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企業的發展有很多路徑,但借錢似乎是一條捷徑。而海航過去20年,一直以錢多,買買買而聞名。然而這些錢其實都是借的!

近日關於海航債務問題的傳言甚囂塵上,對此海航發布聲明稱,各大金融機構授信總額8170億元,尚餘3100億元未使用。但這仍然掩飾不了投資者的恐慌!導致海航系A股集體大跌,海航創新等三股跌停。

1月19日早間,海航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凱撒旅遊也發布臨時停牌公告,稱因公司發生對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沒有公開披露的重大事項,申請從今日開市起開始停牌。

而且海航債務危機蔓延到互金平臺。

1月4日,外媒報道稱,海航集團旗下互金平臺聚寶匯在兌付員工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上出現逾期。聚寶匯通過電子郵件告知員工,針對他們此前所購買投資產品的兌付將被推遲。聚寶匯還表示,一定會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妥善處理。

這已經是聚寶匯平臺員工近日第二次收到這類郵件了。在2017年12月初,聚寶匯就在電子郵件中稱,針對購買了原定於11月28日到期的短期投資產品的投資者,公司將在資金兌付方面逾期。

海航集團正以異常高的利息籌措短期融資,這是該公司面臨資金短缺的最新跡象。海航願意為一年期融資支付11%至12%的利息,遠高於中國高質量借款人的典型利率。

按任何標準衡量,12%的利率都很高。中國人民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4.35%。而評級為AA-(相當於中國在岸市場的垃圾級)的一年期商業票據基準收益率為6.33%。

因擔憂海航集團即將有大量債務到期且借貸成本上升,隨後評級公司標普下調了海航的信用狀況,雖然並非正式的信用評級,但它意味著海航信用水平深陷「垃圾」區間。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金鼎股戰場期待你的點評!


海航連飛機都買不起了?最近資產1.6萬億的海航系曝出千億債務危機,旗下A股海航控股、凱撒旅遊等10家公司緊急停牌了6家,而在香港上市的海航科技投資等公司股價也受到重挫。龐然大物海航究竟怎麼了?為什麼海航系旗下公司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其實,市場投資者對海航的擔心由來已久,從去年6月份,銀監會對海航集團、萬達集團等5家公司進行風險排查後,市場上就流傳著這種說法「銀行對海航抽貸了」。這次引爆海航流動性危機說法的導火索是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峯接受海外主流媒體採訪時承認「海航存在一定的流動性問題。」

此前,海外媒體對海航的償債能力就關注頻頻:

1月15日,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信息報道稱,海航願意為一年期融資支付11%至12%的利息,遠高於中國高質量借款人的典型利率。

1月19日,路透社報道稱,最近幾周,在海航未能償還部分債務(包括飛機租賃付款)後,來自中國銀行、民生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租賃部門的高管已經與海航的關聯航空公司舉行了磋商,討論收回欠款的問題。

2017年12月初,彭博社報道稱,標普和惠譽至少對四家公司表示了擔憂,原因是這些公司與海航的關係。另外,海航集團的旗艦公司海南航空取消了永續債券發行,另一家子公司終止了股票發行事項,一些海航附屬公司的借貸成本達到歷來最高水平。

……

市場上全部都是海航的負面消息,已經掩蓋了陳峯接受媒體採訪時重點強調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還在繼續支持海航。」而海航系公司也發出了股東增持、預計盈利等利好作為對沖,但是負面情緒持續發酵,導致海航系旗下資產股債雙殺,遭遇了1月22日「黑色星期一」。雖然海航極力澄清,上市公司停牌並非因為流動性危機,而是出於各上市公司自身的安排,但是沒有人會相信。

海航一直是市場非常關注的公司,因為海航的迅速崛起主要是靠不斷的股權質押、融資併購發展起來的,目前海航已經持有10家上市公司,但是資產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據大公網近期報道說,海航集團目前正在考慮出售部分資產,以改善公司流動性狀況,並依據國家策略調增收購步伐。

在前些年市場資金面寬裕、流動性泛濫的貨幣環境下,大規模舉債進行槓桿收購、擴張,也暴露不出什麼問題。但是現在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以及國內貨幣政策的收緊,廣義貨幣M2的收縮,不支持這樣的槓桿融資了,也到了這些企業收縮陣線的時候了。可以想像,隨著流動性的持續收緊,一些擴張過度的企業勢必暴露出各種問題,這將是常態。

