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殺離我們很遙遠嗎?

  也許有很多人還不瞭解,其實早在8年前,中國兒童的自殺率就已經位居世界第一。

  尤其每逢開學季,或者在升學期間,中小學生自殺的新聞便層出不窮!

  10 歲的蘭蘭,是一個非常天真的女孩,學習成績優異。但就是因爲學習成績下降了,便選擇在家服毒自殺,令人嘆息。

  今年2月,鄭州市一名12歲小女孩,因寫作業被父親訓斥後從32層跳樓自殺,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幼小的生命。

  我恨你們

  我要自殺,不要救我

  天天作業作業的

  我死了沒事,還有弟弟繼承家業

  ……

  還有上個月的3月19日,杭州餘杭一名14歲女孩,因爲一碗蛋花湯,服下30粒鎮定藥物自殺。幸好當晚有附近的網友,看到這條微博並及時報警,將女孩及時送到醫院,現已沒有生命危險。

  “大不了,洗胃!”

  “我要你們後悔”

  ……

  像這類兒童自殺的事件,生活中真的不在少數,看到這些幼小的生命早早的結束,大樹感到無比心痛。

  然而很多家庭還沒有引起一定的重視,有些人或許會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動不動就要死要活的,逆商太低。

  事實上,孩子遇到挫折就選擇自殺,和錯誤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生命只有一次,爲什麼孩子寧可了結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和家人面對問題一起解決?

  顯然,我們要解決的不是孩子當時發生的問題,而是孩子當時的心裏狀態,壓死駱駝的是那根稻草嗎?是駱駝已經處在崩潰邊緣了。

  那麼孩子也是,自殺是因爲心理防線已經被擊潰,孩子早就有了心理疾病,只是家長一直未察覺。

  那麼我們日常教育中,該如何引導孩子?這些心理問題又是由哪些原因導致的?

  缺少父母陪伴的家庭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裏,有49%的留守兒童受過不同程度的意外傷害,而我國每年大約有5萬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這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

  2015年6月,貴州畢節有四名留守兒童集體喝農藥自殺!當時這則新聞受到很多人關注,還記得4名自殺兒童中,年齡最小的僅有5歲。然而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

  家中明明還有餘糧、有存款,爲什麼這些孩子會選擇自殺呢?其實答案很簡單!

  因爲缺少“愛”!

  爲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受到更好的教育,有多少父母正在拼命工作、拼命掙錢。有些人甚至已經3年沒有回過家,他們記得孩子的愛好,知道孩子的學習成績,可卻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陪伴孩子!

  貴州畢節的四兄妹,因爲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陪伴,即使家裏有4個人,但內心卻非常孤獨,性格變的越來越孤僻。在缺少“愛”的環境種成長,讓他們有一種被拋棄、被遺忘的感覺。

  這讓不喜歡與人交流的他們,只能用自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父母的陪伴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教會孩子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讓孩子能夠樂觀自信地成長!

  打罵孩子的家庭

  生活在舊社會的父母,都堅信一個原則:“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一頓就好了!

  的確,打孩子是能夠讓孩子快速屈服,讓孩子變“聽話”。但,這種“棍棒教育”一旦消失,孩子曾經犯的那些錯又會變本加厲的找補回來!

  而且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下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易怒易衝動的極端性格。

  我曾經看到過一段少年犯的審訊記錄:

  少年從小在父親的打罵下成長,在父親身上少年看到了一個野蠻暴力的世界,並堅定地認爲這個世界就是誰強誰說了算的世界。

  長大後的他不再束縛於父親的管教,跟着朋友到處打架鬥毆,最終犯下大錯,再一次打架中,犯下故意殺人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模仿家長的行爲,孩子長大後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作爲新時代的父母,應該摒棄那些“不打不成器”的舊觀念。

  爭吵不斷的家庭:

  還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隔壁搬來一戶新鄰居,從他們搬來之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家總是在爭吵,從早上應該喫什麼,到誰去接孩子放學等等。

  他們家好像永遠都在爭吵!

  鄰居家的妹妹,在他們每次吵架的時候,就躲在門外偷偷地哭,她對我說:

  每次父母吵架的時候,她都很害怕,總覺得是自己犯錯了父母才吵架的,每次聽到媽媽說:“要不是因爲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她的心裏就充滿了愧疚,就會想:要是沒有我該多好,要是我死了他們是不是就不會吵架了!

  關於父母吵架,我想說:世界上沒有不吵架的夫妻,但要儘量避免當着孩子的面爭吵。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長期伴隨着父母的爭吵,家庭面臨一種隨時都會爆發爭吵的狀態。孩子的內心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容易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生活在這種環境的孩子,常常會很自卑、缺乏安全感。

  作爲家長的我們一定要記得常和孩子溝通、聊聊心事。不要等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再追悔莫及!

  孩子的成長終歸離不開家庭,他的品質、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狀態都是在家庭中萌發的。而良好的家庭環境就像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土壤,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滿足他的心理需求,所以這需要父母共同經營一個溫馨、幸福的家,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