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重慶主城最親民、最常見美食,能當成百喫不厭的早餐,這便是小面了。小面是可以和火鍋齊名的重慶美食符號,備受當地人推崇,有人還專門拍攝了關於小面的紀錄片。

  然而在重慶市東北部300公里之外的開州區,小面在這兒似乎遇到了一個“勁敵”——包面。小面受歡迎程度比不上包面,人們早上走進麪館,很多人都是喫包面,似乎成了標配。

  一大早,中心客運站候車區,人來人往。繫着圍腰的嬢嬢或者大叔,託着餐盤叫賣:包面哦!有人買了一碗包面,便喫了起來。一次性紙碗裝的包面,分量適中,去外地之前喫上一碗開州的包面,也算是一種紀念。

  包面其實就是重慶主城和成都等地的口中的抄手,渝東北地區習慣叫包面,名字不一樣,東西還是那個東西。

  爲什麼開州要叫它“包面”,無從考證,只知道打小就這麼叫它。

  有人說開州包面最高級的配置,就是牛肉餡加上山胡椒,即山胡椒牛肉包面。看筆者看來,牛肉包面不太親民,遠不如家常的豬肉餡親切。

  開州人有多喜歡喫包面?在二十多年前農村地區,包面可以當成一種“開葷”食物。端午節不喫糉子的話,那就喫包面;中秋節不喫月餅的話,那還是喫包面……

  對包面的喜愛最大的原因還是“肉”。以前物質匱乏的農村,一日三餐都很單調,主食除了乾飯、稀飯,那就是麪條了。菜那只有青菜了,可是菜並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所以有鹹菜經常伴隨。肉是不可想的,一週或半個月能喫上肉那是常有的事。

  包面似乎折衷了素菜和葷菜,一張麪皮包裹一大團肉餡,這是最大的滿足。

  如今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包面已成爲最家常的美食,隨時想喫都可以喫了。

  開州是一座移民新城,城市人口約30萬,新城裏的“老縣城土著”只佔了少部分,大多數人的根都在農村。所以在開州,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大家都喜歡喫包面。

  包面已經成爲了開州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在開州城裏,有很多專門喫包面的餐館,它們的招牌也都是打着包面。文化也輸出了,在重慶主城,也能看到開州包面的影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