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第5課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課標要求】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內容解讀:1.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2.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古希臘時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3.理解蘇格拉底「知識即美德」這一觀點,體會知識對於完善一個人美德的重要意義。【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從兩個方面介紹了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後古代希臘產生的智者學派,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觀點,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與智者學派同時代的蘇格拉底更重視人的倫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諦。這些思想對後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情分析】1、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通過歷史必修1、2的學習,同學們的基礎知識較好。學習歷史的興趣較濃,但知識面狹窄,理論知識還是薄弱。2、本課的內容理論性很強,高中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課前加強指導學生預習時,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以增強對人文主義、自然哲學派、智者學派等重要概念的理解。【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掌握智者學派興起的背景,探討智者學派的思想主張和意義;(2)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歷史發展軌跡,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內涵;(3)發揮歷史借鑒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決問題或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2.過程與方法:(1)問題探究,歷史比較,情境再現。(2)在分析和解讀材料事例中加深對西方人文精神的內涵的理解。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的深刻意義,認識人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2)感受古希臘先哲勇於否定權威,堅持獨立思考,堅持真理的人文精神;關注現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現狀【教學重難點】重點:智者學派、蘇格拉底。難點:理解智者學派的思想主張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教學方法】講述法、史料閱讀、課堂討論等方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人文主義「人文精神」一詞應該是humanism,通常譯作人文主義、人本主義、人道主義。人文主義指歐洲始於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簡單地說,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有很多神話傳說,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對神的敬畏與崇拜?由於早期人類知識匱乏,對於自然界很多現象無法解釋,處於對自然界的恐懼、對自身能力缺乏自信,所以早期人類流傳下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我們今天就講一個關於宙斯和赫拉的神話故事宙斯是眾神之王,也是人類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的胞妹)悄悄的起來,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經常離開奧林匹斯山,下凡拜會仙女們,赫拉以為自己被宙斯拋棄而大發雷霆。當丈夫回到家裡的時候,就當著眾神的面訓斥他,並且離家出走,她來到和宙斯第一次幽會的地方,獨自傷心垂淚。發誓再也不回家。宙斯想出了一個計謀,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裝同一個雙目明亮的仙女結婚。他娶了一個木偶,給他穿上衣服後用幾頭大牛套上一輛五顏六色的車子,讓這個木偶坐在牛車上。然後走街串巷。車夫沿途告訴別人,車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赫拉得到消息,對丈夫這種厚顏無恥的行為十分憤慨。她來到華麗無比的牛車前,向她虛假的對手撲上去,把對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對手的面紗扯下來,這才使她大吃一驚,原來是個木頭人。於是她笑了,她終於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奧林匹斯山。赫拉天資國色,但她除了對宙斯的愛以外,對別的神從來沒有產生過愛情。從故事當中我們能夠了解到什麼?這些神都具有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他們會妒忌、會愛、會恨。古希臘神話中輕神性、重人性的特點折射出古希臘文化的人文主義色彩,後來透過古希臘哲學和文藝復興發育成為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價值的一種文化傳統叫做人文主義。這些神話成了文藝作品取之不盡的題材。但到了公元前6世紀,人們不再滿足於神話世界觀對世界的解釋,開始尋求新的關於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觀念,產生了許多哲學家。【講述內容】一、「人是萬物的尺度」—— 智者學派概念:公元前5~前4世紀希臘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職業教師的統稱。公元前五世紀,雅典成為人文薈萃的中心,人們崇尚公開的精神。在公開的討論或辯論中,必須具有雄辯、修辭、哲學及數學等知識,於是「智者學派」應運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邏輯、數學、天文、修辭、雄辯等科目為業。是一些在哲學、邏輯學、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學、講演術和其他一系列知識領域內深刻而大膽的改革家。他們並不構成一個固定的學派,也沒有統一的學說,只是在思想傾向上有共同之處,遂被稱為一派。由於智者的觀點與蘇格拉底、柏拉圖相對立,被後者貶稱為詭辯家(歷史縱橫)。1、智者學派出現的背景:(1)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後,隨著希波戰爭中希臘獲得的決定性勝利,希臘奴隸制經濟進一步繁榮,雅典的奴隸制的民主政治發展起來,達到高峰期。希臘開始了一場智力革命。由於平民地位的提高和個人主義的成長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產生了反對舊思想方法的運動。(2)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個公民參與政治意識的加強,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公元前6世紀,人們不再滿足於神話世界觀對世界的解釋,開始尋求新的關於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觀念。產生了眾多哲學家。希臘人把哲學稱為「愛智慧之學」,賦予它循理論智、探究天地社會人間萬象演變因由的任務。最早的希臘哲學家都力求在宗教神話之外憑觀察思考探討世界萬物的本原以及運動發展的規律,因而稱為自然哲學家。他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各種現象,排除了當時神造世界萬物的迷信,激起了人們探索世界本原的強烈興趣(指導學生閱讀本課的導言)。後來,一些學者開始放棄了對物質世界的窮理析微,轉而關心與人類自身更密切相關的題目。代表這種新知識傾向的是「智者」,他們的出現標誌著希臘人的思想已從對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轉向喧囂的人類社會。