣坑,以現在的技術還不能對文物做到完全的保護,所以後續的其它佣坑以及秦始皇陵墓都還沒有被開發,但是秦始皇陵墓裡面的防腐和密封等做的很完善,相信他的屍身還完好的保存著,一旦接觸到空氣可能一切都將瞬間灰飛煙滅。期待高科技的介入解開歷史謎團


肯定有啊,雖然千年過去了秦始皇的屍體肯定不完整了,但是北京人不就萬年了還有頭蓋骨嗎,都能靠科學技術複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