至於說是不是另外一個樂視,我覺得這個判斷過於武斷了。樂視和海航都是融資來收購,但是至少海航系旗下公司的業績還是真實的,這跟PPT公司樂視是不同的。


都是巨獸的危機,但獸與獸之間差異巨大。不能簡單對比,相同點就是負債纍纍,之前的融資渠道受阻,不同點一是企業創始人的危機等同於企業危機,乃怕這兩者已做了切割,但喫瓜羣眾不滿,股民及相關利益方嚴重憤怒。一者,目前看,只是企業運營中債務危機,旗下多家A股緊急停牌,媒體追蹤報道有逐漸發酵的可能。

1、海航的成長建立在不斷借款,買飛機,圈地,買資產再不斷抵押,借更加巨額的錢,繼續擴張。它的擴張模式導致了負債率高,這下只是檯面上掩蓋不住,危機從銀行,從自有借貸平臺上逐漸曝光出來。

2、金融國有絕對控制,這決定著,授信一旦被認可,資源一旦被打通,就能持續地作用,幾乎沒剎車的可能。反過來說,上層授信一動搖,迅速轉向也就如排山倒海,非一城一池局部所能解決。

3、這畢竟是多元化,多家上市公眾公司的綜合集團,更有影響及其廣泛的航運,地產,旅遊等大產業,涉及的面比樂視廣得多,實業支撐也更牢固得多。分開看,化危機的可能性大不少。

比海航負債率高的公司一定不少,房地產,航空等都是高負債運營模式的領域,適逢頂層戰略有調整,海航在這個檔口多條危機戰線開打,急需首先輿論環境的冷處理,大銀行的支持,或大企業大人物的護駕。

因這樣的處境需要做一些交換,乃怕昔日功臣主動請辭,背負責任,都是可能的,甚至是難避免的。

每一次危機的化解,尤其是大危機的化解,都是大動干戈,重新調整利益關係,人際關係的過程,甚至會要改寫之前描述的企業歷史的字眼。

歷史被撰寫、被改寫就是這麼來的。

這一次,海航會有新篇章要寫,多少人為此焦急、苦惱、傷心、困惑、絕望。但另外也會有那麼羣人,終於贏來了機會……

煩惱總要那麼刻苦銘心,目前還屬幸運,還在企業經營層面的探討。

樂視之災,則是賈躍亭之難的波及,海航與它的性質還是大大不同的。

祝願渡過難關呀。


搞清楚海航當前的問題,只需要瞭解幾個關鍵詞:

1、資本擴張。海航是一家航空公司嗎?海航其實是一家國際性金融公司,其資本擴張的手段極其激進、兇悍,而且,一般的收購是關注投資回報率,即利潤率,而海航的投資邏輯卻是更為關注現金流,即收購來的業務,必須給公司帶來超高的現金流,至於利潤率麼,嗯,哼,當然有就更好了。

2、高槓桿:海航號稱資產1.6萬億,這是什麼概念? 海航所在的海南一個省,全年GDP也就4044億,財政收入大概在1000億左右,海航完全是富可敵省啊。資本擴張需要錢,海航的錢從哪裡來?加槓桿!

3、擠兌:正常情況下,槓桿率高一點,也問題不大,但就怕政策調整、民間擠兌、銀行惜貸抽貸、資產貶值等事件,從目前的情形看,這幾件事情有可能同時會發生,這對於海航而言,就很難受了。

目前,海航的態勢就好像是3個蓋子蓋10個缸,支應起來,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接下來,海航的應對方案應該包括:資產剝離,拋售部分資產,力保主業,斷腕求生。然後,也不排除動員幾家業內老大,做好接盤一部分資產的準備。


