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積液是指腹腔內遊離液體的過量積聚,是一種體徵而並非疾病。正常腹腔內有少量液體,一般不超過50ml,任何病理狀態下腹腔內液體量超過200ml即爲腹腔積液。

由於引起腹腔積液的病因甚多,無論腹腔積液呈漏出性還是滲出性,均可因多種疾病而引起。因此,遇到腹腔積液患者時,應儘快確定其性質,繼而積極尋找病因。只有針對病因治療,腹腔積液才能減少或消失。

明確腹水爲首要

少量的腹腔積液一般無明顯的症狀與體徵,一般1500ml以上纔會引起較明顯症狀與體徵,而腹脹爲主要症狀。其他症狀有腹痛、乏力以及原發病症狀等。當腹部明顯膨隆、橫膈擡高、胸廓活動受限時,還可出現呼吸困難。

診斷一般較容易,除詢問症狀外,準確和全面的體格檢查格外重要。要注意的是,巨大卵巢囊腫或其他囊腫(如脾臟、腹膜後、胰腺等)、巨大腎盂積水、肥胖、腸脹氣等容易誤診爲腹水,需注意鑑別。

腹腔內積液超過1000ml,腹部叩診有腹部移動性濁音,大量腹腔積液時可有液波震顫。但如果腹腔有粘連,腹水可被包裹分隔,這時可不出現移動性濁音。

少量腹腔積液可借超聲和腹腔穿刺檢出,超聲示肝腎交界部位有暗區。超聲可以明確腹水是否有分隔,也可以明確診斷,尤其是與卵巢囊腫、腹部膿腫或血腫等鑑別。

漏出液VS滲出液

一般通過腹部穿刺結合化驗檢查確定積液性質,並推測相應疾病可能。

漏出液與滲出液有時影響因素複雜,有許多交叉情況。如肝硬化腹水一般爲漏出液,但合併感染時可呈滲出液或介於滲出液與漏出液之間。

需強調的是,Light提出的診斷胸水滲出液的三條標準,套用到腹腔積液中,其準確率只有不到60%。

考慮病因最重要

漏出液

多爲非炎性積液,由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毛細血管內流體靜脈壓升高和淋巴管阻塞形成。常見於以下疾病:

肝源性: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等。

腎源性:急、慢性腎炎、腎衰竭、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心源性: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縮窄性心包炎等。

其他:靜脈阻塞、黏液性水腫、各種胃腸道疾病(如腸結核)導致的蛋白質從胃腸道丟失以及長期營養不良等。

滲出液

多爲炎性積液,可由細菌、病毒、支原體等感染引起,也可見於非感染性原因引起,如外傷、化學系刺激。常見於以下疾病:

腹膜炎症:結核性腹膜炎、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腹腔臟器穿孔導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等。

胰源性: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腫、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發育不良等。

膽汁性:膽囊穿孔、膽管破裂,膽囊、膽管手術或膽管穿刺損傷等。

由於病因不同腹腔積液除黃色外還可呈不同顏色,分爲血性和乳糜性腹腔積液。

血性腹腔積液

指腹腔積液外觀暗紅或淡紅,紅細胞計數常在2×1010/L以上,比重及蛋白質含量均較高。而腹腔積液含紅細胞50×1010/L,且血細胞壓積0.5%,肉眼可辨認爲血性。

可見於爆發性肝衰竭、肝癌晚期、肝動脈瘤破裂等肝臟疾病,結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內惡性腫瘤腹膜轉移等腹膜疾病,宮外孕、黃體破裂、子宮內膜異位等盆腔內病變以及腹主動脈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等。

乳糜性腹腔積液

真性乳糜性腹腔積液是由腫瘤、炎症、結核等原因引起淋巴管阻塞,滲出增多引起,腹腔積液含淋巴液豐富,呈乳白色,甘油三酯含量常大於10g/L,腹水乳糜試驗陽性,是與假性乳糜性腹腔積液的鑑別點。

可見於腹腔內或腹膜感染(結核、絲蟲病)、惡性腫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等)、腹部外傷或腹腔內醫源性損傷及少數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及腎病綜合徵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