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安光系

  倫敦的四月,算是這個城市最美的季節。

  這幾天,我正在帶14個從國內前來倫敦學習攝影的學生。四天時間裏,我們走訪博物館、美術館,欣賞《歌劇魅影》音樂劇,漫步在倫敦的各大公園和泰晤士兩岸。不一樣的文化與歷史,讓這個年紀、職業完全不同卻有着共同愛好的羣體,興奮不已。

  短短幾十年,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解決了喫飯問題之後,腰包鼓起來的尋常百姓,也開始走出國門,一邊旅遊,一邊學習國外特別是西方社會的文化。

  昨天是他們離開倫敦到英國其它地方旅遊的第一天,我也得以休息。沒想到,在晚上剛喫過飯,就看到遠在海峽的另一岸巴黎聖母院着火的消息。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18時50分,聖母院發生重大火災,造成尖頂與建築主體中後部倒塌。火災原因目前正在調查之中。

  心裏一沉,這一晚再也高興不起來。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的教堂,毀於一旦,這不僅僅是法國的災難,也不僅僅是宗教界的災難,它更是我們全人類的災難。

  01

  今年2月,英國孩子們放假一週。工作上不忙,帶着一家人從倫敦的國王十字街乘歐洲之星火車,至法國的巴黎北站。

  第二天全家人蔘觀巴黎的第一站,便是巴黎聖母院。愛人在它門前的廣場上給兩個孩子拍合影,我趁機拍下門前的照片和視頻。無疑,這裏和盧浮宮裏、艾菲爾鐵塔、凱旋門成爲人們到巴黎拍照最多的景點之一。

  法國巴黎聖母院(圖/安光系)

  提起哥特式教堂,就會讓人想到石頭的簡樸之美。巴黎聖母院門前的建築上方,一排排石刻的聖徒和天使,似乎要衝向天堂。而一排排該死的人們似乎該送下地獄。畫面的中間,最顯眼的地方,依然是一個女性抱着孩子。那孩子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望着前方,熟悉藝術的人很快就會知道,世界上也只有一個耶穌,纔會有此動作。

  由於我們並不熟悉當地的文化,此前也並沒有做過所謂的旅遊攻略,看人們排隊,才知道里面是可以免費參觀的。於是,一家人也跟着一起排隊,幾分鐘之後便進入了教堂。

  進入教堂,才發現這座長128米寬40米的教堂與全世界其它地方一樣,顯得略爲昏暗,整個教堂裏的光線,主要來自於四周帶有各種玻璃裝飾人窗戶。資料顯示,其穹頂達33米寬。前行幾步,就會發現有兩排板子,上面放着一大片燭火。

  教堂中央,是一排排椅子。來來往往的遊客坐在那裏,聽站在那裏的牧師演講。與當時當地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有關,教堂裏的藝術品,也都是祭壇畫。百姓多爲文盲時,當年教會唯一能推行的藝術手段就是祭壇畫或雕塑。相比較文字,繪畫或雕刻更容易讓這些人懂。

  法國巴黎聖母院內部場景(圖/安光系)

  環顧四周,挨着牆體,有許許多多的小空間。邊上都放有點燃的蠟燭。空間裏面,多是擺放着各種各樣的雕塑或油畫。沿着牆體朝前走,竟然發現了有一箇中華聖像區域,裏面擺放着中國面孔的一些雕塑或畫像。

  整個參觀,大約有30分鐘。

  02

  巴黎聖母院好在什麼地方?顯然,它是人類的最重要的精神遺產。換句話說,如果它萬一遭到毀壞,會對我們哪方面造成損失?

  如果從宗教文化的角度來理解,它當然是一個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自古以來,宗教當然是這個社會最重要的財富。有了它,西方社會的人們生活才能安定,社會才能更穩。作爲當地人心理上的一個標誌或依賴,巴黎聖母院的損壞,會在法國人甚至是世界人們心中,少了一個精神上的支柱。

  此外,它還是一個建築博物館。這個哥特式建築,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羣裏,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這個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峯與末期的建築風格,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爲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在網上搜集信息後得知:哥特式大教堂等無價建築藝術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哥特式建築的研究也是主教座堂、教堂的研究裏很重要的一部分。

  從類文明的角度上來講,它還是一個博物館。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而在聖母院門口外的聖母院廣場中,有個原點(Point Zéro)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裏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具有屬於法國文化中心點的象徵意義。