2、「智者學派」的主張:(1)智者學派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的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2)智者學派反對迷信,強調自由;(3)在社會道德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應該強求一律。3、代表人物:普羅泰格拉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約生於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間,大約活了70歲。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來到當時希臘奴隸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與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結為至友,曾為義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圖裡城制定過法典。一生旅居各地,收徒傳授修辭和論辯知識,是當時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據說晚年因「不敬神靈」被控,著作《論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而遇害普羅泰格拉軼事起初,普羅泰格拉默默無聞。後來他流浪到雅典,埋頭沉思了幾年,然後,衝出門對人們大喊:「人是萬物的尺度。你們與其把時間耗在爭論真理上,不如用來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正巧,那會兒雅典的老百姓正為戰爭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著。而老普的實用主義,恰對眾人的心思。人既然是萬物的尺度了,那麼,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紅,四面八方的小青年們,紛紛揣著銀子投奔到老普門下求學。老普開始了職業教師的生涯。4、思想主張:①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的價值;普羅泰戈拉說出了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把人自身當作評判萬物和世界以及一切知識的唯一標準。在當時的希臘,傳統觀念是以神為萬物的尺度;事物存在還是不存在,是好還是壞都是由神決定的。普羅泰格拉在懷疑神的存在之後,讓人取代神的地位,這在希臘哲學史上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合作探究】1:【學思之窗】這句話在當時有什麼積極意義?它的局限性是什麼?積極意義是肯定人的價值,樹立人的權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標準,體現了西方人文主義的本質。局限性是過於強調個人的主觀感受,忽視人們認識的共性,容易導致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對人行為的約束力,不利於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指導學生閱讀導與練P30思維啟迪1,分析智者學派的突出特點)過渡:智者學派否定神,突出人的價值,這是其積極意義,但是智者學派認為在社會道德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不應該強求一律,這就過分新強調了人的個性,否定了公眾的道德標準,與智者學派同時代的思想家蘇格拉底則對此有不同的主張。二、「美德即知識」——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出身於雅典城不遠的一個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經自幼隨父學藝,後來,當過兵,曾經三次參戰。大約在40歲左右蘇格拉底出了名,並進人五百人會議。大約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因「不敬國家所奉的神,並且宣傳其他的新神,敗壞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監期間,他的朋友買通了獄卒,勸他逃走,但他拒絕了,他認為自己必須遵守雅典的法律,因為他和國家之間有神聖的契約,他不能違背。這體現了捍衛人的理性尊嚴和思想自由的原則。後來在獄中服毒受死,終年7O歲。軼聞趣事:「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名詞。她是個心胸狹窄,性格冥頑不化,喜歡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的女人,常使蘇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娶這麼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據說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他妻子煩死人的嘮叨申訴聲中凈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1、背景:(1)智者學派重視人的作用,但忽視道德;(2)雅典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2、思想主張:(1)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2)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認為社會中的人應該具備美德,美德來自於知識,最高的知識就是人們內心深處的道德知識;(3)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合作探究】2:蘇格拉底與孔子的比較有人說,蘇格拉底和我國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將他比作希臘的孔子,將他的學生柏拉圖比作希臘的孟子。因為從若干的事實對照起來看,蘇氏和孔子確有多少類似之處。第一,他們倆出生的時代很接近。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我國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國孔子死後十年的光景,兩人活的歲數幾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歲,死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蘇格拉底於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歲的時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們的容貌都談不上好看。據說孔子名丘,因為他生來就有一個高聳突出的前額而得名,這一個不大相稱的面龐,談不上英俊和瀟洒;至於蘇格拉底的相貌,據威爾杜蘭在其所著《西洋哲學史話》里的記載,說他有光禿禿的頭,大大的圓臉,深陷的眼眶,寬闊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個挑夫。有的書上更說他有一個便便的大腹,如此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蹣跚的腳步,自然是夠難看的了。第三,他們生的時代也很相似。孔子適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時代,五霸跋扈,諸侯兼并,動亂頻仍,民不聊生,他寢不安席,棲棲遑遑,周遊列國,思索以行其道。蘇格拉底出生在雅典,當時的希臘半島,也是城邦紛立的時代,較強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如果沒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間的紛爭總是接連不斷。第四,他們都是偉大教師的典型。孔子那種憂道不憂貧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說的毅力,深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蘇格拉底在世時,經常批評政治,攻擊詭辯學派,那種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樣深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蘇格拉底終日苦口婆心教導雅典青年的熱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師的楷模!第五,他們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論皆散見於學生的著作中。不同之處都關注人,人與社會,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義色彩。但是,目標上,孔子從君主統治出發,根本上是壓制了人的個性發展。而蘇格拉底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權利責任,有利於個性發展。