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帶給孩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表揚孩子,短期效果挺好,孩子會因為得到表揚而開心,但長期使用表揚的話,會將孩子的內在動力轉化為「求表揚、求獎勵」的外在動力。頻繁的使用表揚和獎勵,會損害孩子對一件事情本來的興趣,而迷失在表揚和獎勵當中。讓孩子的幸福感急劇降低!

而鼓勵,則會提升孩子的內在動力,會培養出內心有力量的孩子!

表揚,大多是針對結果的,比如考了第一名、比賽獲得了勝利;

鼓勵,大多是針對過程和態度的,比如:你考試前努力學習了、你認真的對待了這場比賽。

表揚,會讓孩子特別關注結果,如果失敗了孩子會特別有挫敗感,很沮喪,覺得自己不夠聰明;經常得到表揚的孩子,還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去嘗試新的東西,因為他們擔心得到批評或者「不夠聰明」的評價;

鼓勵,會讓孩子關注過程,如果失敗了,孩子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然後積極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爭取改善情況;經常得到鼓勵的孩子,很願意接受新的挑戰,因為在新的挑戰中他們能得到更好的提高,而不是過度關注最終的結局是勝是負。

斯坦福大學做的這個實驗,就非常典型的說明瞭鼓勵與表揚的差異。

實驗的名稱就叫做「表揚毀掉孩子,鼓勵成就孩子」,非常一陣見血,非常言簡意賅!足夠引起大家的警醒!

這個實驗的具體內容,在我的文章裏有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文末看一看。

在此之前,我先來舉個例子,說一說「表揚是如何讓孩子的興趣徹底消失的?」

國外的一個街道,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踢一個老太太門口的垃圾桶,他們覺得特別好玩,每次踢都笑得前仰後合。

老太太對聲音很敏感, 這些踢垃圾桶的噪音讓她非常不舒服,老太太提醒這幾個孩子不要踢了,結果說了幾次也不管用!

後來,老太太就用了表揚加獎勵的方法。

她對幾個男孩子說:「我見你們踢垃圾桶真開心,越踢這聲音越好聽。這樣,每次你們踢,我都給你們2元錢,作為獎勵,好不好?」

男孩子們自然非常開心, 既能如願的踢,而且還有錢拿,太好了!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就這樣踢了幾天,老太太很守承諾的給他們付錢。

這一天,老太太說:「我的錢不多了,從今天起我只能給出1元錢了。」孩子們有些失落,但是1元也挺好,也能買些零食,於是繼續踢,老太太繼續付錢。

又過了幾天,老太太說:「我的錢沒有多少了,從今天起我無法支付你們這個費用了,否則我就無法生活了。」

孩子們一聽,沒錢了?沒錢誰還給你踢垃圾桶呢?

於是,再也沒有孩子去踢這個垃圾桶了!

踢垃圾桶這個事情,給孩子帶來的樂趣,應該再老太太獎勵前後,都是一樣的,是沒有變的!

可是,為什麼在老太太獎勵之前,孩子們那麼快樂;再得到獎勵之後再取消獎勵,孩子們就不再踢了呢?

因為表揚和獎勵把孩子對踢垃圾桶這件事的內在動力和內在興趣,成功地轉化成了外在動力!

因為有金錢獎勵的這個外在動力,孩子們纔在繼續踢垃圾桶的行為!

因為金錢的獎勵,已經讓孩子們失去了踢垃圾桶的興趣,轉為了對金錢的興趣。

而當金錢這個外因一旦消失,那麼孩子踢垃圾桶的外在動力就消失了,所以就不會再做這個行為了。

同理,我們對待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

  • 考一個100分,獎勵一個玩具;
  • 考一個第一名,獎勵一次遊樂場;
  • 考上某個中學,獎勵一部手機;……

如果,你們一直這樣通過獎勵來推動孩子學習的話,後面可能會失效!因為:

  • 孩子一旦對你的獎勵無動於衷的話,他就沒有動力再去努力學習!
  • 當孩子對你的獎勵無動於衷的話,你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再推動孩子努力呢?

獎勵和表揚,是本質相同的方式。

而鼓勵,則是在激發孩子的內在力量!是在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媽媽看到你這學期很努力的學習,而且形成了檢查的好習慣。你值得擁有這個第一名!」

表揚,只能用在孩子取得好成績或者比賽贏了這種成功的時刻。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表揚就無法說出口,也無法起到作用。

但是鼓勵,卻可以用在任何場合。

關於鼓勵與表揚的詳細區別與用法,歡迎關注我並閱讀我的爆款原創文章:《你會鼓勵孩子嗎?鼓勵絕不是表揚,兩者對孩子的影響有天壤之別!》,這篇文章詳細了介紹了斯坦福大學的這個實驗,以及如何正確使用鼓勵的語言。

內容很詳細,實操性也很強,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原創文章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是個人感悟,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表揚與鼓勵,兩者最大的差別是——表揚更注重的是結果,鼓勵更注重的是過程!


