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如何識別仿古瓷器

雪花台灣 2018-12-06 19:10

作舊者採用了如下幾種方法。 一, 土埋法;將燒成的仿古瓷器埋入挖好的坑中,選擇粘性大的土地,有的索性塗抹上粘性泥漿,在坑中埋上幾周或幾個月後取出,做簡單處理後,拿到市場上冒充出土瓷器出售。 二, 塗油法;一般先將新仿瓷器用砂紙打磨,去掉表面火氣,俗稱賊光,然後把泥土摻入廢棄的機油中攪拌均勻,塗抹在器身上,有些罐類瓷器內外都塗抹,給人一種贓兮兮油乎平的感覺,抹去油污,仔細觀察,會發現器身上打磨過的痕迹。 三, 酸浸法;為迅速消除新瓷上的火器,作舊者除用砂紙打磨外,還有一種就是把新瓷浸入稀釋的酸液中,一般掛釉處浸泡的時間短,而器足無釉處則浸泡的時間長,或用濃度高的酸液處理,近年發現鈞瓷作舊採用這種方法的較多。 四, 入水法;陶瓷界稱之為海撈。海撈出水瓷往往被海水浸泡較嚴重,有的被海蠣子等海洋生物粘附,粘在一起,許多人認為,出水瓷不會有假,其實這個認識大錯特錯了。作舊出水瓷己有幾年歷史了,方法是;將新燒好的仿古瓷裝入鐵籠內,用船運到有礁石的海域沉入海底,海面留有浮標,幾個月後撈出,瓷器表面就會粘滿海蠣子等海生物。給人感覺是海里打撈上來的,但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瓷器表面未粘上海生物的地方仍如新瓷一般。 五, 致殘法;瓷器易損,如長期使用,磕邊碰底是正常事,所以一般人都認為,有殘的瓷器必老無疑,事實並非如此。售假者和作舊者總是在琢磨收藏愛好者的心理,你覺得有殘的瓷器是老的,他們就故意在新仿瓷器上這敲一塊那兒碰一塊,磕邊的茬口還用油污作舊。更有甚者,索性把仿官窯瓷器打破,再用鋦子鋦起來,把鋦子做上鐵鏽或銅銹,以此掩人耳目,讓你覺得一定是件官窯老瓷器,誘你上當。 六換底法;早在清末民國時期,就有古玩商為了獲利,把已殘破帶款識官窯瓷器底部截下,或只把帶款識的瓷器底心挖下,鑲在新仿瓷器上,打磨完整介面後,掛釉入爐燒一遍,然後再作舊處理。這種方法曾使不少人上當。鑒定瓷器一般都習慣看底足,有時對器身有疑惑,翻過底足一看,沒問題呀,不容置疑,往往騙過不少人。 至於那些在仿老窯瓷器上墨書款識的,墓誌的,在瓷器表面做開片,火石紅,蛤蜊光等,更是屢見不鮮。儘管我們列舉了幾種瓷器作舊的方法,應該說很不全面,說不定過幾年又有什麼新的仿舊造假招數出現,收藏愛好者們多加小心就是了。總之,要想步入收藏隊伍在市場上少打眼,那就必須勤學苦練,從理論到實踐,反覆論證。多看實物,多看真品,多去博物館參觀學習,如有興趣,不妨收集一些瓷片標本,普通民窯瓷片標本比較好收集,市場價位尚不高,最好底足完整。有天有地,如系存世量少的珍稀標本,即使塊小,也應當收集,以作為標準物對照。對於古陶瓷收藏愛好者來說,研究瓷片標本,是提高鑒別真偽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多看古瓷標本,也是養眼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對初學者提高鑒別能力,少走彎路,十分有益勤學苦練出真知,如能做到從爛熟於眼,到爛熟於心,對古陶瓷的真偽鑒別,斷定年代就能心中有數。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敢於不斷否定自己,敢於承認自己在收藏過程中出現過的判斷錯誤,不斷提高識別能力和鑒賞水平。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多走市場,多看多問,多比較多鑒別,就能練就一副好眼力,就能不被別人編造的故事所迷惑,就能在市場上果斷地把真品從成堆的仿品中分辨出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