蘇格拉底之死(P23圖)毒芹草的汁液已經碾好,盛在一隻杯子里端了上來。蘇格拉底不動聲色地說:把這玩意作奠酒怎麼樣?克力同懇求蘇格拉底等太陽從地平線上落下去再服食毒藥。蘇格拉底把杯子舉到胸口,平靜地說: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將死,你們活下來,是誰的選擇好,只有天知道。說畢,一口喝乾了毒酒。在場的人都傷心地哭起來,連獄卒也流下眼淚。毒酒的作用漸漸發揮,蘇格拉底感到雙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議躺了下來,他的神志開始混亂,最後留下的遺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隻雞,記得替我還上這筆債。蘇格拉底的歸納法、知識的來源是理性等觀點近則影響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遠則對笛卡爾、培根有重大的啟導作用。他的智慧,照亮了學生的心靈;他的勇敢殉道精神,為青年們樹立了守正不阿的楷模,為西方哲學界樹立了榜樣。3、意義: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合作探究】3:本課測評: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的思想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導與練P30思維啟迪2)相同點:以人為研究對象,肯定人的價值。不同點:智者學派否定一切對人的約束,認為人個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確的;強調個人自由,忽視社會道德。蘇格拉底強調個人的要求必須滿足一定的道德規範,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美德對人的重要性。三、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人文主義的進一步發展1、柏拉圖:(1)生平介紹:柏拉圖(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使唯心論哲學體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對後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柏拉圖出身於雅典一個大貴族家庭。據說他的名字源於他的寬額頭,他的真實姓名卻漸漸被人淡忘了。柏拉圖生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青年時期和其他貴族子弟一樣受過良好的教育,並接觸到當時的各種思潮。對柏拉圖一生影響最大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20歲拜蘇格拉底為師,跟他學習了10年,直到蘇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處死。老師的死給柏拉圖以沉重的打擊,他同自己的老師一樣,反對民主政治,認為一個人應該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農民只管種田,手工業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參與國家大事。蘇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對平民政體的成見。他說,我們做一雙鞋子還要找一個手藝好的人,生了病還要清一位良醫,而治理國家這樣一件大事競交給隨便什麼人,這豈不是荒唐?老師死後,柏拉圖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歲至40歲,他都在海外漫遊,先後到過埃及、義大利、西西里等地,他邊考察、邊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城,想說服統治者建立一個由哲學家管理的理想國,但目的沒有達到。返回途中他不幸被賣為奴隸,他的朋友花了許多錢才把他贖回來。柏拉圖到雅典後,開辦了一所學園。一邊教學,一邊著作,他的學園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不懂幾何學者免進」。從中可知,沒有幾何學的知識是不能登上柏拉圖的哲學殿堂的。這個學園成為古希臘重要的哲學研究機構,開設四門課程:數學、天文、音樂、哲學。柏拉圖要求學生不能生活在現實世界裡,而要生活在頭腦所形成的觀念世界裡。他形象地說:「劃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觀念,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留存下來。」柏拉圖深知學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學園裡按照他的政治哲學培養了各方面的從政人士。他的學園又被形象地稱為「政治訓練班」。(2)代表作:《理想國》(3)思想主張: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柏拉圖把蘇格拉底對真、善、美的認識,發展為對真、善、美的追求,集中體現在他的「理想國」中,這是他描述頭等好的完善無缺的國家之作,是他用以改造現實社會的一種理想模式,這個「理想國」有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哲學家(「賢人」,有正義感和理性),他們有「智慧」的天性,應該成為國家的統治者;第二等級是武士,他們有「勇敢」的天性,應該保衛國家;第三等級是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有「節制」的天性,應專門供養以上兩個等級,進行生產。每個人應該安於自己的職位,恪盡職守,別不它鶩。「每個人只有從事一種適合自己天性的職業才能做得最好」。在這個體系中,權利是存在的,但他不屬於個人,而是天生存在於個人所履行的勞務或職責中,它體現了「給每個人以公平對待」的原則;它也存在著不平等,然而這種不平等是依據人的素質的不平等。柏拉圖的這種想法儘管有很多錯誤,但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亞里士多德:(1)生平介紹:亞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從十八歲到三十八歲在亞里士多德雅典跟柏拉圖學習哲學。這二十年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一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又受教於柏拉圖,這三代師徒都是哲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2)思想主張:①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②真理高於一切。「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③強調理性,但也承認感覺是認識的起源,認為如果沒有感覺,人們就不能理解任何東西。④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他以科學調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創建了嚴密的邏輯論證系統,充分體現了人類不斷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本課小結】依據課文,歸納概括古希臘人文主義者的主張重要主張普羅泰格拉強調人的價值,肯定人的感覺,否定神的意志,樹立人的尊嚴。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反對迷信,強調自由,不強求道德一律。蘇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 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柏拉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理想國」學說)亞里士多德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板書設計】板書設計:一、智者學派1、背景:2、主張:3、影響:積極:局限:二、蘇格拉底主張:「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識」「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三、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1、柏拉圖:主張:影響: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2、亞里士多德關註:自然界和人類生活,強調在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教學反思】梳理從材料中獲得的有效信息並聯繫自己生活經驗和平時所學進行積極思考,再針對教師所提的問題作出自己個人的表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