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茶是吃茶法的一種呈現方式,在中國宋代時期較為流行,其步驟分為兩大部分①研磨②點茶。

準確說研磨部分是準備階段,因在古代保存條件有限,一般情況都是在吃茶之前對散葉或片茶進行研磨,用多少磨多少,如今技術條件比較成熟,可以利用現代的一些技術對研磨好的茶末進行很好的保存,所以這一道工序如今在原料生產的時候就可以同步完成了,所以在現今,要吃一盞點茶的話我們只需要了解並掌握點茶部分即可。

點茶部分可以簡單分為五步,分別是投茶,調膏,注湯擊拂,添湯擊拂,最後調細,即可完成一盞綿密的茶湯,最後呈現的茶湯效果及滋味除了茶本身有決定性影響之外,對點茶者的技藝要求也比較高,需要有一定的熟練度才能很好地把握用茶、用水的「度」,以及擊拂茶湯的手法。

這五步點茶的方法可以點擊下面鏈接查看公眾號文章,裡面有相匹配的點茶法圖文詳細解說。希望相關內容能幫到你~

https://mp.weixin.qq.com/s/B6cvemkRpCCxzbBr9lz7Uw


宋朝的點茶法雖然已經被淘汰了,但是並沒有失傳,想喝還是可以有樣學樣,日本現在的抹茶道也是在點茶法的基礎上發展的,所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想起唐宋兩朝的茶,自然會聯想到茶道,在日本,茶道由發揚光大,所以茶道多與佛教有關,禪茶一味一詞也是由此而來。我國的茶道則是由士大夫一族發揚光大,士大夫階級從來不惜筆墨,大肆渲染茶,以茶抒情。雙方代表的精神內涵有不同,但這文化事咱就不去摻和了,容易招黑。平常說的茶道,這個「道」的意思如果是指方法、技術,這感覺才正常,茶道就是指制茶、飲茶的方法。如果這裡的「道」指的是精神、思想方面東西,那我就不摻和了,告辭。這種解釋也是最被茶商看重的,天天掛在嘴邊。就像現在,提起日本茶道,想起的是抹茶,提起我國茶道,想到的是清風道骨,琴棋書畫、詩詞賦譜,略顯浮誇。

宋朝的點茶法在唐朝煎茶法的基礎上發展創新,不需要烹煮,不過具體步驟也非常繁瑣。這次咱們簡化一下,去除繁瑣步驟,單純點出一杯好抹茶。

點出一碗好茶的標準也有不同,大多數人認為,好的抹茶產生的泡沫應該豐富、細膩,那些刻意點成的無沫茶湯會被輕視,其實點茶法也分為好幾個流派,各流派對於茶湯泡沫的要求各有表情,首先是正統的嫡系表千家,表千家忌諱過度點發泡沫;

其它流派:里千家鼓勵充分點發泡沫?;武者小路千家忌諱點發泡沫。

還有一些旁系:遠州流適度點發泡沫(介於表,里千家之間);江戶千家忌諱過度點發泡沫;大日本茶道學會忌諱過度點發泡沫。流派雖然多,但最後還是得看各派的影響力,這些流派中,以里千家的推廣力度最大,其所推崇的點茶習慣自然成了正統的地位。

將抹茶打出細膩的泡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抹茶的美觀性,也使點茶手法更具有表演性和一定的技術,但這種點茶習慣,也會對抹茶的口感和香氣造成影響。

想要抹茶的泡沫更豐富,就需要延長點發時間,這使得抹茶中更多的香氣成分散失,也會導致茶湯的溫度更低。豐富的泡沫可以使抹茶入口更加的棉滑,會有種厚重的感覺。泡沫的滋味非常淡,先入口中會給後續的茶湯滋味做個鋪墊,不至於茶湯的苦澀太過刺激。

這樣描述,是不是看得像在說這種流派的優點?

