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

一個名爲

《老照片:1941年的安徽亳縣(亳州)》

的帖子經網絡媒體發出後

在亳州人的朋友圈裏流傳開來

引起市民熱議

不少老亳州人

對重見記憶中的建築風物感慨良多

亳縣北關外渦河邊的百姓

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照片的發佈者山東市民朱先生,其稱他只有這些照片的電子版,是一個老朋友傳給他的,照片應該是日本人所拍。

亳縣北關外渦河邊的風景

根據亳州一名網友提供信息表明,這組圖片應該來源於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近日上線經8年整理完成的《華北交通寫真》。其中收錄大量拍攝於日軍侵華期間的中國老照片,多達3.5萬張,是珍貴歷史研究檔案。這些照片是在1939年至1945年期間,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北部、西北部所拍攝的。

亳縣北關外渦河邊的民居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記者找到了這組圖片的來源網站“華北交通アーカイブ”。

圖片標註的信息顯示,拍攝時間爲1941年10月,地點爲亳縣。

亳縣北關外渦河邊的民居

亳縣北關外大街

一位長期專注亳州歷史研究的專家認爲,1941年的時候,亳縣屬於國民政府和日本爭奪地區,大部分時間是僞國民政府掌控,這些照片應該是作爲情報來使用的,是爲了研究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基礎設施。

這位專家認爲,這組照片對研究日本侵華行徑和當時亳州的經濟、地理以及風土人情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啥也不說了

趕快來看

這些塵封78年的老照片吧

小編真的是第一次見

亳縣北關外大街上的店鋪

亳縣北關外大街景象, 可見汪僞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亳縣北關外大街上的店鋪

亳縣南京巷,很有味道的石板路。

街邊風景

街頭的百姓

亳縣古老的牌坊, 遺憾看不清上面的字。

亳縣轎伕

賣棉花的人

挑擔子賣雜貨的貨郎

賣老粗布的小攤

推着獨輪車賣布(衣服)的小攤

渦河裏捕獲的魚

賣梳子的小攤

木工

做鐵盆(鋁盆)的小孩

做鐵盆(鋁盆)的小孩

手工製作的盆

各種金屬製品, 好像看到了門鎖。

藤椅

織布

牆上精美的雕刻壁畫

大門上方應該寫的是“古亳城隍廟”?

城隍廟內的雕塑

活佛濟公, 牆上有一塊牌匾寫的好像是“重振亳城”。

亳縣僞政府所在地

僞政府內部的辦公場景

這組照片

將我們拉回了當時的歷史場景

當時的亳州人生活怎麼樣

水深火熱的淪陷生活

淪陷後的亳縣,人們處於什麼樣的生活狀態?記者翻開1986版《亳州黨史資料》,在一篇名爲“日軍侵亳罪行”的座談記錄中,瞭解了淪陷後的亳縣人民的苦難生活。

1938年,亳縣第一次淪陷前,40多名無辜羣衆在日軍的轟炸中死傷。淪陷後,留守駐軍百餘人燒殺淫掠,兇殘至極。用老百姓的被子棉衣給馬做腳墊,因變蛋的蛋黃是黑色的而將老闆刺死,殘忍輪姦瓷器街一名妓女,幾乎令其喪命……日軍在亳百日,人民慘遭蹂虐,財產被掠一空。

1939年,亳縣第二次淪陷後,日寇在縣城成立了日僞特務組織新民會,爲控制羣衆,在城內發良民證,方便盤查。日軍駐城指揮部位於姜家公館,其西院地下道關押的人有進無出,其東院空地是日軍使用坐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狗咬等各種慘無人道的刑罰的地方。以至於姜公館在以後的許多年沒人敢進,甚至不少人不敢來這裏燒紙錢,悼念亡魂。

日軍在城內的暴行激起當地羣衆的不滿,也湧現出一批自發抵抗的羣衆。一位年輕賣杏小夥面對日軍的狂妄,毫無畏懼地將兩個鬼子打跑;德振街一回民上街賣雞遇到搶雞的鬼子,他掄起扁擔將鬼子打跑;一位私塾先生劉佩五寫出了“門前猶國土,豈肯樹降旗”的詩句,表現出了民族氣節。

這一次,日寇在亳城盤踞長達7年,日貨充斥市場,導致城內工商業凋敝,欠下了累累血債。

全媒體記者:路振杰

圖片來源:光影記憶時光

編輯:丁靜 校對:小璐、海博 審覈:鄧傳功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