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您覺得這篇文章很棒,請分享在朋友圈吧!

免責申明:本空間所有資料都來源於網路收集,以供給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微信服務平臺所列資源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本平臺立刻刪除!

隨著規模化豬場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養豬行業越來越規範。當前國家關於動物疫病的防控以預防為主,因此疫苗的使用量一直在增加。越來越多的養殖者意識到豬羣免疫後抗體水平監測的重要性,許多大型豬場紛紛成立自己的實驗室進行抗體檢測,而規模較小的豬場只能採樣後送到具有相關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小編在工作中發現有些養殖戶的採樣及送樣工作不規範,導致最後的檢測結果不可靠。因此,蒐集相關資料編寫下文,希望可以給廣大養豬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首先是樣本的選擇,為了保證檢測的結果能真實反應實際情況,一定要堅持隨機採樣的原則,最少採集8頭份。應在免疫後14-30天進行採血,採血方法常見的有耳靜脈採血法和前腔靜脈採血。耳靜脈採血比較費時費力,小豬更難採到滿足檢測量的血液,且血樣不衛生容易產生污染,因此不推薦使用該方法。前腔靜脈採血需要熟練掌握操作技巧,小編將收集到的技巧整理如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該方法。

1. 選取合適的針筒和針頭。針筒一般為5ml規格的一次性針筒。由於豬的大小不同,前腔靜脈的深淺不一樣,要求使用的針頭是不一樣的。針頭太短,刺不到前腔靜脈;針頭太長,則可能刺穿前腔靜脈,同樣採不到血。公母豬宜選用16# 50mm針頭;30kg以上的中大豬,宜選用12# 38mm針頭;10-30kg小豬,可選用9# 25mm(一次性注射器常配的針頭);10kg以下乳豬,應選擇9# 20mm針頭(一次性注射器所配的另一種規格的針頭)。

2. 豬只的固定。公母豬用保定繩固定,要求儘可能吊得高一點,使豬的頭頸與水平面呈30度以上角度,這樣,即方便採血人員察看採血部位,又使前腔靜脈向外突出,靜脈血充脹。20kg以上的中大豬,由1-2個飼養員用捉豬器(或保定繩)拉住,頭昂起,偏向右側;20kg以下的小豬,可以將小豬仰面保定,全身成一條直線,前肢上抬,這樣在胸前部會出現左右兩個明顯的小窩。

3. 找準下針部位。豬的前腔靜脈,越往頭部越淺,但也越細;越靠胸部越粗,但越深。所以,採血應選擇適當的部位。小豬取血的部位太靠前,血管太小,很難扎中,而且扎中了也很難抽到血液,所以,小豬的採血部位應稍靠後。中大豬和公母豬血管比較大,往後太深,針頭夠不到血管,所以,應略靠前。20kg以下的小豬應採兩前肢與氣管交匯處,公母豬和20kg以上中大豬可選頸部最低凹處。

4. 下針和抽血。小豬:對準以上描述的部位,用針垂直刺入。拉緊針筒活塞,若針頭扎中前腔靜脈,可見到血液自血管源源流出,抽取所需的血量即可。如果抽不到血液,說明針頭沒有扎中,可上下移動針頭,直到針筒中見到血液流出為止。公母豬和中大豬:對準下針部位,使針頭偏向氣管約15度方向下針,拉緊針筒活塞,若扎中,可見血液流出。如果見不至血液流出,說明沒有扎中,有可能是前腔靜脈較深,可用手頂緊針筒,使針頭扎深一點。若仍採不到血,可以把針頭往後稍退,或左右搖擺針頭,直到有血液流出為止。實際上,操作熟練後,針頭有沒有扎中,憑手是可以感覺得到的,當針頭扎破靜脈壁時,可以感覺得到輕微的」卜」的一聲。採血完成後應記錄好血樣的基本信息,如單位名稱、編號、豬別、採血日齡等,最後消毒注射器。

5. 採集到的血液盡量避免劇烈的振蕩,防止溶血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採集到的血液在25-37℃ 下,留有約血量1/3體積的空氣,傾斜放置2-4小時,剔除血塊後,3000轉離心10分鐘,分離血清冷藏或-20℃保存,避免反覆凍融。缺乏相應條件的,可以直接送全血。無論是血清還是全血在送檢途中一定要保證低溫,運輸過程中一定要放置冰袋(凍成冰的礦泉水瓶也是很好用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