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翻譯自TANK ENCYCLOPEDIA,原文作者Marko Pantelic

本文中指向Tank Encyclopedia的鏈接為原作者添加,其它鏈接為譯者添加以輔助閱讀;本文中標識了「原注」的注釋為原作者添加,其它注釋為譯者添加以輔助閱讀。

由於總所周知(得了吧,沒有VPN)的原因,譯者無法獲取原文中的配圖,故本文中出現的配圖都是譯者本人自行插入的。不過我敢肯定和IV號殲擊車有關的能和原文有很高的契合度。

另外,正如德軍一團亂麻的裝備命名一樣,本文作者在原文中也亂用了Tank Hunter,Tank Destroyer,Panzerjager和Jagdpanzer等名詞,因此在本漢化版本中也出現了驅逐戰車,坦克殲擊車,坦克獵人等名詞。事實上,考慮到作者在原文中有幾處前後文不統一和毫無文學性的描述,這很有可能是一篇沒校對完的文章。

(在旁邊有步兵的情況下就不要把身體探出坦克了,比如上面那兩位,其中持望遠鏡的那位很可能捏他自武裝黨衛隊第12裝甲師的一位曾擊毀36輛盟軍坦克的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於1944年12月17日阿登戰役期間被一名美軍狙擊手擊斃,死因是探頭觀察。)

Panzer IV/70 (V) 產量:930-950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開發了大量不同的驅逐坦克設計方案。其中一些是倉促設計成並投入生產的,一些是臨時進行改裝的應急之策,還有一些是專門以驅逐戰車的角色被設計出的。IV號殲擊車正是最後者的典型例子,它具有良好的裝甲防護,並裝備了一門威力強大的火炮,最終,被低調的證明為是一種致命的武器。然而在1944年這種車輛在歐洲戰場上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因為其生產開始的日期過晚,而最終導致實際到達戰場的數量並不多。

一輛隸屬於漢森戰鬥群(KG Hanse)的IV號驅逐戰車,波托(Poteau),1945。也就是那位著名的機槍男隸屬的部隊。圖片來源於worldwarphotos.info。

最初的驅逐戰車設計

在戰前,著名的德國指揮官海因茨·古德里安就預言了對具有高度機動性的自行反坦克車輛的需求,這種車輛後來被稱為Panzerjager或Jagdpanzer(原註:坦克殲擊車或殲擊坦克 tank destroyer or hunter)。根據德國的軍事術語與概念,「Jagdpanzer」和「Panzerjager」這兩個術語本質上意義是相同的。然而,戰爭結束後,Jagdpanzer一詞將用於描述封閉式的坦克殲擊車,而Panzerjager將用於描述開放式的坦克殲擊車。

在1940年3月,這種車輛(即上文古德里安描述的車輛)第一次被製造出來。4.7 cm PaK (t) (Sfl) auf Pz.Kpfw. I,今天通常稱之為I號坦克殲擊車(Panzerjager I)。它或多或少是一個簡單的即興創作,使用改裝過的I號B型坦克底盤,並安裝一門4.7cm PaK (t)(即vz.36)與一個較小的炮盾。後來,在對蘇聯的進攻和在北非的戰鬥中,德國軍隊變得更加需要有效的反坦克車輛。7.5cm PaK 40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種火炮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機動性。

於哈爾科夫作戰的一輛來自SS-Pz.Jg.Abt.2的黃鼠狼,可以觀察到它和乘員的高度對比。圖片來源於DishModels.ru上對帝國師的介紹,原文可是俄語啊。

對於機動反坦克車輛的需求導致了「黃鼠狼」系列的開發,該系列基於幾種不同的坦克底盤,並裝備了強大而高效的反坦克炮。繳獲的坦克和其他車輛也將為此目的重新使用[1]。1944年,裝備有一門優秀的88mm Pak 43的犀牛坦克殲擊車投入生產。但這些載具大多是匆忙設計並製造的,儘管它們可以勝任其任務,但並非完美。這些車輛的製造是基於不同的坦克底盤,並在一個開放式戰鬥室中安裝一門射界有限的火炮而成。它們面對的兩個主要問題是使得車輛本身難以偽裝的高度,以及普遍缺乏的裝甲防護。

