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極「∞」運行方式的活步運用

(一)太極活步推手

太極中庸之道,講究「無過無不及」。如果在推手中,我臂被彼牽帶導致身前傾,抑或彼被我推至後仰欲倒之際,我只有上步進身才能在保證自己不失立身中正和整勁不散並進擊對方。同理,推手中,不論是左、右移步還是撤步,都要「一動俱動,上下相隨」。現以太極拳的「野馬分鬃」白勺應用為例加以說明當我右掌纏帶住彼右腕時,我乘機身以後右足跟為軸,右轉撇腳掌踩實,重心前移,提起左腿經右腿內側弧形邁至彼右後側,在別擋彼右腿之際,我身體身體的重心已沿「~」路線移向左腿,同時,我左臂隨身左轉從彼右腋下向上斜挑,以「靠」與「捌」勁將彼放出。

(二)太極散手

太極散手需移動腳步,在出招定步運勁時,太極「∞」運行方式即可發癢作用。當對方向我進攻時,彼上步進身,即使速度再快,到要落腳時也終究有個時間差。在對方抬步時,我已看準確,進行判斷、掐量,待彼邁腳出拳打過來時,我在前的右腳搶先墊步腳尖外撇,以右掌從彼拳臂側面相迎,撥帶彼右腕,並乘機上左步進身,使彼原定攻擊目標落空。當我左腳踩到彼身右側後,隨右轉身我右臂旋擰彼右腕向右後帶其臂,以右腳碾地,順時針折簟過渡,身體的重心已沿「~」路線移向左腿,形成身體左側前的姿勢,只需借左轉摺疊回身勁催左掌便可擊向彼被秒掀開臂亮出的右肋。我也可以在左轉摺疊回身時,右手擰緊彼右腕,左手託彼右肘外旋下壓,形成槓桿式倒剪臂,使彼身前俯而將其擒拿住。太極散手不與彼正面

對抗,待彼一出手,我後發先至。彼正面打來,我迎擊彼側面,拿住彼梢節,固定彼中節,去控制根節。由於「∞」方式運行連貫,我在進身中,雙手依靠身整勁的配合,可拿彼一臂而制約其全身。當然,散打中彼不會按我設計的套路去做但無論對方怎麼打,我太極拳「求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方針不變。運用後發制人的方式,等彼先出手,當暴露出力的動向時,我有的放矢,隨機應變,格閃進身。在他打空時,我趁機運用恰當的招式,予以還擊。

四、太極「∞」運行方式的啟示錄

「太極之理`陰陽之道,包羅萬象」,「無形」的大道實在難以用「有形的文字」詮釋。人們創造了太極拳,以運動的方式體現了太極的內涵。

「水無常形,兵無常態」。太極拳運行方式有規矩無準形,在運行中隨機生揮,後勁連綿不斷。若只有技法沒有勁源為後盾,勁斷則技空,若只有內勁不會技法,則無從發揮勁法。太極拳「∞」運行方式使勁、技結合,僅用文字素描其「輪廓」,雖有所牽強,但可清晰顯現內勁在身體中晦運行路線和運勁方式,使習練者有跡可循,明確太極拳的招式在全身整勁運行中形成的過程。如果卞味「模仿夕卜形動作、以局部肢體用力造型」,則只能南轅北轍,偏離太極的方向。「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是拳家經驗之談。此文,僅作為太極拳愛好者瞭解和掌握太極拳「∞」運行方式,從中領略太極「道法白然」的玄妙,力求得到太極拳真諦的入門的柺杖而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