  而聖母院法文原名中的“Notre Dame”原意爲“我們的女士”,指的是耶穌之母聖母瑪利亞。此外,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與其它同名。

  從建築考古學的教角度來講,教堂的損壞是世界上的重要損失。

  哥特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爲高聳削瘦,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祕、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資料顯示,1160年時,巴黎主教昴熙斯·德·蘇利(Maurice de Sully)發起教堂的重建計劃,並於1163年時埋下第一顆基石,象徵教堂開始興建。

  法國巴黎聖母院外部場景(圖/安光系)

  之後,屬於唱詩班席結構的一部分,開工後教堂的修築速度非常快,因此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獻出了新的祭壇之後,聖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之後聖母院一共更換了四位姓名不可考的建築師,逐漸將哥特式建築招牌的肋拱式大跨距穹頂完成,教堂雙塔造型的正面(Fa?ade)一直到進入13世紀以後、在第三任建築師的手上才動工,並在1220年代時,由第四位建築師與艙頂部分接合、一同完成。

  它當然是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標誌之一。遭此劫難,也是人類重要的損失之一。

  03

  宗教文化在西方爲何如此重要?在英國生活了八年多時間,我對此則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中國的孩子主課是語數外,而曾在英國讀初中的女兒也有三門課:數學、英語和宗教文化。

  在女兒當年的考試大綱裏,我曾看到了對於女兒這樣年紀的學生,英國的教育部門希望他們達到什麼樣的要求。這其中的內容包括:他們該如何理解世界?世界在他們眼裏,該是什麼樣子?

  這門宗教文化課,其中有許多問題需要學生來解答。正如我們以前寫文章所解釋的那樣,這門課並不是讓學生去信宗教,而是去掌握各種文化知識,多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以便未來更好地與不同的人相處。其實這門課,有點兒像我們國內的文化課。這門課包括以下三個問題。

  應該如何對待動物?

  關於這部分內容,考綱首先需要學生知道動物和人的區別在哪裏,它們的存在有什麼樣的價值?動物有哪些地位?它們應該有哪些權利?

  其次,學生們需要知道當下社會,對動物的使用和濫用的相關知識及其討論。具體需要學生自己來表達觀點:把動物關在動物園裏合適嗎?我們是如何對待野生動物的?把動物當作人類的夥伴、讓動物來運輸貨物或爲人勞動合適嗎?工業化種植、養殖並屠宰動物、喫肉、喫素及素食主義者會產生哪些問題?把動物當作一種戶外運動的方式,如打獵和鬥牛等合適嗎?用動物來獲利,如利用動物的皮毛和販賣象牙,你如何理解?用動物做試驗,修改基因和克隆動物,道德嗎?

  孩子需要用宗教態度來面對以上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還需要解釋保護動物權利以及保護瀕臨滅絕的動物物種的意義。

  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 現場濃煙滾滾塔尖坍塌

  閱讀這樣的大綱,我自己也在反問:當年在我的成長中,是不是缺了這樣一課,來讓我們反思自己和動物、自然的關係?即使是在當下,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動物?諸如此類的話題永遠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思考。

  當然,進行思考的不應該僅僅是孩子,包括我們在內的成年人,也應該參與進來。

  在英國,即將考這些題目的,是一個15歲左右的孩子。英國的中學,需要知道一個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因而他們的教育,永遠要讓孩子有批判性思維,要孩子去質疑和批判這個世界。他們看重的,不是孩子們的統一答案,而是他們五花八門的理解。

  這個世界,真的是屬於他們的。

  如何理解戰爭與和平?

  考試大綱中,還涉及女兒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戰爭與和平的理解。

  考綱需要孩子解釋戰爭產生的原因,也要他們舉一個最近發生的戰爭衝突的例子。同時,還需要解釋和平、公正、生命的尊嚴與戰爭之間的關係。

  比如:和平主義的意義是什麼?爲什麼一些宗教信仰者被認爲是和平主義者?爲什麼信宗教的人會相信他們自己是在爲和平而努力?他們關於戰爭與和平的理解是什麼?爲什麼信宗教的人也會去參戰?爲什麼他們會相信“正義的戰爭”?

  法國巴黎聖母院內部場景(圖/安光系)

  關於戰爭災難的問題有:戰爭會帶來哪些災難?像難民及傷殘人員這樣的戰爭受害者,該怎麼樣去幫助他們?該如何描述幫助這些人員的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這樣的機構?它們具體的工作職責是什麼?起什麼作用?