表揚與鼓勵最本質的區別

當孩子在某一件事上的做法超越了他平時到底表現,或者取得的成績比之前要優秀,這時候孩子更多的會得到表揚。而當還在在某件事做的並不順利,或者取得的成績不盡如人意,這時候就更多的需要鼓勵。兩者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此!


表揚與鼓勵,拿捏好尺度很重要

新生代的家長一般都接觸到了國外的教育方法,所以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對孩子正面評價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長根本拿捏不好一個度,什麼事都會鼓勵孩子,不分程度,不分場合!我曾親眼目睹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自己去上廁所後,媽媽居然說:你真棒,自己就能上廁所!我當時就愣住了!這不是一個孩子應該會做的麼?這個是我寫這篇回答時候能想到最深刻的一個事!


兩者共存,促進孩子茁壯成長

前面我也提到了,拿捏好尺度很重要,不然這種正面教育就會適得其反。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更多的給予鼓勵,讓孩子更能知道過程的重要性。家長應該淡化結果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在孩子取得好成績之後,應該表揚,但絕對不是沒有尺度的表揚,可以給他一個獎勵,但不要總拿這一個事說,孩子也會覺得因為這個事媽媽會表揚我,而一直在這件事上找理由的!只有兩者很好的共存才能讓孩子更健康茁壯的成長!


這就是我的觀點,如果有說的不對的,望指出。


很簡單,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表揚孩子,容易讓孩子自以為自己不用努力就很聰明,比一般孩子厲害,沾沾自喜,容易膨脹,不再繼續努力。而鼓勵則是鼓勵孩子付出的努力,從他的內驅力出發,讓孩子懂得要努力才能獲取成功,受到鼓勵後,自內到處地主動想要再去做這件事。

例如:

1.又考了一百分,寶貝你真棒!次次都滿分,你真是個天才!

當孩子當一百分的時候,表揚他很棒。孩子就會認為:我就是天才,我不用學都可以考一百分。那我幹嘛還要這麼辛苦學習呢?

漸漸地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滿。自以為自己最厲害,無人可比。不需要付出努力也能成功。

要是哪一次碰壁了,結果想當然打擊是毀滅性的。

2.相反,當你鼓勵孩子:哇,又考滿分啦?太好了,你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我真為你驕傲!

這樣鼓勵的話,孩子就會認為說:嗯,考試是通過我努力得來的。不努力真的考不了滿分啊。考一百分的感覺太好了,下次還要繼續努力!

這樣一來,孩子的內驅力就出來了,不需要催促不需要威逼利誘,孩子也會自覺地去學習。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兒,國際IP童話繪本作者,編輯,繪本閱讀指導師,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分享國際前沿育兒理念。歡迎關注。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在育兒的道路上,成為更好的自己!


」表揚孩子「和」鼓勵孩子「看似都是對孩子積極的肯定,但其中的差別很大。

菲爾茨博士等人在《0-8歲兒童紀律教育》更是這樣說:「表揚不僅不會增加可取的行為,而且事實上,它甚至會對(孩子)自尊產生消極影響」。

因為當我們表揚孩子,「你真棒」、「我為你感到驕傲」時,我們正在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權威人物。這個權威人物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纔是最好的,我們傳達的這些信息會使孩子慢慢形成依賴他人來告訴自己有沒有做對的習慣。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失去自主判斷的主動性和獨立性,進而降低自我尊重的意識和能力。

那聽著好像不能對孩子說好話了?當然不是。

菲爾茨博士等人說,可以用鼓勵代替表揚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的是,對他們的興趣、欣賞和尊重,而不是將我們的判斷強加給孩子

具體地,可以嘗試這樣鼓勵孩子:

1. 具體描述孩子做了什麼,而不是給孩子貼標籤

斯坦福Dweck教授在談到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時,就曾強調要更加明智地表揚孩子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用類似「積木搭的好棒啊,你是未來的建築師!」、「寶貝,你太聰明瞭!」這樣模糊的語句表揚孩子。這樣做並不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學的更好,反而會使孩子認為自己被重視、被表揚僅僅是因為智商。最終的結果是,他們會拒絕接受挑戰和承擔風險,擔心搞砸了,自己看起來「不聰明」、「很蠢」,長此以往,他們慢慢失去了對學習的積極性。

具體描述代替評價性的表揚,例如用「哇,你將所有的積木都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了!」代替「積木搭的好棒啊,你就是未來的建築師」,更能讓孩子將注意力放在具體的事情或行為。

