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首先Eva講了很多東西,但是主要的還是人與人的關係。我們可以從幾個比較明顯的意象看,『豪豬效應』『人類補完計劃』和『at力場』

『at力場』明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互不了解,魯迅先生那段話怎麼說來著?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但是,互不相通又會怎麼樣?會互相傷害。

事實上,Eva誕生的1995年是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是時代,自殺率極高,經濟危機導致社會動蕩,奧姆真理教事件,宮崎勤事件反映了日本的精神面貌——瘋狂,病態。那一年又遇上坂神大地震,應該說是最壞的時代了。人們的信心遭到嚴重打擊,轉向自閉。

這正是需要交流的時代,但是『at力場』無處不在。想要打通各自心靈的人又受到『豪豬效應』的制約,所以只能靠『人類補完計劃』了。

接下來就可以理解了,受到象徵災難的『使徒』的攻擊,人們打開他們的『at力場』,最後進行『補完』。


不邀自來。以下內容帶有強烈的主觀主義色彩,慎入,歡迎討論。

這是一個帶有濃重G社風格的作品,它使用動畫的載體,披著巨型人形兵器大戰怪獸的外皮,在似是而非宗教迷幻的後面,講述著的卻是成長和孤獨的故事。 ——沃茲基-碩德

普通的十三四歲少年被全世界的大人們逼迫著長大。就猶如十三四歲的你我被父母老師逼迫著成長。

真嗣、麗還有明(wo)日(lao)香(po)按照幕後黑手們的劇本,一步一步走到最後,變成了她們被需要的樣子,沒有一絲反抗的餘地。

她們三個,就是三種人,三種不同的生活,三種異樣的青春:普通而自卑;無言而冷漠;驕傲而自大。

原本父棄母亡,寄人籬下,只因為還被需要,就被從偏遠的山村裡拉出來。被利用,登上從未駕駛過的兵器參與隨時可能死亡的戰鬥。

從未有過目標,只因為被灌輸「你應當這樣做」,就理所當然的成為工具人,直到死亡。

被寄予厚望,任何事情都必須做到最好,獨一無二的天之驕子(nv),但一旦失去利用價值就被棄之如敝履。

這樣的三人,使徒和EVA只是施加在他們身上壓力的具現化而已。他們需要去戰鬥,需要成為工具人,需要把一切做到最好,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被承認,他們才不是獨自一個人。

畢竟人是無法獨自一人活下來的。

而當這樣的壓力出現在他們的肩上,當幕後黑手推動著他們按照劇本亦步亦趨,他們不得不成長,變得成熟,如果成長的不夠快,那麼就會被拋棄(比如我老婆),但即使變成了新的模樣,這樣的自己也是曾經希望的那個樣子嗎?還是說其實連你成了什麼樣子,都是劇本里的內容?

所以,到底是成為別人期望的樣子,還是成為自己期望的樣子?

終歸人類還是要概括出自己的模樣。


到很多答主還在老調重彈,我說點沒說過的吧,手機打字,就不展開了

eva講的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世界怎麼相處,以及自我缺失下的補完之路。在心理學上對應的是自體客體理論,屬於人本心理學的概念。其強調自體和客體是互相造就的,兩者缺一不可。完全否定放棄客體就變成了air中真嗣的補完,但要是客體佔主導自我就非常渺小。

eva有首曲子, mother is the first other. Other指的就是客體,媽媽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他人,有了媽媽,我們的自我意識才開始萌芽。

eva的三個主角,都有不同的遭遇,媽媽的角色都是殘缺的,導致自我意識的不完善,需要在後天與他人,世界的互動中補完。

這種補完的過程本來就是困難重重的,三歲前沒有發展好的自我,此後反而更容易收到傷害,會自我否定,自我防禦(AT field),在刺蝟的困境中舉步維艱。補完不可能是完美的,這種缺陷只會伴隨一生,但即使這樣,也要積極的面對眼前的生活。

看了eva十多年都沒能完全想透,現在過了十五年,差不多都明白了,隱藏在宗教,哲學和機器人下的是庵野秀明的人本關懷。


一群刺蝟的故事。

一邊想要接近別人一邊又在互相傷害


一位少年尋找自我的冒險,

一位少女尋找母親的征途,

一位女神變成人類的物語,

一個男人追尋愛人的悲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