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第二大私立医美公司艺星医美 6 月 15 日向港交所递件申请上市,虽然近 2 年净利润增长近 9 倍,但广告开支激增、现金短缺、流动负债高企,加上艺星涉及 84 件诉讼纠纷,可能成为它赴港 IPO 的障碍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艺星医美营收从 2015 年的人民币 4.05 亿元增加至 2017 年的人民币 10.37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60%,而净利润则从人民币 1298.1 万元增至人民币 1.14 亿元,2 年间增长近 9 倍。

艺星医美的收益主要源自于美容外科医疗美容服务,包括整形手术、注射、美容皮肤科服务等。从主营业务来看,2017 年,整形手术服务收益占总收益 47.8%,注射医美收益占比 38.3%,美容皮肤收益占 13.4%。

不过,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艺星医美拥有总负债约人民币 3.9 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总额约人民币 3.53 亿元,占总负债 90.5%。公司披露 2017 年末,持有现金仅人民币 1.2 亿元,并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这或许是促使艺星赴港 IPO 集资的原因。

另外,根据 Frost & Sullivan 报告显示,以 2017 年收益计算,艺星医美在所有中国私立医疗美容连锁集团中排名第二,占市场总额的 1.3%。如果这个资料准确的话,显然目前的中国私立美容连锁市场仍高度分散。

值得注意的是,艺星医美的净利率虽然逐年有所上升,但仍处于高毛利、低净利的状态。招股书显示,其 2015-2017 年的毛利率分别高达 50.4%、54.2%、53.3%,其中,外科整形手术毛利率更是高达 63.5%。

但艺星医美 2015-2017 年的综合净利率分别仅为 3.2%、6.8%、11%。这也是整个医美行业的通病,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新三板上市公司丽都整形、华韩整形、荣恩医疗等机构,毛利润都在 50% 以上,净利润均低于 15%,最低者只有 7%。

另外,医美机构净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行销费用过高。招股书显示,2017 年艺星医美销售费用为人民币 3.05 亿元,占同期毛利润比例高达 55%,2015 年、2016 年,艺星医美销售费用占毛利润的比例均超过 60%。

对于艺星医美来说,巨大的行销投入为其带来用户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藏风险。艺星医美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表明,或会遭协力厂商提起肖像权及智慧财产权侵权或盗用索偿,可能导致支出法律费用,倘若判决不利,则可能影响业务。

据统计,艺星医美曾牵涉 77 宗肖像权纠纷,包括 72 宗已透过支付总赔偿约人民币 260 万元解决的纠纷,另外有 5 宗未决肖像权纠纷,提出的赔偿总额为人民币 71 万元。与此同时,艺星医美也曾多次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另外,2013 年,一家名为 Medipartnerco.,Ltd 的韩国医美公司将其告上法庭,诉称其以 Medipartnerco.,Ltd 连锁机构的身份进行虚假宣传,导致该公司多次接到对其服务不满意的消费者的投诉,对其声誉产生了极大影响。经审理,法院判定上海艺星构成虚假宣传,判决其赔偿损失并停止侵权行为

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审批严苛的 A 股市场,港股 IPO 门槛依然宽松得多。在交易所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当前是港股上市最为宽松的时期,艺星医美此时赴港 IPO,背后可能是出于顺利上市的考虑。不过,艺星高度依赖于其品牌形象及声誉,也会因整形和医美这一特殊业务或成为客户投诉、申索及诉讼的对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