2. 提問也是一種代替表揚的鼓勵方式

孩子在畫畫、搭樂高或者其他事情時,會詢問我們的意見。「媽媽,你看我畫的畫,好看嗎?」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落入孩子尋求表揚的圈套,脫口而出的表揚:「畫的真棒!」

但如果我們多了一個心眼,不想表揚他而是鼓勵他,可以試著向他提問:「哇,看你畫的形狀和顏色!你是怎麼想到這樣畫,使用這些顏色的?」

孩子不會覺得失望,他會饒有興趣地跟我們解釋他的想法,因為我們的提問,雖然不是表揚,但依然表達了我們對他的重視,我們認真看待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希望我們都能多多鼓勵孩子,孩子也能從鼓勵中獲得成長,發展成成長型思維。

最後,歡迎大家補充。


其實不管是「表揚孩子」還是「鼓勵孩子」,最重要的是方法,是否遵從了孩子內向的感受和本性。父母常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動的,因為這個社會讓更多的人傾向於外向的性格特性,因此父母們在表揚或者鼓勵孩子的時候,常常使用的外向孩子喜歡的方式,內向的孩子會覺得無關痛癢,因為兩者的需求不一樣。

外向的孩子,本身就活潑,好動,性格開朗,喜歡錶達,表揚其實對外向的孩子作用不大。表揚和鼓勵對內向性格的孩子有積極作用,膽小,怕生,害羞的性格,在父母正確引導的方式下,可以很好的改善,並變得自信,開朗。

如何正確引導,要基於父母日常對內向孩子的觀察,父母要放慢速度,調整視角,細心觀察,明確表達對孩子的欣賞和感謝。

內向的孩子,內心比較敏感,對周圍事物觀察敏銳,他們常常留意每個人的喜好,並在不經意間給予照顧,他們做的事情往往都是身邊微乎其微的小事,這樣的小事常常帶給我們方便,卻又容易讓我們忽略。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這類的事情,並真實的告訴你的孩子你的感受。我朋友的孩子,小姑娘很內向,不善表達,但是當她發現她母親出門總愛忘帶鑰匙,也總愛丟三落四,小姑娘每次陪媽媽出門,都會細心的在自己的小包內放好鑰匙,零錢等母親可能會用到的東西。

假如父母沒能感受到孩子的用心,總是忽略孩子在細微處的表現,對孩子的表揚讚美完全都來自於孩子為了父母的期許而做出的改變的話,孩子會否定自己,感到自己的行為是錯的,自己做的不好,因為孩子做的這些從沒得到過父母的認可。長此以往,孩子會更加內向,膽怯,所以請讚美孩子內心的東西。

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愛,用心感受,真心的讚美,鼓勵,表揚,欣賞孩子,才能讓孩子產生正向的價值判斷。


在我看來,表揚孩子和鼓勵孩子都是很正確的,激發孩子潛能的正面行為,但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

表揚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樹立是非觀,知道ta做件事是對的,能給別人帶來正面意義。

表揚,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喜歡誇獎和讚美是人性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

鼓勵,則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挫傷。在成長路上,孩子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一旦遇到了一點小失敗,就不願意再進行新的嘗試,可是這樣怎麼能夠進步呢?於是家長就需要給予小孩更多的鼓勵,讓ta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找回自信,變得更加樂觀,不懼困難。

其實不僅是孩子,我們大人同樣也需要得到別人的表揚和鼓勵,不是嗎?


現在都提倡鼓勵孩子,多讚美孩子,多表揚孩子,正面管教孩子。這個方向是沒有錯的,就像人們健康需要陽光一樣,但是如果站在太陽下面暴曬,會出現什麼結果呢?那就是皮膚曬破發炎。所以無論是所謂的表揚還是鼓勵,我們不需要弄明白他們什麼區別,因為誰也無法區別這些本來就模糊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我們要明白如何正確表揚孩子,如何正確地讚美孩子,如何給孩子說話。

有一本書,淘寶上買的,我一直在看,推薦給大家,《慧做父母》,給大家拍幾頁,希望對這個問題有幫助。


美國斯坦福實驗說明瞭「表揚孩子」與「鼓勵孩子」的差別差別很大,仔細想想,在我們身邊那些「表揚孩子」和「鼓勵孩子」的差別就知道了。

在崇尚「賞識教育」的今天,我們做家長或者老師的都在誇孩子,誇孩子聰明,誇孩子棒。孩子會自己喫飯了,我們趕快誇孩子「你真棒!」;當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了,我們誇孩子「真聰明!」我們可能會在看到孩子打掃一些衛生立馬就說孩子「你真棒!」

其實正是這些所謂的「表揚孩子」把孩子變的心理脆弱,經不起別人一點的質疑,當受到一點委屈時就覺得所有人虧欠了他。

當孩子想玩別的孩子玩具的時候,別的孩子必須給我,否則就會哭鬧;當做了某件事情沒有得到誇獎的時候,感覺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再說那些受了一點委屈和挫折就要死要活的孩子,這些都是被過分的表揚孩子造成的。

