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

新聞就曾報道過一個這樣的事情:一位媽媽在給自己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換尿布時,發現寶寶肚臍上留在體外的臍帶殘餘即將掉下來,只連着一點“小尾巴”,出於自身的強迫症,這位媽媽開始用手去撥這個“小尾巴”,好一會兒都沒有掉下來,於是一時手欠,強行把這一點臍帶扯了下來,寶寶疼的哇哇大哭,她來看到原來裏面還連着一大塊,結果三天後寶寶發起高燒,送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寶寶竟然換上敗血症了,幸好就醫還算及時,不然孩子性命可能不保,媽媽這才後悔不已。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新生兒的臍帶會在出生後7~10天慢慢乾癟脫落,有些寶媽比較心急,看着寶寶臍帶遲遲未脫落,就忍不住直接動手處理這個“小尾巴”,兒科醫生提醒:這個動作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一、爲何新生兒肚臍不能隨便摳?

人的肚臍又稱爲神闕,是身體的重要穴位之一——是胎兒在媽媽肚子中時獲取外界營養物質的通道,在胚胎髮育過程中與腹壁直接相連,由於它內聯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十二經脈等,地理位置優越,歷來被醫家視爲治病要穴。

新生兒的臍部大多呈凹陷狀,平時可能比較容易繁殖細菌,且易積水、積污,所以平時務必要保持肚臍處的衛生及乾燥,如果寶媽圖一時手快,去清洗或者摳肚臍處,反而容易造成寶寶臍部發炎,從而引起腹痛甚至是敗血症。

二、從寶寶肚臍分泌物,可看出身體健康狀況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肚臍應該皮色滋潤、無異常分泌物,如果出現了下面幾種異常現象,可能就是臍部或者腹部臟器有病變的存在。

1、糞便樣分泌

通常情況下,新生兒在2個月以內,肚臍處的“小尾巴”會慢慢閉鎖成細繩狀,並且逐漸退化消失,如果孩子在這之後仍然殘留着,且在肚臍孔處看到有凸出的鮮紅色黏膜,並伴隨着糞便樣物質,可能是存在着卵黃管瘻,需要及時接受手術治療。

2、濃水樣分泌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肚臍處應該是乾燥的,如果發現臍部紅腫且不斷有膿水滲出,可能就是因爲寶寶出生後,臍帶肚臍斷端沒有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從而引發了炎症感染,需要及時塗抹上消炎藥才行,以免發展成敗血症。

3、粘液膿性分泌

這種情況較爲少見,一般是寶寶後天性腹壁瘻管形成的,在肚臍處可看到粘液或者膿液流出,一般發生這種現象,就意味着孩子可能存在着急性膽囊炎或者是胃腸道疾病,需要即使採取治療。

三、新生兒臍帶護理注意事項:

1、一般臍帶在出生後24~48小時自然乾癟,3—4天開始脫落,10—15天自行癒合。父母只需要保持寶寶的臍部乾燥清潔,然後耐心等待臍帶自行脫落就可以了。

2、父母要做好寶寶的臍帶消毒護理工作,這是十分必要的。寶媽給寶寶清洗肚臍時,一定要先洗乾淨雙手,輕輕提起臍帶,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圍繞臍帶的根部進行消毒,要將分泌物及血跡全部擦掉,一般每天需進行2-3次清理工作,以保持臍根部清潔。

3、如果2周後臍帶仍未脫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滲出的話,就不用擔心感染,不放心的寶媽也可以帶寶寶去醫院看一下,諮詢一下醫生。

有些寶寶會出現臍帶出血的現象,是因爲臍帶在切斷、脫落後,臍殘端血管閉塞,這時寶寶會經常哭鬧,腹壓持續增高,這些血管就有少量出血的可能,在寶寶的衣服上可以見到少許血跡,屬正常現象。

延伸閱讀:

對於有強迫症的寶媽來說,或許還愛給寶寶洗澡,但給寶寶洗澡的次數過於頻繁,會讓寶寶的皮膚角質層變薄,進而影響角質層對寶寶皮膚的保護作用。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