  此外還有這樣的問題:聯合國、北約及一些維和部隊,它們的職責是什麼?恐怖主義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

  最後,孩子們還需要討論有關反對大規模殺傷武器和核武器的爭論,核擴散意味着什麼?

  如何理解公正與偏見?

  這門人人必修的文化課,還要孩子們來探討另一個選題:公正與偏見。

  偏見的成因、來源是什麼?包括被忽略、陳規陋習、代人受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媒體對人們的影響等等在內的不公待遇,以及不同的個人經歷和不公正的社會環境,都有可能造成社會不公,從而形成這個社會的受害者羣體。

  孩子們需要知道這些最基本的知識。

  此外,他們還需要知道社會不公具體有哪些方面。比如,宗教、種族、膚色、性別、年紀、殘疾、階級劃分、生活方式和長相,都有可能帶來社會不公。不僅要求他們知道,還需要描述並解釋它們。

  法國巴黎聖母院內部場景(圖/安光系)

  最後,孩子們還要知道包容、公平、和諧、個人價值的觀念,更需要了解社會不公和歧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和影響。他們還要知道並描述甘地、馬丁·路德·金等人,是如何與不公抗爭的。

  一個又一個問題,讓孩子開始理解這樣一個複雜的世界。我很高興女兒能和英國本地的孩子一道,不是墨守成規地背答案,而是用她自己的知識和理解,來回答她眼中的世界。

  這門課,教會了孩子們去思考、去分析,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更重要的是,答案不唯一的,你永遠背不出一個高分的答案。

  一門初中孩子的宗教文化課,足以展現了西方社會在孩子們教育上,下了多大的功夫。他們教會的,其實是讓他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讓社會穩定的方式。同時,也在利用宗教文化,教會他們與自己相處的方式。

  遇到困難,我們的父母,永遠在告訴我們要堅強。如何堅強,他們從來不告訴我們。其實,他們也沒有受過類似的教育,無法告訴我們。

  西方孩子的這一門宗教文化課,補上了中國孩子所欠缺的。

  所以,至少在英國和歐洲其它國家,一個城市最好的建築,當然給了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教堂。這些,全是屬於人們精神層面的東西。對西方社會的人們來講,一個教堂,當然起到了安撫人心的職責。

  現在,一座教堂的毀壞,足以讓法國人在精神上遭受重大損失。

  04

  巴黎聖母院被燒,爲什麼也是中國人的損失?

  任何人類的財富,並不僅僅屬於哪個地方。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次重要跨越,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步子。

  春節前後,我曾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當講解員。一批一批的中國遊客來,不僅僅去看中國文化,他們還會去聽我講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文明進程。比如,兩河流域的文明,古希臘和古埃及的文明等。多數情況下,遊客們對於人類文明的渴望,不亞於對中國文明的渴望。

  法國巴黎聖母院內部場景(圖/安光系)

  人類歷史上的精神財富永遠在爲全人類所有,而不僅僅是爲了哪一個人或地區所有。一個地區的博物館,它擔負起不僅僅是教育本國國民的職責,它同時還必須擔當起教育世界民衆的責職。正因爲如此,已經有着260年開放歷史的大英博物館,今天一直堅持不收門票。

  作爲中國人,當然也有理由從人類的任何一個重要的文明進程中,得到自己的啓發。同樣,巴黎聖母院也是人類文明極爲重要的一個博物館或教堂,它同樣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我們學習世界文化的意義,是慢慢培養自己的價值觀。培養價值觀的目的,是慢慢形成自己的人格。一批一批的中國遊客能走出來,跟一個個人類精神聖殿靜靜地對話,便是進步。

  半夜,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看當時參觀過程中所拍下的照片和視頻,讓人有無限地感嘆。有一張照片,是我兩個孩子的合影。年僅17歲的女兒緊緊摟着她只有5歲的小弟弟,站在巴黎聖母院的廣場前面。年幼的他們並不知道,那次之行,竟成了他們人生中的一件幸事。他們觀看並感受了這座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自昨日起,世上再無完美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顯然屬於整個人類。它是人類最優秀的財富之一,它顯然是我們的精神殿堂,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應該雙手合十,爲這座800年曆史的教堂遭此大劫,祈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