德國的步兵支援用自行突擊炮,Sturmgeschutz,或簡稱為StuG(原註:基於III號坦克)被證明在用作驅逐坦克時具有巨大的潛力。他們的裝甲防護相對較好,外形較低,可以裝備有較長身管的7.5cm火炮。批量生產的StuG III Ausf.G裝備有一門較長的7.5cm火炮(原註:L/48),能夠有效地對抗戰爭結束前幾乎所有的盟軍坦克。同時,StuG也比任何德國坦克更容易製造。1942年,一個為StuG裝備更優秀的火炮和裝甲的計劃被制定出來。這些最終導致了1944年後期Panzer IV/70 (V)的發展。

Jagdpanzer IV的早期開發

Panzer IV/70 (V)的故事實際上開始於1942年9月,當時軍械局(Waffenamt)要求開發一種新的突擊炮設計——Neuer Sturmgeschutze(原註:或「Sturmgeschutze neue Art」,視來源而定)系列。它將裝備一門7.5cm KwK L/70,並有著100mm正面裝甲,和40至50mm側面裝甲的保護。高度應該儘可能的低,最高時速應達25公里,重量不得超過26噸。根據原計劃,原本應開發一種全新的底盤,但由於缺乏工業能力,改為選擇IV號坦克的底盤。1942年,許多基於StuG III設計的新型驅逐戰車進行了測試。與此同時,Alkett公司測試了在IV號坦克底盤上安裝StuG III上部結構的設計,該底盤裝備有7.5 cm L/70(原註:Gerat No.820)。其中一輛原型車還裝備有一門10.5cm的火炮,甚至有人提議測試安裝一門88mm的火炮。由於這一修改被證明有些複雜,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不可能進行量產,因此需要一種新的解決辦法。也有人提議將III號、IV號和VK16.02的一些部件組合起來,但是沒有任何結果。

更多的精力被用於全新的設計(原註:基於IV號H型的底盤),在1943年早期由Plauen的Vogtlandische Maschinenfabrik AG(原註:VOMAG)進行,命名為Gerat No.821。木製模型在1943年5月完成,而最終的原型車也在同年年底完成。阿道夫·希特勒本人相當喜歡新的IV號驅逐戰車設計,並下令儘快開始大規模生產。

正如已經提到的,IV號殲擊車的設計基於IV號的坦克底盤,炮塔和半個車體被移除並替換為一個更簡單,容易建造,但具有高度傾斜裝甲的車體。後面的發動機艙幾乎是一樣的,只有很少的變化(原註:發動機也是一樣的),但原先計劃的武器和裝甲必須改變。7.5cm L/70的火炮數量不足,因此只能使用較短的L/48。前裝甲最厚處為60毫米,而不是100毫米,但由於是傾斜裝甲,這仍然提供了良好的保護。

兩輛被遺棄的IV號殲擊車,上普萊斯,1945年3月25日。相當奇怪的是兩車在平原上,以相反的方向被遺棄,且較遠處的IV號殲擊車在炮管上似乎系了一根白色布條。圖片來源於worldwarphotos.info。

一般來說,這種車輛或多或少具有與已經生產的StuG III的反坦克型號(如F型和G型)相同的作戰定位。他們都裝備有相同的火炮,但IV號殲擊車有一個更有效和更簡單的裝甲設計。儘管IV號殲擊車是一種有效的坦克殲擊車,但它卻可以被認為是浪費時間和資源,因為StuG III具有相同的能力,並早已投入生產。甚至連裝甲兵總監海因茲·古德里安從一開始就反對新型的IV號殲擊車,因為它與StuG III非常相似,而且消耗了大量必要的可以用來生產IV號坦克的資源。

IV號殲擊車在1944年1月至8月生產並製造了769至784輛。由於擁有更好火炮和裝甲的Panzer IV/70 (V) 已經準備生產,生產在8月停止了。

Panzer IV/70 (V) 的發展歷史

在1944年1月下旬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希特勒本人敦促了在未來發展並裝備使用更強大的7.5cm L/70火炮的IV號殲擊車的計劃。該任務由Vomag負責實施和實現。一輛IV號殲擊車的原型車(原註:序號320162)被重新設計並裝備了7.5cm L/70 StuK 42 (原註:SturmKanone)(原註:也被稱為Pak 42 (PanzerabwehrKanone)火炮),它的正面裝甲從60毫米增加到80毫米並用於1944年初的測試。這些試驗證明,在Jagdpanzer IV上安裝新型火炮是可行的,而且沒有重大的問題。

1944年4月初,這輛原型車的照片被展示給希特勒,1944年4月20日 (希特勒的生日),這輛原型車被展示給了他。希特勒對這種車輛感到相當興奮,並立即下令開始大規模生產並每月製造約800輛Panzer IV/70 (V)。這些數字從未實現,最大的月產量僅為185輛。