那可真錯了,簡單來說,品質好的抹茶,本身的苦澀滋味並不重,如果過度點發泡沫,這過程中消耗的茶成分,只會造成損失。過多的泡沫也會掩蓋抹茶的一些苦澀味,也就是掩蓋缺點。

而且,茶之所以有泡沫,是因為含有茶皂素,這種物質在茶梗和茶葉脈中的含量更多。如果一款抹茶特別容易點發出泡沫的話,這個抹茶原料品質不高,大家也能發現,價比較高的抹茶種更不容易出泡沫,相反,廉價的抹茶種特別容易點發出泡沫。

當然,咱們這第一次品抹茶的,還是一視同仁吧,因為不管好抹茶還是次一些的抹茶,都是苦澀的,品不出別的滋味。

所以,好抹茶最好不要過度點發泡沫,如果是一般抹茶,苦澀味太重,則建議可勁點發泡沫。

接下來咱們簡說一下點茶法的基本步驟。點茶所用的茶具雖然關鍵,但也只是提供基礎的「場地」,最重要還是得看你點茶的技術。點發的力道,茶粉是否鬆散,水溫是否合適,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把控等,都是影響一碗好茶湯的重要因素。

先說篩茶,什麼意思,就說用茶篩先把抹茶粉完全篩散,這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茶葉有很強的吸濕性,粉末狀的抹茶更容易受潮,這也不止抹茶粉,什麼粉都容易受潮。受潮後抹茶粉會團在一起,乾燥的抹茶粉也會和包裝袋摩擦產生靜電而團在一起。如果不完全分散,點發後的抹茶湯里可能會有一小部分的抹茶粉沒有化開,飲用後會粘在你的口腔和舌頭上,這口感可不舒服。

篩抹茶用的茶篩,一般都是金屬材質,在篩茶的同時可以去除茶粉靜電。這種茶篩不好找,也沒必要非得用抹茶專用的茶篩,平常用來沖泡紅茶、咖啡的細密漏斗也行。

篩茶就很簡單了,抹茶粉倒在茶篩上,用傳統的竹刮也行,用茶匙也行,但一定得是非金屬的茶具。把抹茶粉充分過濾打散。每次篩茶可以多篩一些,免得每次點發抹茶前都得篩茶,麻煩。篩完後要記得將抹茶粉密封,放在乾燥、低溫、無異味、又能避光的地方保存,這樣算的話,還是冰箱合適。記住,一定要密封,最好在抹茶粉里放上一個乾燥劑小包。

除此之外,置購抹茶的時候,最好選擇小型包裝的抹茶,越小越好,這樣不同太擔心抹茶受潮。

再說第二個關鍵點,溫度:

溫度主要分為茶具溫度和水溫,點茶的最適宜的水溫是75度左右,水溫過高茶香和茶味都會有所改變,而且入口太燙,不宜飲用。水溫太低又沒辦法將抹茶全部的味道,也會傷胃,除此之外,低水溫也不利於泡沫的產生,導致很多人關心的泡沫厚度和細膩度不夠。

如果沒有控制水溫的熱水壺,就只能通過手工方式降低水溫,靜置冷卻或者通過「左右互搏」來冷卻,就是兩個杯子互相倒來倒去,這是降低水溫最快的方法,大概是來回一次會降低5度左右,四個來回就好了。可別玩懸壺高沖那種雜技,容易燙著手。你要非玩的話,水溫冷卻很快,需要減少次數,兩次就行了。

除此之外,器具的溫度也很重要,溫杯是非常必要的過程,很多茶碗的材質很厚,不提前溫杯會嚴重降低水溫,也簡單,用熱水先洗一遍茶具。

第三點,投茶量和注水量:

抹茶的投茶量最大為兩匙,標準為一匙或者半匙,根據自己的胃口習慣去調整。

取抹茶用的茶具叫做茶杓,如下圖,茶杓的曲度很重要,彎曲度高,舀茶量也多。咱們國內的茶杓,因原料成本比較高,所以在製作時會有所顧忌,擔心原料損耗,這就造成茶杓的彎曲度不夠,每次舀出的茶粉量不多,這裡要注意一下,可以多來一點抹茶。

關於注水量,這個控制比較困難,水倒多倒少是很正常的情況,咱們也沒必要準備個標有劑量的杯子去嚴格控制注水量。最好的方式只有多熟悉自己的茶碗,記住自己兩口半的一個水位線,每次注水按這個水位線倒。

喝抹茶用的茶碗不建議太大,太大的茶碗,兩口半的抹茶只夠墊個底。大茶碗在點發茶葉的時候,只能將茶碗嚴重傾斜,才能開始點發抹茶,非常麻煩。

第四點,點發茶湯:

