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3761-001  

(因为不小心有幸去参加了颁奖典礼,请容许我放一下这张闪光照!感谢。)

 


让我们从上一篇的时光隧道<【金马五十风华展】‧预约下一个盛世的到来(上)>再继续:

 

【30】1983-1992

台港新电影风潮

 在七○年代晚期,电影市场充斥武侠片、功夫喜剧、赌片与女性复仇片,严重与现实脱节,

这时,崛起了「台湾新电影」与「香港新电影」的浪潮,

将电影带回到对社会现实与历史记忆的人文关怀,并从此扭转了金马奖过往受到主题意识庇荫的传统。

从<小毕的故事>(第二十届最佳影片)开始,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我这样过了一生>、<恐怖份子>、<稻草人>台湾新电影连续夺得了五届最佳影片。

回到现在,本届(第五十届)大放异彩的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爸妈不在家>)也感谢受到了「台湾新电影」很大的影响。

DSC01527.JPG  
黄春明的本土文学小说成为当时电影大量改编的对象,

虽然那时还小,没看过什么电影,但小说倒是都读过了(改天要找出来复习一下!)

 

DSC01528.JPG  

DSC01529.JPG   

图中那位小朋友名叫「张震」。

 

在同一时期,许鞍华、麦当雄、谭家明、章国明、徐克等新导演,带动了香港新浪潮的兴起,

同时也冲击了金马奖;不仅如此,对照著台湾爱情文艺片的没落,

周润发、狄龙、郑裕玲、梅艳芳、张曼玉、成龙、梁家辉、周星驰等港星崛起,从此盘据了银河最亮眼的巨星版图。

 

【40】1993-2002

扬名国际与跨区合作

承继了新电影、新浪潮的棒子,华语电影在90年代开始在国际影展大放异彩,

<悲情城市>、<喜宴>、<爱情爱岁>接连在坎城、威尼斯、柏林影展获得最高荣誉,

甚至连奥斯卡也有斩获(<卧虎藏龙>);

而继候孝贤、杨德昌、王童、严浩之后,王家卫、李安、蔡明亮、关锦鹏也纷纷获得金马奖的肯定,

完成了重要的世代交替。

DSC01549.JPG  

李安写给摄影师林良忠的分镜说明手稿<喜宴>,

我很仔细地看了,原来电影中的一二个镜头要花这么多心力拍摄、要带出这么多寓意在内的感觉~~~

然后,李安就是李安,就是那个在字里行间仍能看出--始终谦逊、待人nice、但对电影美学毫不妥协的李安。

 

DSC01545.JPG  
   老问题是:男人的欲望。男人在放纵或压抑这种欲望时付出的代价。............

--<红玫瑰与白玫瑰>关锦鹏

DSC01547.JPG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

张爱玲的这段话,伴随著这部电影跟陈冲精湛演技,当时真是红极一时。

 

跨区域合作的兴起

步入九○年代后,两岸三地的政经交流已到了势不可挡的地步,金马奖也随之因应愈趋开放,

当时注入的开放、公正、包容的评选基因,奠定了今日成为华语影坛年度最重要奖项圣堂的根基:

第33届<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中国电影首部得奖的最佳影片、

第35届陈冲执导的<天浴>则创下了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共七项「大满贯」的纪录、

<甜蜜蜜>、<榴梿飘飘>碰触了敏感的中港议题、候孝贤拍出了以清末上海为题材的<海上花>;

李安的<卧虎藏龙>则正式宣告了跨区域合作的来临。

DSC01552.JPG  

侯孝贤<海上花>造型设计手稿与定装照

DSC01556.JPG  

小时候曾很认真地看了<海上花>,虽然没睡著但还是看呒.........

而且,我也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侯孝贤会拍一部用上海话演的电影?

以前没管道,还好现在有了Google,闻天祥说:

「.....侯孝贤毕竟是侯孝贤,表面上他好像跳脱出台湾题材,去碰一个中国与妓女等等大异以往的东西,而实际上,透过塑造本片氛围与片中的人际关系,侯孝贤对旧世界的怀想,这项作者标记,却依然清晰可鉴。尤其仔细地品味『海上花』,侯孝贤早已跳脱为某某妓女列传或渲染痴情花的通俗剧传统,而是从倌人、客人的依存关系中,透析出复杂的人生态度。

--有机会还是再来研究看看。@@

DSC01557.JPG   

<卧虎藏龙>中章子怡的戏服。

对照著当年玉娇龙的骄蛮演技,今年的章子怡以升级版的「宫二先生」、以最适合但更有深度的戏路夺得了第五十届金马影后。

 