與表揚對應的就是批評,當孩子做錯了事情要批評,當孩子成績不好要批評,當孩子沒有按父母的說法去做時要批評,我們認為批評是杜絕孩子犯錯的最好工具,其實杜絕孩子犯錯的最好工具是鼓勵。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時候,鼓勵孩子加油是最好的辦法,沒有那個孩子想考個不理想的成績。

所以說,可以表揚孩子,但是要表揚的具體,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的棒,哪裡做的好;鼓勵孩子更不可少。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總受批評孩子,總受批評的孩子他只會看見自己的不足,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久而久之,這種孩子會有自卑,信心不足,膽小怕事,甚至年齡大一點的話會很叛逆,相反,如果是長期被鼓勵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就會很活潑,很陽光,很自信,但是,並不是說被鼓勵的孩子就只有優點沒有缺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在不斷的犯錯並改正的過程中長大,如果只是一味地鼓勵表揚,而不指出孩子不足之處的話,那麼孩子將成為一個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人。所以我們教育孩子要恩威並施,不能溺愛,也不能過於嚴厲!


一、我先介紹一下斯坦福實驗。以此好讓大家知道這個實驗在什麼背景下完成,到達要達到什麼樣的實驗目的。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裏,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拚圖任務。

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拚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為什麼只給一句誇獎的話呢?德韋克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表揚或鼓勵有多敏感。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誇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 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結果發現,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為什麼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 第三輪測試: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可想而知,孩子們都失敗了。先前得到不同誇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並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 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德韋克一直懷疑,表揚對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這個實驗的結果,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釋說: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在後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德韋克發現,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德韋克的實驗重複了很多次。她發現,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

二、斯坦福實驗結果。

即無論孩子們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人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的幼兒也一樣,針對孩子聰明的表揚都會有害而無益。

如果把斯坦福實驗放在中國的家庭環境之中去做,是否結論也一樣呢?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說,大同小異,甚至實驗結果可能比在美國效果更好。因為中國的父母對表揚與鼓勵孩子更加濫用,甚至有些家長乾脆就沒有表揚和鼓勵,更多責罰和不滿。

因此,假如把斯坦福實驗放在中國進行,還要考慮到樣本採集的多樣性。否則,很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

三、表揚與鼓勵區別到底在哪?

1、中國式的表揚,往往是泛泛而表揚,經常是誇獎人,而不是針對孩子做好的事去表揚孩子。

這種泛泛而誇,危害性更大。就如斯坦福實驗中誇張哪個孩子聰明一樣,當這些孩子從小被貼上非常聰明的標籤時,哪一天突然受到挫折與打擊,他們會走一個極端,那就是認為自己並不聰明,自己很笨。

所以說,表揚孩子要針對具體的事,要把孩子做的好的事和孩子一起回憶出來,讓孩子知道我哪塊做的非常好,我是因此而受到表揚或讚美。但是很多家長常常忽略這些細節,更何況他們壓根就沒有仔細觀察孩子的意識,不觀察孩子又缺乏正確表揚的方法,自然不知道如何正確表揚與激勵孩子努力了。

2、中國式的鼓勵,往往缺失嚴重,批評和責罰倒是常用,這需要中國家長格外注意。

斯坦福實驗中的鼓勵,是誇獎孩子努力,這在中國家長的育兒觀念中最大的缺失。鼓勵原本是肯定孩子的付出,表揚孩子努力的過程,激發孩子不斷用心去挑戰自我的過程。這需要家長格外有耐心,認真去觀察孩子做事的過程,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

一般來說,鼓勵孩子往往是家長帶著自信,才會有信心去不斷肯定孩子。因為家長相信孩子在鼓勵之下,一定能做好某件事。先教學演示而後讓孩子去嘗試,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再來第三次。就這樣反覆去鼓勵孩子嘗試,直到成功為止。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拿鼓勵孩子學系鞋帶來說,有些家長反覆教,也讓孩子練,但是三五次後孩子仍不會,家長乾脆就不鼓勵孩子,反而是家長先放棄了。

3、鼓勵遠比泛泛表揚更科學。

因為這是對孩子不斷努力付出的肯定,你的每一次鼓勵的話語,都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欣賞和信任,這種信任是激發孩子不斷堅持和嘗試的過程。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學會做好一件事時,內心的成就感或喜悅感是非常強的。孩子的自信心恰源於此。

綜上所述,相信家長對於怎樣表揚孩子,怎樣鼓勵孩子能夠區別開了吧?希望你能用正確的觀念和方法去育兒,這樣才會體現出效率,更能讓孩子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既而保持身心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