與此同時,Alkett公司試圖通過使底盤的整個上層結構設計更簡單、更易於生產來增加產量。這種車輛被命名為Panzer IV/70 (A),但最終只建造了278輛。

1944年7月,希特勒下令終止IV號坦克的生產,改為生產Panzer IV/70 (V)和Panzer IV/70 (A),因為IV號坦克已經達到了改進設計的最高水平,而且幾乎沒有能夠改進其整體性能的選擇。整個轉換過程將於1945年2月完成。但由於德國軍隊缺乏足夠數量的作戰坦克,這一命令從未得到充分執行,而直到戰爭結束,IV號坦克仍然在生產中。

一輛被美軍繳獲的Panzer IV/70(A),Rudlin,1944。請注意前面4組負重輪都替換為了鋼輪,這一點將在下面詳細解釋。圖片來源於worldwarphotos.info。

Panzer IV/70 (V)名稱的由來

根據希特勒在1944年7月18日的直接命令,這輛車被正式命名為Panzer IV lang (V),大寫字母「V」指的是這種車輛的製造商和設計者Vomag。為了避免與IV號坦克和先前的L/48坦克殲擊車 (此處使用的是tank hunter)版本有任何混淆,前線的德國軍隊將這種車輛稱為「Panzer IV/70 (V) 」 (原註:數字70代表炮管的長度),這一名稱甚至在1944年11月被陸軍軍械局正式採用。在一些資料中,這種車輛也被稱為Jagdpanzer IV/70 (V)。根據一些資料,由於這種車輛的速度和機動性較差,坦克乘員給這種車輛取了「Guderian Ente」 (原註:古德里安的鴨子)的綽號。應該指出的是,在德語中,「Ente」不僅指鴨子,同時還有尿壺的意思,這也被認為是Panzer IV/70 (V)獲得「Guderian Ente」名稱的原因。

詳述

在視覺上,Panzer IV/70 (V)與之前的Jagdpanzer IV外觀幾乎相同,最明顯的區別是主炮的長度和增加的行進鎖 (travel lock)。Panzer IV/70 (V)採用了IV號坦克的底盤 (原註:部分是H型,但主要是J型),這在很大程度上沒有改變。

車體的前部被重新設計使其裝甲的傾角更大。變速器和兩個轉向制動器的檢查艙口仍然保留,但艙口是方形的,並且相較於IV號坦克上的更小。在Panzer IV/70 (V)的生產過程中,拆卸了制動檢查艙口上的進氣口。

懸掛和運行裝置與原來的IV號坦克相同。它們由每邊各八個負重輪組成,並由四對懸掛驅動。主動輪和誘導輪各2個,托帶輪共8個。在後期的生產過程中,每邊托帶輪的數量被減少到3個,並改為鋼材製作。由於這種車輛的前部很重,前兩個負重輪很容易磨損,有時甚至出現故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從1944年9月開始,大多數車輛都要裝備2個 (或更多)鋼製負重輪和內部的彈簧輪。從1945年2月/ 3月起,在一些車輛上,誘導輪被一種更容易製造的鑄件所代替。離地凈高 (ground clearance )增加到40厘米。如果需要,普通履帶可以用更寬的「東線履帶」 (原註:Ostketten)取代。[2]

一輛芬蘭博物館中的IV號坦克,圖中文字從左到右分別是主動輪,負重輪,誘導輪和托帶輪。圖片來源於注釋2的那篇文章。

發動機依舊是是邁巴赫HL 120 TRM,並可以產生265 hp@2600 rpm。發動機艙的設計沒有改變。最大速度為35公里/小時(原註:越野時為16公里/小時),其作戰半徑為(原註:470升燃料)210公里。從1944年9月起,這些車輛配備了新的尾氣抑制器 (flame dampening exhausts)和消聲器 (原註:flammentoeter)。發動機艙和乘員艙被具有防火和氣密功能的裝甲防火牆隔開。為了避免任何火災事故,在發動機艙內安裝了自動滅火系統。

Panzer IV/70 (V)新設計的上層結構通過簡單的傾斜裝甲設計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上層結構的傾斜角度提供了更厚的等效裝甲,也增加了跳彈的幾率。這樣,就不需要更仔細地加工裝甲鋼 (原註:如III號或IV號坦克)。此外,使用面積更大的一體式金屬板以避免大量焊接,車體本身更加堅固,也更容易生產。Panzer IV/70 (V)的車體上層結構的製造材料為Witkowitzer Bergbau和Eisenhütten製造的表面硬化鋼板 (原註:Type E 22)。