【50】2003-

类型电影与台湾电影复兴

二十一世纪初的类型电影因内涵精致成熟,不管是恐怖片、歌舞片、武侠片或警匪片,影片及帝后纷纷得到金马奖的肯定,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第40届的<无间道>入围12项得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及配角等5项大奖;

第42届的<功夫>入围10项而夺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及最佳女配角的5项大奖;

第45届由<刺马>改编而来的<投名状>亦入围了12项,最后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3个奖项。

DSC01560.JPG  

<投名状>氛围图(竟还有这种图?)、兵器道具绘图,<十月围城>分镜与服装计手稿,<桃姐>分镜表。

DSC01561.JPG  

<无间道>分镜图、<无间道2>剧本、<无间道3:终极无间>剧本。

DSC01563.JPG  DSC01564.JPG   

有一种看到梁朝伟在<无间道>画面的熟悉感。

DSC01565.JPG  

<武侠>造型设计手稿。

DSC01568.JPG  

林志玲这张扮相极美,但在<赤壁>中是否有这幕已经印象模糊了......

 

台湾电影的复兴

在经历长时间的萎靡、国片市场几近灭绝后,魏德圣、李烈等人凭著热血与勇气的努力,国片终于开始恢复生机,

第45届<海角七号>入围9项,虽没拿到大奖,但也得到5个奖项的肯定,标志著国片的再起;

第46届<不能没有你>以对社会深刻的人文关怀,击退港、陆片,得到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等大奖;

第47届<当爱来的时候><第四张画>囊括过半奖项,<艋舺>及<父后七日>亦得到佳绩,这年的国片以丰富多元的内涵、艺术与市场兼具的表现大获全胜;

第48届虽然因<桃姐>太强,拿走最佳导演及影帝后奖项,但<赛德克‧巴莱>还是将最佳影片留在台湾;

第49届则除了桂伦镁以<女朋友。男朋友>留下影后外,国片奖项陷入全军覆没的窘境;

映照著今年第50届国片仅由蔡明亮的<郊游>拿下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的现况,以及李安语重心长的忧心,

这几年因国片兴起,大量业外投资者看好纷纷抢进,造成整体品质下降;

但我觉得毕竟这还是一段过渡期,我们的国片基础工业已送入「安宁病房」太久,要彻底活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市场仍需要摸索;

希望能以今年新加坡的<爸妈不在家>仅以1500万台币拍摄却荣获肯定的案例更加努力,毕竟全世界包括大陆都在进步,时间是永远不会等人滴~。

DSC01570.JPG  

DSC01571.JPG  

DSC01572.JPG  

这几张图都完全不用说明了,对吧!?^^

 

戏服区

在展场的最里面,还有一区是辛苦搜集来的闪亮戏服:

DSC01539.JPG  

<甜蜜蜜>张曼玉/<武侠>金城武。

DSC01537.JPG  

<海上花>众位女演员/<如果‧爱>周迅。

DSC01540.JPG  

<艋舺>凤小岳/阮经天。

 

奖座区

DSC01578.JPG  

DSC01575.JPG  

这边摆设的是历来各式各样的金马奖座设计。原来金马奖也不一定是金的.......

DSC01573.JPG  DSC01574.JPG  

 

最佳影片海报区

在展场旁的一个小房间,张贴了所有历来得到最佳影片的海报,对金马奖49年来这些得到年度最高艺术成就的影片致敬,

也让我们一一缅怀这些美好的时光、当初怎么参与了我们的生活,而那些年、我们又在做些什么.......。

DSC01581.JPG  

我到现在还没看过,真是有点糟糕.........。

DSC01582.JPG  

DSC01583.JPG  

除了影片用心,海报也设计成足以传世的经典。

DSC01584.JPG  

DSC01585.JPG  

DSC01586.JPG  

DSC01588.JPG   

DSC01589.JPG  

这个屋顶也好经典啊~~~

DSC01590.JPG

DSC01591.JPG

DSC01593.JPG

DSC01594.JPG

我很喜欢这部片,也很欣赏它的海报设计。

DSC01595  DSC01596  

(完)

 

<小提醒>

有兴趣去看展的朋友,如果有中国信托信用卡记得要带著去,现场可以换回一张金马巨星海报;

也有贩售金马巨星访问及金马影史百大电影的专书,我买了后者,定价600现场特价只要450元,可以考虑看看。

 


以前常会想,办展跟看展的意义是什么??

渐渐地发现,看展常常会是个引子,引领著你参与某一个事件、历史、领域或议题,

纵然我们看展前,事先往往没有时间了解它的背景;但看展后,却能让我们有了个大致脉络,接著去参与、去追寻,

于是这次看了金马奖颁奖典礼便非常地有感觉,也就能了解主持人蔡康永对这些影人的介绍跟致敬,是其来有自并赞叹不已。

 

看展,是更加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