作為前海航員工,來說兩句。

海航94年憑藉一個飛機翅膀的錢(一千萬元),融資買了一架飛機,開啟第一條航線,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沒有國家扶持,全靠董事局幾個大佬到處融資,不斷買飛機,抵押飛機,借錢。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壯大到能夠和三大航競爭的程度,體量達到六千多億,可謂是一個奇蹟,但是其負債率高達80%以上,每年要還的利息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說一說我看到的一種融資手段,海航信託。海航人幾乎都會買一些內部發行的信託產品,說是拿著大家的錢去賺錢,其實有些經驗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這種融資方式給投資人許以非常大的投資回報,當然也確實能夠把回報給足,所以每次有信託產品,大家都會爭相購買,這麼一輪輪下來,公司員工的錢又被公司拿去了,這些錢就一直在公司手裡打滾,這只是我瞭解的一種情況。

其他融資就是從銀行貸款,因為公司的地產行業在海南做的最大,土地儲備非常多,而且都是中心地帶的土地,而且是海南最大的企業,銀行動不動就是幾十幾百億貸款。但是具體操作我當然不明白,也有很多人分析海航,但是各有各的說法,沒有誰能夠準確說出海航是怎麼發展壯大的,不得不說公司董事會的那些大佬非常牛??特別是主席陳峯,真的很厲害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與海航集團公司已經進行了分割。海南航空的控股股東是海南省國資委,海航集團經營非航空業務,主要是一些投資業務。海航集團雖然叫集團,但它卻是海南航空的三產,類似於當年的魯能集團(魯能原來是山東省電力公司的集體企業)。海航集團的控股股東原來是海南航空工會委員會(職工持股會),就是屬於海南航空所有職工共同持有,也就是集體所有制。後來海南航空和海航集團都進行了上市,海南航空第一大股東是海南省國資委,海航集團第一大股東是海南航空工會。後來我們國家規定,職工持股會或工會不能作為上市公司的股東。經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海南航空工會把持有的海航集團股份「無償捐給」了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這個慈航基金會名義上是掛靠在海南省民政廳的非營利公益組織,實際是海航集團的管理層在控制。當年的魯能查一點就成為民營企業,近萬億的資產,當時改制時只估價100多億,完成職工大規模上訪,國家電網公司(山東電力的母公司)直接收購了魯能,魯能從集體的三產,變成了國企的控股公司。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是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是大新華航空(持股24.33%,實際控制人是海南省國資委),第二大股東是美蘭機場(持股5.13%,實際控制人是海航集團),第三大股東是浦發銀行-長江財富基金(持股4.91%)第四大股東是海航集團(持股3.53%),其餘為公眾持股。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是什麼性質,就是海南航空工會(職工持股會,說白了就是管理層)控制的一個公益基金會。


我個人認為海航情況和樂視不同。第一海航各產業之間的關聯交易不多,所以出現火燒連環的情況可能性不大。第二,海航集團內正現金流的企業還是很多的,不像樂視,回頭一看,一個正現金流的公司都沒有,個個公司都在講故事。第三,海航已經在金融界馳騁了十幾年了算是有根基的而樂視雖然融資能力很強,但是畢竟是暴發戶,金融界根基弱,容易被牆倒眾人推。


海航的問題從海航成立開始就出現了,當時海航成立的時候,只靠著政府撥款了一千萬人民幣,沒錯,一千萬人民幣,這是海航老總親口說的,後來怎麼辦?貸款,然後貸款弄來飛機後繼續貸款,繼續買飛機,然後上市 海航集團旗下有10家上市公司 就靠上市公司的融資來拆借 在航空業利潤高企的時刻,這些問題都掩蓋了,現在航空業競爭加劇 市場資金成本開始抬高,裸泳的就現身了!


那些說海航是國企的 你們先回家 好好讀讀書。別NM 癩蛤蟆帶眼鏡 假裝教書先生。 國航 東航 南航 三大航是國企。 你任命的海航國企啊。 你TM 沒事上國資委官網看看好嗎。 傻B


隨著國內的高鐵的迅速發展和崛起,航運業在中短途距離上儼然優勢全無,再者國內的機場較之城市有比較遠,不像高鐵在城市裡面,要方便許多,對於海航本來海南道人口就不多,隨便旅遊業的不景氣,出現衰退很正常,乘坐海航的大多是去海南旅遊的,現在國外旅遊火了,國內旅遊業的不景氣和口碑變差,還有就是航運業,隨著陸運的崛起你,原有的速度優勢不再明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