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1日電(趙佳然)近日,剛剛借殼上市的中公教育發佈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2.37 億元,同比增長54.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1.53 億元,同比增長119.67%,並超額完成2018年業績承諾。

然而從數據上看,中公教育目前依然重度依賴公務員招錄培訓,在2019年國考招錄人數銳減的背景下,中公教育的營收是否能實現穩步增長,仍要打上一個問號。

中公教育所發售的考試資料 中新經緯 趙佳然 攝

超額完成承諾,繼續跑馬圈地

中公教育成立於2010年2月,以公務員招考業務起家,目前核心業務爲公務員、事業單位和教師等公職類招錄考試培訓,主要服務於大學生、大學畢業生等年輕就業人羣。

2018年5月,中公教育185億元借殼亞夏汽車,於今年2月正式登陸中小板並更名,成爲在A股中上市的第一家公務員考試培訓企業。除此之外,中公教育還與亞夏汽車簽訂了爲期3年的《盈利預測補償協議》,承諾2018至2020年合併報表範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數分別不低於9.3億元、13億元和16.5億元。

近年來,上市公司併購整合教育資源的案例不止中公一家。不少公司已開始剝離原有主營業務,出售相關股權和資產向純正教育標的進行轉化。據瞭解,凱文教育(原名“中泰橋樑”)於2017年11月剝離橋樑鋼結構業務,主營國際教育業務,並於2018年1月更名;三盛教育(原名“匯冠股份”)於2017年底剝離精密製造業務後,在2018年5月正式更名。據安信證券分析師諸海濱統計,2015年-2016年併購案例激增,在2016年達到29起的峯值;2017年A股併購共19起,2018年下降至12起。

借殼上市後,中公教育市值也一路上揚。截至4月10日收盤,中公教育股價爲13.17元,當日漲幅爲2.41%,總市值812.25億元。

從此次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中公教育2018年總營收爲62.37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11.1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24.79%。合併報表範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數爲 11.23億元,業績完成率 120.73%,完成2018 年度的業績承諾。

中公教育表示,營收大幅增長,歸因於培訓人數增長、客單價提升、經營效率提升等。公司稱,隨着考試難度的提高,招錄比不斷下降,學員越來越多地需要更長週期的學習,這也爲培訓機構提供了重大的機會。

從年報可看出,中公教育目前仍處於跑馬圈地的狀態。銷售、管理及研發費用均提升了30%以上;2018年的累計培訓人次達230.79萬,同比增長了57.43%。在未來,公司也將保持較快的網點擴張速度,並繼續在公職類招考培訓領域升級高附加值產品。

國考人數銳減,市場競爭激烈

從財報來看,中公教育的營收依然非常依賴公務員考試的相關培訓。2018年度,營收佔比前三的分別是公務員招錄面授培訓、事業單位招錄面授培訓與教師招錄及教師資格面授培訓。其中公務員招錄面授培訓營收約爲30.8億元,佔比約50%。這一比例與2017年基本相同,可見公務員考試培訓對中公教育的重要性。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國考的招錄人數大幅縮減,從2.85萬降至1.45萬,“縮水”近一半。同時,報考審覈通過人數爲137.93萬人,降低約17%,也讓2019年國考成爲了“史上最難國考”。

此次招錄人數的銳減是否會影響到2020年備考公務員的人數,還不得而知。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若國考招錄規模繼續下滑,恐怕會對中公教育的業績產生衝擊。

中公教育在年報中也指出,除了公職類招考培訓外,公司職業教育的發展程度依然較低,多數細分領域仍處於需求拉動外生增長的初級階段,短期發展受外部環境變動影響較大。另外,公職類招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及地方財力的影響。

除了大環境可能帶來的影響外,市場競爭的風險也不容小覷。教育培訓行業的准入門檻相對較低,且初期投資規模相對較小,因此行業內企業數量較多,特別是在教育資源相對集中、培訓對象基數較大、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的一線城市,競爭更爲激烈。

目前,中公教育的強勁競爭對手華圖教育也正在謀求上市。2018年3月,華圖教育曾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同年10月份再次遞交申請資料。據媒體報道,有消息稱華圖教育預計將於6月重新交表,於第三季度登陸港交所。

華盛證券曾分析,華圖市場地位顯著,爲公務員考試三大市場參與者之一,並與中公教育規模相似,業務範圍相同,面臨激烈競爭。

“幾乎每個參加國考的考生都知道中公和華圖,中公的線上課程價格偏高。”曾備考公務員招錄的畢業生張雪(化名)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說,中公教育的一套國考課程約爲8000多元,如未來繼續漲價,會有更多經濟能力有限的學生選擇其他相關品牌。(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中新經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