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肯定不會。說說我的理由吧!

第一從造價上看,前後一共花了大約3000萬兩白銀,這些錢可以做什麼呢?按當時對英鎊的比例大約在4:1。約750萬英鎊,相當於25打鎮遠或吉野艦。(鎮遠艦造價在30萬英鎊左右)這些錢並不會交到海軍(北洋水師)手上,那不是給自己對手增強實力嘛。

第二錢從那來的,事實上這些錢都是地方上交的賭稅。所以不存在挪用海軍軍費這一說法。

當時朝廷中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認為海軍就是個賠錢貨,開銷巨大,又沒什麼實際作用。所以一直阻撓繼續給北洋水師撥款。結果導致北洋水師窮得連進口炮彈都買不起,只能使用天津兵工廠生產的劣質炮彈。慈禧太后當然比翁同龢等人要精明很多,她知道海軍非常重要,但她卻要借翁同龢這幫人的力量來打壓北洋水師的實際領導人李鴻章。

在慈禧看來,北洋水師要有足夠的力量來保衛大清江山,但北洋水師又不能強大到危及大清江山。因此,慈禧只是希望清朝海軍的實力和日本海軍旗鼓相當就足夠了。而當時清朝除了北洋水師外,還有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四支水師加起來,實力確實和日本聯合艦隊差不多。所以,慈禧就不打算繼續給北洋水師「添磚加瓦」了。與其把錢給李鴻章讓他建設一支過於強大的水師,還不如把錢拿來修建頤和園了。

不過,慈禧千算萬算,卻漏算了一點,那就是朝廷中不同派系間的矛盾會導致在戰場上見死不救情況的發生。

清朝和日本開戰後,日本是舉國之力,全面出擊。而清朝方面,戰爭的重擔卻完全壓在了李鴻章和他的北洋水師身上。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完全充當了吃瓜群眾的角色,廣東水師倒是派了幾艘艦船北上參戰,不過由於兩軍實力相差太過懸殊,這幾艘船也只能算是杯水車薪了。更奇葩的是,山東巡撫李秉衡眼看日軍登陸並搶佔威海衛炮台,他卻找各種奇葩借口不派兵增援。結果導致炮台全部落入日軍手中,北洋水師腹背受敵困守劉公島,最後經歷了悲壯的抵抗後,全軍覆沒。

所以大清還是輸在了內部的權力鬥爭上。


大清朝衰落和滅亡是歷史發展的結果,而不是一座園子可以去決定的。決定大清國運的是當時大清朝的體制而不是一些外在的工程問題。

慈禧修園子前後是清朝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當時洋務運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大清的綜合國力似乎也在漸漸增強。但是這種增強只是一種表象並不長久,只不過在封建專制制度的破樓上粉刷一遍而已。當時大清最應該解決的是現代化問題,而最重要的現代化當屬政治上的現代化。與此同時的日本,則進行了全方位的現代化。甲午戰爭表面時是北洋水師和日本艦隊之間的戰爭其實是清朝和日本改革道路之間的戰爭。甲午戰爭中國清政府完敗於日本。甲午戰敗不是敗在北洋水師而是敗在大清和日本的現代化方向。

根據以往的史學知識我們知道為了修建頤和園,清政府不惜動用北洋水師的專用資金,而北洋水師從建成之日起不僅未添一艦還未添一彈。那麼為什麼清政府可以挪用北洋水師的資金用於修建頤和園呢。難道說只是清政府官員溜須拍馬腐敗無能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之所以敢明目張胆挪用公款根源在於當時政治制度。慈禧為了過生日修園子有錯嗎?我想也未必全錯。一個普通老太太過生日想建套房子頤養天年有錯嗎,沒錯。可是她個老太太不行,因為她的家事就是國事。所以問題不光是慈禧和大臣們,更重要是清朝當時的政治制度。

慈禧挪用北洋水師的資金用於修建頤和園只是加快北洋水師的覆滅,並不是它覆滅的主要原因。所以即使慈禧不修頤和園,大清也會繼續沉淪。


不請自來。

提問者的問題,羅輯思維大概是如果沒有重修頤和園,北洋水師的軍費會被挪用么?北洋水師的軍費不被挪用,北洋水師會輸掉甲午海戰嗎?北洋水師贏下了甲午海戰,大清的國運會改變嗎?

這實際上是三個問題,其實一句話就能夠回答了。當然不會。

首先說,頤和園的工程,當年是醇親王為了慈禧太后早日把權力歸到光緒的手中才重新修建的。目的看似是修淸漪園使為慈禧養老,實際上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在裡面。

換句話講,不是為了修頤和園才挪用海軍軍費,而是為了挪用海軍軍費才修的頤和園。北洋水師的崛起成為了清帝國的一道風景線,但是在封建體制下的清王朝,從上到下都認為這支艦隊不是清王朝的,而是李鴻章私人的。

因此來說,在控制著淮軍之後又掌握著北洋水師,李鴻章的崛起對於皇帝,皇太后來說是個威脅,而且這個威脅要遠比西方列強可怕的多。畢竟,前者一旦造反,清王朝就改名換姓了。所以說,為了能夠減弱北洋水師的實戰能力,自1888年以後北洋水師未添一艦。但這還不算完,還要拿著北洋水師的軍費去修園子。

那麼。這樣的一個行為,對於李鴻章來說是根本無法反駁的。畢竟,這是愛新覺羅的家事,你再多說話,就會越權的。重修頤和園的預算2000萬兩,大部分都是在海軍軍費里出的。

第一個問題,被否掉了。即便不重修頤和園,也會修別的園子,花錢的事,太簡單了。第二個問題,北洋水師的軍費不被挪用,會完全的用在水師建設當中嗎?必然是否定的,我們先排除慈禧干預北洋水師建設這一項,就單說北洋水師內部,貪污盛行,吃空餉,買假炮彈等等。更重要的是,清朝的海軍大臣可不是李鴻章呀,而是日後青雲直上的慶親王奕劻。一提到這個人,基本上就離不開貪污腐敗。慶王爺的愛好就是撈錢,甭管國家建設的怎麼樣,自己先把飯吃飽了才可以。當然了,李鴻章也不是那種海瑞似的清官。所以,即便軍費不挪用,這錢大部分也花不到北洋水師裡邊。

最後,清政府如果贏了甲午戰爭,國運會改變嗎?必然不會呀!日本贏了甲午戰爭,可以玩了命的跟清朝開條件,可中國贏了,能和日本提什麼條件呢?天朝上邦,壓根都不會跟日本要東西。無非就是把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往下壓一點,日本崛起的時間向後錯一些罷了。

無論中國勝敗與否,都不會改變大清亡國的命運。這是封建制度不容於時代潮流,而不是說簡簡單單的一場仗的輸贏就可以決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