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骨側全息穴位系統(2009-12-07 17:03:40)

標籤:雜談 分類:針灸針刀療法類
第二掌骨側全息穴位系統

第二掌骨側全息穴位是由張穎清先生首行發現的,它具有方便、簡單、準確等優點。

(一)第二掌骨側部解剖

第二掌骨側包括:第二掌骨及肌肉、橈神經、血管掌淺支及皮膚,該部皮膚含有大量神經末梢。

(二)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第二掌骨側全息穴位系統可分為頭穴、頸肩穴、心肺穴、肝膽穴、脾胃穴、腎穴、腰穴、下腹穴、生殖穴等。

1.頭穴

定位:食指掌指關節橈側後凹陷處,相當於三間穴。

主治:牙痛、頭痛、三叉神經痛、急性結膜炎等頭面、眼、耳、鼻、口、牙齒疾病。

2.生殖穴

定位: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根部交界處。

主治;子宮、膀胱、尿道、肛門及大腿部疾病。

3.脾胃穴

定位:生殖穴與頭穴連線之中點。

主治:胃炎、胃潰瘍等胃腸疾病,肌肉疾病,扭傷等。

4.心肺穴

定位:頭穴與脾胃穴之間中點。

主治:心肺、乳腺及支氣管、背部疾病。

5.頸肩穴

定位:頭穴與心肺穴之間中點。

主治:肩周炎、落枕、肘腕、咽喉部疾病。

6.肝膽穴

定位:心肺與脾胃穴之間中點。

主治:肝膽疾患,頑固性失眠。

7.腎穴

定位:脾胃穴與生殖穴連線上1/4處。

主治:遺尿、腎及小腹疾患。

8.腰穴定位:脾胃穴與生殖穴連線中點。

主治:腰扭傷、腰腿痛等及腹部疾病。

9.下腹穴

定位:腰穴與生殖穴之間。

主治:闌尾炎、結腸炎等下腹部疾患。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每個穴位都以其對應部位或器官命名,實際上身體可分為無數個部位,因此第二掌骨側就應對應許多穴位。並且,每個穴位除治療同名器官或部位疾病外,還可治療與之在同一截面上的其他器官和部位疾病。

第二掌骨側穴位與所對應的部位或臟器:

頭穴:頭、眼、耳、鼻、口、牙

頸肩穴:頸、甲狀腺、咽喉、氣管上段、肩、上肢、食管

心肺穴:肺、心、胸、乳腺、氣管、食管、背

肝膽穴:肝、膽

脾胃穴:脾、胃、膈肌、胰

腎穴:腎、大腸、小腸

腰穴:腰、臍周、大、小腸

下腹穴:下腹、大腸

生殖穴:子宮、膀胱、卵巢、睾丸、外陰、肛門及下肢疾病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