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純一大和尚於書畫之道頗為精通,有著獨到的見解。純一大和尚較側重於「文人書畫」的基本精神,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贏得「中國佛教禪意書法領軍人」的美譽。於平淡中愈見即空即色、非色非空、遠離諸相的境界,讓人心靈空明,雜念頓消,進而體悟到「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佛性。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純一大和尚

純一大和尚畫作《雲在青天水在瓶》

純一大和尚畫作《縱使無人亦自芳》

純一大和尚畫作《石濤墨蘭詩一首》

純一大和尚畫作《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純一大和尚畫作《江渚印記》

純一大和尚畫作《禪》

純一大和尚畫作

純一大和尚畫作《入三摩地 登涅槃城》

菩薩在線佛訊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教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純一大和尚於書畫之道頗為精通,有著獨到的見解。純一大和尚較側重於「文人書畫」的基本精神,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贏得「中國佛教禪意書法領軍人」的美譽。

書法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不僅以變化多姿的線條形態給人以視覺美感,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表現人們精神世界,寄託思想感情,體現審美情趣的功能。印度佛教文化的傳入,在形式上給中國繪畫帶來了新意,並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因為書法可以抄寫經文,記載佛經,以傳播後世。魏晉南北朝是佛教入華的繁榮時期,大規模的佛經抄寫、造像題記、碑刻銘文,成為佛門僧人的首要工作,歷代「寫經僧」層出不窮,唐代書法出現了重情感、重心性的特徵。這一特徵,除了來自藝術自身發展變化的因素外,禪宗的盛行,禪宗心性論、禪境等思想浸染,是推動中國書法藝術步入成熟期的重要動力。

純一大和尚身為虔誠的佛門弟子,數十年的佛法修持和對於書法藝術的孜孜追求,鑄就了他的書法獨樹一幟的風格:瀟散自然,隨心隨性而不逾法度。融魏碑行草於一爐,兼有漢簡的率真、殘紙的平淡、摩崖石刻的粗狂等特色。

於平淡中愈見即空即色、非色非空、遠離諸相的境界,讓人心靈空明,雜念頓消,進而體悟到「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佛性,乃至徹見本性,有如步入夢境,頓覺野逸空寂,純凈優雅,一股質樸、純真的藝術美感迎面撲來。那是一種時時揮動如椽之筆,盡現磅礴詩意的宏大場面。其胸有千古之思,腕具縱橫之勢。高潔純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更是構成書法的靈魂和生命:

其藝術形式多樣,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戲劇、文學等都是通過一定的感知媒介來傳遞藝術家的思想,不過,無論何種形式,都以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層面為旨歸。(參見:純一大和尚畫作《雲在青天水在瓶》)

宗教的普世性向來也是通過「眼、耳、鼻、舌、身」等肉體的世俗感知將大眾渡向精神超邁的彼岸。(參見:純一大和尚畫作《縱使無人亦自芳》)

如此來看,藝術與宗教的終極理念是相通的。(參見:純一大和尚畫作《石濤墨蘭詩一首》)

反觀我國,自7世紀後談論中國畫必定涉及佛教。(參見:純一大和尚畫作《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潘天壽先生曾說:「二三千年來,佛教與吾國的繪畫,極是相依而生活、相攜而發展的。」(參見:純一大和尚畫作《江渚印記》)

歷來在藝術與宗教之間尋找研究方向的藝術家不在少數。(參見:純一大和尚畫作《禪》)

而今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佛教協會會長純一法師亦在藝術領域進行了寬博的禪意思考與探索。(參見:純一大和尚畫作《入三摩地 登涅槃城》)

縱觀西東,藝術和宗教攜手數千年,由來已久。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形式多是宗教的。江西作為禪宗最為重要的重鎮,自然少不了佛教的藝術大師,如弘一法師,前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

純一大和尚以佛法激活書道,以書道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佛光普照,開啟智慧,送去吉祥,可謂功德無量,澤被萬代。正如他常說的「書為禪家添錦繡,禪是書家切玉刀」!讓大家去品吧!

相關新聞:

純一大和尚書畫——參悟真如 書無盡意

「首屆贛臺講經交流會」在宜春舉行 純一法師應邀出席

(文編:妙音 責任編輯:楊帆)

分享到: 微信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