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貴州幾個數得出數來的5A景區,梵凈山獨樹一幟,那兩座山巔上,架的橋,也讓世人驚嘆,但是世人卻很少有知道其中的原委...

我曾經到過梵凈山,和當地的一些老人交談過,言語間,大家對紅雲金頂(諧「鴻運金頂」之音),哦,也就是那兩座靠橋連接著的峭壁,顯得尤其意味深長。

△梵凈山紅雲金頂

這裡有一個「二佛爭石」的傳說,話說金頂本來是一塊完整的石柱,因為高聳入雲,釋迦佛與彌勒佛都想把這裡作為修行之地。

二佛爭執不下,就上天宮告御狀,玉皇大帝用金刀將金頂劈為兩半,釋佛分得左巖,彌勒佔了右邊,這場糾紛纔算平息,所以現在這道裂痕,又被叫做「金刀峽」。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佛教裡面,燃燈佛、釋珈牟尼、彌勒佛分別代表著過去、現在、未來,這讓後來的人們,把梵凈山的紅雲金頂,衍生出了把握現在,展望未來的含義,也就是從左邊走到右邊,通過這座橋,算是「通途」。

△橋下的金刀峽

分別位於山頂的兩座廟,其實是在明朝修建的,但是後來可能是風吹日曬雨淋,有一定的損毀,然後又修葺重建,廟宇上蓋的是鐵瓦,每塊重量幾乎達到了8公斤,兩座廟宇前方都立有屏風,可能是為了防風吧,畢竟山頂的風還是很大的。

上一趟梵凈山不容易,要登上金頂,更是需要體力和毅力的支撐,不少人走到半道,就已經氣喘吁吁,而因為海拔較高的原因,空氣也比較稀薄,而且山體幾乎都是垂直的,能上到過去頂上的,還是很值得佩服。

△幾乎垂直的上、下山坎道

其實,如果從現實科學的角度上看,修這麼一座橋,還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很可能是從兩端開始,每一邊都是慢慢修,比如說一塊磚一塊磚的拼接,等水泥幹後凝固了,再一截一截的修,肯定中間還要加鋼筋之類的支撐,一般人可能看到這個高度就已經雙腿發軟了,所以建築的工人師傅匠人還是非常值得點贊的。

而且,還要考慮到,地殼運動的因素,因為山體之間的微弱板塊移動,可能也會對連接兩座山巔的橋樑帶來影響,雖然這種影響很微小,但長年累月下來,也還是橋樑維護方面的重大挑戰,不過有句話不是說嘛:世界橋樑看中國,中國橋樑看貴州。恰好,梵凈山這金頂上面的橋,又是貴州的,這也算是貴州橋樑建築的一大奇觀吧。


這就是梵凈山紅雲金頂上面連接二座寺廟的小橋


我年前1.31號去的,那天山下霧非常大,以為會白去一趟,誰知道到了山頂讓我非常震驚。天非常藍,還有雲海飄浮,真的像在天上一樣,非常美壯觀。三個金頂都爬上去過,路很險,可是值得。


景點不錯值得去,可惜這次上山霧比較大,沒看到好景色,下次再去,感覺民風很不錯,餐館喫飯也不貴,可以私信我推介一家餐廳,我三月剛去。


為什麼我纜車上去一次又爬了一次,共二次沒看到這座橋??


這個橋有多長啊


沒得文獻可考的,就交給外星人!


梵天凈土~梵凈山,古人云,佛光普照,彌勒真身之地,至於橋的連接建設是古人智慧,方便朝拜者


古人的智慧 不是現代人能追溯的 古代有很多未解之謎


我去過,還真是一橋兩山,全是用石塊做成的,古人的智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