Panzer IV/70 (V)底盤前裝甲的上部厚80毫米,角度45°,下部板厚50毫米,角度55°。側面裝甲為30毫米,後部為20毫米,底部10毫米。車體乘員艙底部有額外的20mm裝甲。而上層結構的正面裝甲厚80mm,角度50° (原註:或根據某些資料來源為40°),側面裝甲40mm,角度60°,後部裝甲30mm,頂部20mm。發動機艙的設計和裝甲沒有改變,四周的裝甲為20mm,頂部裝甲為10mm。額外的5mm厚裙板發動機艙兩側提供了更多的保護。

額外的5mm裙板(原註:Schürzen)可以被裝備來保護車輛的側面。但實際上,它們很少可以長時間保持懸掛在車輛側面的狀態,並且,相當多的情況是在作戰中脫落。由於材料短缺,到1944年底,硬金屬絲網板(原註:Thoma Schürzen)被用來代替裝甲。它們更輕,更容易製作,並且,相當多的資料聲稱,它們提供了與裙板相同水平的防護。人們經常說,裙板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阻擋聚能裝葯武器,但它們實際上是為了對抗蘇聯的反坦克步槍。此外,Steven Zaloga在《Bazooka vs. Panzer》[3]中指出,美國第一裝甲集群(American 1st Armored Group)在Sarrebourg地區的一個單位測試了火箭筒對一輛裝備有類似於Thoma Schurzen的剛性絲網板的IV號坦克的殺傷能力。測試表明,金屬絲網板沒有提供任何可以阻擋聚能裝葯武器的保護。

被美國第四裝甲師的某輛坦克一發入魂的121號三號突擊炮,Bitburg,德國,1945年2月27日。圖片來源是注釋3的那本書。

另一個保護措施是用於對抗磁性反坦克雷的防磁裝甲,但這種裝甲的使用在戰爭後期被放棄了。

Panzer IV/70 (V)坦克殲擊車的主炮是7.5 cm StuK 42 L/70,也被稱為7.5 cm PaK 42 L/70。這種火炮同豹式坦克使用的火炮非常相似。7.5 cm StuK 42 L/70的俯仰角為-5°~ +15°,射界為20°。主炮沒有被安裝在車體的正中心,而是被移到較右側20cm處。一個80mm厚的鑄造炮盾為火炮的額外保護。主炮由Gustloff-Werke (原註:魏瑪)和?koda (原註:皮爾森)製造。油氣平衡裝置被安裝以保證更好的火炮平衡,同時,一個鐵質的平衡塊被安裝在緩衝器的末端。為了避免在移動時損壞主炮,一個沉重的行進鎖被手動安裝在主炮上。為了自由使用火炮,火炮操作員只需要略微抬高火炮,行進鎖就會自然落下。這允許了乘員組在面臨戰鬥時得以作出快速反應,也避免了需要乘員組離開車輛進行手動操作。

主炮沒有配備炮口制動器。首批生產的IV號殲擊車有裝備炮口制動器,但是在戰鬥中,由於在射擊過程中產生了煙霧,乘員組經常拆除會降低可見度,更重要的是將車輛的位置暴露給了敵人的炮口制動器。從1944年5月,炮口制動器停止了生產,而在那之後的Panzer IV/70 (V)也就沒有裝備了。由於火炮和整體彈藥都需要很大的空間,Panzer IV/70 (V)的內部非常狹窄,備彈量只有55發(原註:或60發,取決於資料)。其中穿甲彈34發(原註:PzGr 39/42或40/42),高爆彈21發(原註:SpGr 42)。彈藥沿車體內部兩側的彈藥架儲存。

參考

  1. ^例如在鋼鐵之師中出場並在英雄連一代中作為德國常規部隊的獎勵部隊的「Geschutzwagen」,即是對法制車輛的改裝,被稱為7.5cm Pak40(SF) Auf Geschutzwagen 39(f),或Marder Hotchkiss。在這篇文章中有部分提到。 https://www.gamersky.com/zl/academy/201706/912535.shtml
  2. ^關於車輪的問題詳細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 https://www.douban.com/note/686468692/
  3. ^書可以在這裡看到。 http://www.doc88.com/p-3993568387528.html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