簡單點茶抹茶不難,想要點發的好,就需要一些技巧了,主要注意點發茶葉時的力度和速度。

首先說茶筅的持法,只要用到的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拇指獨立,食指與中指貼合,無名指與小拇指貼合,具體的樣子如下圖:

抓緊茶筅,五指彎曲呈拱形,這樣的持法更穩更省力。

茶筅的前端會直接接觸茶湯,拿茶筅的時候要注意,不能超過節,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禮儀。

茶筅是一種竹製的茶具,很脆弱,在非常乾燥的情況下,前端的細竹條很容易被折斷,而且乾燥也容易吸附茶粉,所以在點發抹茶前,得先用熱水將茶筅潤濕。這個過程在專業的抹茶道中叫做「茶筌通し」,平時自己喝就不用這麼講究了,在用熱水溫茶具的時候,順帶著吧茶筅潤濕一下。

接下來,就要開始正式點茶,也就是運筅,擊拂。在這一步,通常都會被告知要用茶筅在茶碗里快速的畫W,聽起來簡單,開始實操的時候就懵了,腦子想著畫W,但最後都成了畫圈圈。

點茶時,用力的點是手腕,不是手臂和手指,所以茶碗的位置要放低,讓下臂自然下垂,便於手腕發力。

如果是席地坐姿飲茶,茶碗應該放於地面上,如果是茶桌,則應該站起來點茶,便於發力。

手腕發力時,手指和下臂不動,懸臂振腕,速力兼重,先深後淺。重點在「點」字,手腕上下震動,幅度越大,頻率越高,茶湯就混合得越快越好,也更容易產生泡沫。

剛開始點茶時,茶筅要深,刮著碗底點,隨著泡沫越來越多,開始逐漸上移,最後在湯麵開點,將泡沫打散。剛開始學習點茶,不需要注意這麼多,保證持茶筅的姿勢規範就行了,至於怎麼打,熟練之後在完善動作。

關於點茶法,需要注意的重點也就這些,至於別的流派,可以簡單了解一下。

表千家:是最傳統的流派,提倡茶湯的「景色」,充分點發茶湯後,泡沫聚集在茶碗的一側,呈月形。

點發時,先慢後急,點至泡沫剛覆蓋湯麵,減緩頻率和速度,進行小幅度調整,完事把茶碗放正,月形的泡沫就形成了。

里千家:里千家是傳播最廣的流派,推崇猛擊茶湯,要求點出的泡沫厚而細膩。點發時強度極高,頻率快,幅度大,收尾時需要細緻調整,使泡沫堆積在茶湯中央。

武者小路千家:這個流派不流行,十分低調,提倡沒有泡沫的茶湯,在點發茶湯時,手法特別的緩慢柔和。

最後,一句話,點茶的意義不是為了製造泡沫,而是使抹茶的口感更均一柔和。

客觀公正有用的茶知識,與大家一同了解,請關注公眾號:承藝文化(ID:chengyimc)瀏覽器 搜「承藝*茗茶」、「安吉承茗茶場」即可,望大家支持。

古時候的點茶法這種說法不確切,應該明確一點,宋代的點茶法。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都是日本茶道的操作。

.

日本人稱作抹茶,也有的說末茶。注意,並不叫做點茶。我們不禁要問一問,為什麼叫法不同?僅僅是文字不同?

.

宋代的點茶,最為人感嘆的是「茶百戲」,也就是鬥茶遊戲五花八門。這個五花八門是什麼?如果僅僅像日本茶道的抹茶打泡沫,會有茶百戲之說?

.

簡單說宋代點茶,最後「點」什麼,怎麼「點」,現在沒有人知道。有人推測像調膏那樣往盞內一點點添水,有人說指喝茶配點心等。

.

現在有人說恢復了宋代點茶,其實只是從日本茶道抄回來了用茶筅打泡沫,用竹篾沾清水在上面畫圖。這只是投機取巧,不是宋代點茶。

.

宋代點茶一定離不開它特別的茶器茶具。對比唐宋的茶器不難發現,宋代茶器有一種壺嘴很長的茶壺,類似今天咖啡拉花用壺。

.

宋人鬥茶是在濃郁的茶泡沫上做出各種圖紋,有百千種,稱為茶百戲?至於怎麼做出圖紋,不得而知,但必與長嘴壺有關,像咖啡拉花那樣一氣呵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