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2018年全國冰球錦標賽B組比賽在北京私立匯佳學校結束,以U18梯隊爲主要班底組建的北京冰球二隊位居小組第二,無緣晉級第二階段排名賽。雖然成績並不突出,但是作爲僅有的派出梯隊參賽的2支球隊之一(另外一支是佳木斯二隊),北京冰球在梯隊建設上已走在全國前列。隨着U12、U15和U18梯隊在過去兩年的組建,北京冰球已經有了較爲完整的體系,這些冰球青少年如果進步神速,出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場並非奢望。

北京冰球打通人才上升通道 U18梯隊徵戰全錦賽找高手過招

  U18梯隊迎來展現自己的機會

  據瞭解,北京冰球隊自2016年夏天正式組隊後,一直很重視梯隊建設工作,當年9月,U12、U15和U18三個梯隊的建制也確定下來。這三個梯隊的設立基本與小學、初中和高中年齡階段相對應,這也就意味着,全市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球員,如果球技出衆且願意爲北京隊效力,他們都能找到各自所對應的球隊。相比兩個低年齡段的隊伍,北京U18梯隊的組建更有挑戰性。由於項目的特殊性,很多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打冰球的孩子到了高中都面臨着冰球與學業之間的選擇,他們中的很多人即使繼續打冰球也在這個階段着手出國留學,因此在北京讀書又兼顧打球的小球員其實並不多。北京U18梯隊的組建正是爲了把這個年齡段的青年才俊召集在一起,給他們提供一個繼續自己冰球夢想的機會。

  由於國內U18年齡段球員數量十分有限,因此北京隊能參加的比賽少之又少。爲了讓梯隊的小球員們能在國內最高水平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水平,所以當今年全國錦標賽首次設立B組,並且允許16歲以上的運動員參加比賽時,北京市冰球協會當機立斷,決定派以U18梯隊爲主要班底的北京二隊徵戰本次比賽,並且沒有設定任何成績指標,只是希望球員們能夠在比賽中拿出最好的訓練狀態,和其他省市的高手們過過招。

  北京市冰球協會負責人表示,這些小球員雖然一直堅持訓練,也和一些球隊打過熱身賽和邀請賽,但那些賽事的強度和重要性都無法與全國錦標賽相提並論。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能夠首次站在全國錦標賽的舞臺上,這本身就是對於他們能力的一種認可,這樣難得的比賽機會對於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冰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冰球人才上升通道已打通

  如果說派出U18梯隊參加全國錦標賽B組賽事是個大膽的突破,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那麼北京冰球在後備力量的培養上同樣具有示範作用。據瞭解,爲了保證現有3支梯隊的競爭力,每年7月,北京市冰球協會都會邀請國外知名教練團隊到北京,參與一年一度的梯隊選拔測試。只要符合基本的條件,就可以報名參加測試,一旦順利通過,那麼在未來的一年時間裏,不同年齡段的小球員們就將進入到相應梯隊參加訓練和比賽,同時還有機會代表北京參加全國乃至國際比賽。目前U18陣中不少球員都是從U15梯隊“升級”後入隊的,各級梯隊之間的人才輸送通道其實已經打通。

  據北京二隊領隊李會斌介紹,目前U18梯隊共有20多名適齡球員,他們都在北京不同城區的高中就讀。爲了提高隊伍的競技水平,球隊在成立之初就聘請了捷克的教練團隊執教,主教練卡雷爾和助教諾瓦克都是捷克知名球隊布拉格斯拉維亞的青訓教練,曾經率領U18梯隊獲得過不錯的戰績。自從來到北京隊後,他們全權負責U18梯隊的訓練和比賽,帶給了這些年輕球員很多先進的冰球理念。考慮到小球員們的學生身份,隊伍每週五會進行固定的訓練,以保證他們的身體和技戰術水平處在一個較高的水準。

  目前國內冰球的現狀仍然是東北地區較爲發達,而以北京、河北爲首的其他地區也在加緊步伐追趕。北京隊在此前一週結束的A組比賽中就獲得了季軍,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而作爲下屆冬奧會的舉辦城市,如何在未來4年內讓球隊一直處在全國前列也是相關部門關注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逐漸完善梯隊建設,爲一線隊持續不斷地輸送人才。正因如此,北京市體育主管部門已經制定了相關政策,吸引能力強的梯隊球員們加入到一線隊伍中。對此,李會斌表示:“其實這樣的模式是我們一直在摸索的,因爲U18梯隊中的很多球員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規劃,我們也尊重他們的想法,只要他們未來想繼續爲北京效力,又確實具備足夠的實力,北京隊的大門肯定會爲這些北京孩子敞開的。”

  體系完整令小球員有了“冰球規劃”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比賽間歇,也採訪了部分北京U18梯隊球員。16歲的朱啓彰,目前在清華附中朝陽學校讀高一的他球齡超過10年。幾場比賽下來北青報記者發現,司職後衛的朱啓彰雖然身材並不高大,但是在場上憑藉出色的滑行技術和過人的技術能力,成爲這支U18隊伍中的核心之一。而更關鍵的是,他就是從U15的梯隊中“升級”上來的。談到各級梯隊組建後帶來的變化,朱啓彰表示,從過去的“無”到如今的“有”,隊員們的訓練和比賽更系統了,這也讓球員們在各個方面都收穫頗豐。

  2016年梯隊組建之前,北京的冰球少年們基本都在各個業餘俱樂部參加訓練,教練水平的參差不齊和高質量比賽的缺失讓打冰球的孩子們很難有太大的提升空間,他們自己也缺乏對於未來的“冰球規劃”,很多有潛力的希望之星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最終選擇了放棄。不過這一切隨着北京冰球隊的正式組建和梯隊的搭建完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原來散落在各區各俱樂部的小球員們現在能夠聚在一起訓練和比賽,不同年齡段的優秀球員都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梯隊中佔據一席之地。他們中的佼佼者還曾代表北京隊出訪歐洲冰球強國,眼界大開。

  兩年來,正是這樣正規化的梯隊模式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朱啓彰這樣的本地小球員,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未來不一定從事職業冰球運動,但是這種模式的逐漸成熟會在未來幾年爲北京乃至中國冰球隊培養和輸送一批批人才。朱啓彰表示,他未來想要報考和冰球運動或者體育產業相關的學校和專業,因爲這麼多年來的打球經歷,已經讓他離不開這項運動。

  文/本報記者 張昆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