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李斯是被趙高害死的,事實上,害死李斯的是李斯自己。

如果李斯不同意篡改秦始皇遺詔,害死扶蘇改立胡亥,趙高不可能走上政壇前台,得到陷害李斯的機會。

沙丘宮,秦始皇病死,趙高與李斯的密謀,筆者復原如下: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不幸歸途疾發,今命在旦夕。其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秦始皇命令趙高草擬一道遺詔,要送給鎮守邊境的長公子扶蘇。

  聽趙高念完詔書,始皇帝滿意地點點頭,「先不要發出。」

  趙高心領神會,答應下來。

  始皇帝還抱有期待,盼著自己的病情有起色,這道詔書就用不上了。

  他沒有等來奇蹟。

  七月二十日,始皇帝在昏迷中走到生命的盡頭,咽下最後一口氣。

  因始皇帝在巡行途中病逝,左丞相李斯擔心京城發生變故,秘不發喪,把始皇遺體放在能調節冷暖的轀輬車中,由始皇生前最寵信的宦官在車的右邊陪乘。

上呈飯食、百官奏報事務與過去一樣,宦官在車中接受並批複。只有胡亥、趙高以及三四個親近宦官知道實情。

  趙高暗自盤算:「長公子扶蘇與我素無來往,蒙恬、蒙毅兄弟是我的仇人,他們掌權,我不但職位不保,性命都難保。怎麼辦?現在的局面正是機會。」

  他先找到胡亥,勸得胡亥篡改始皇遺詔,殺掉扶蘇,自己當皇帝。

胡亥同意了。

  接著,趙高去見李斯,開門見山說道:「陛下賜給扶蘇的詔書在胡亥公子那裡。」

  李斯濃眉一擰,厲聲責問:「陛下去世時,我就命你發出遺詔!為什麼拖延?又怎會到胡亥公子手裡?」

  趙高不疾不徐,幽幽答道:「定立太子之事,只在你我的一句話罷了。」

  「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李斯怒道:「這種事不是臣子應當議論的啊!」

  趙高正色問道:「你的才能、謀略、功勛、人緣以及與扶蘇的關係,這五點與蒙恬相比,哪一點能比得上他?」

  李斯被戳中心事,方正的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都比不上他。」

  趙高微微一笑,篤定地說道:「既然如此,只要扶蘇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為丞相,你失勢下台是必然的!胡亥公子仁慈忠厚,可以擔當大任。你慎重考慮一下吧。」

  「不可,這是背叛先帝……」李斯下意識的喃喃說道。

  「大秦的天已經變了,你還不明白嗎!」趙高忽然厲聲吼道:「先帝已經庇護不了你我了,你還是自求多福吧!」

  說著,趙高換了一副口氣,靠近李斯耳畔幽幽說道:「你從前只是楚國上蔡看守糧倉的小吏,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有今天的地位。現在要失去丞相的風光權柄,失去奮鬥幾十年得來的尊榮,你甘心嗎?我們不過是改個名字而已,胡亥公子是先帝的愛子,扶持他繼位並不算背叛先帝,君以為對否?」

  李斯心中天人交戰,他不願意背叛始皇帝,卻更捨不得現有的榮華富貴,沉默了半晌,他看向趙高,眼中有一絲異芒閃過,似笑非笑道:「告訴我,你為何要這麼做?不會僅僅因為胡亥公子是你的學生吧?」

  「刑餘之人,不過是想求個安穩的下半生而已。」趙高苦笑一聲,淡淡地說道:「若是能做到郎中令,我便心滿意足了。」

  「那好,我答應你。」李斯神情一松。

  李斯夥同趙高、胡亥篡改始皇帝給扶蘇的詔書,勒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李斯在秦始皇時期,政治抱負一步一步達到了頂峰。李斯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 。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 。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 ;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至此,他的政治生涯達到巔峰,一切都是正面的榜樣,這之前來說,趙高不過是服侍秦始皇的一個宦官,除了能替秦始皇傳傳話,伺候秦始皇的日常起居,別的沒有可以值得稱讚的,根本無法與丞相李斯相提並論。

秦始皇死後,趙高千方百計對李斯陳說未來扶蘇或者胡亥承繼帝位對他的厲害關係,來遊說李斯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隨後便殺害對胡亥帝位有威脅,同時也對趙高掌握朝政大權構成威脅的胡亥兄妹,以及正在邊關的蒙恬將軍!

至此,趙高便因為隨時在胡亥身邊,且對胡亥有正位之大功,常常借皇帝的名義實施自己的陰謀計劃,並逐步嫉妒排擠李斯,此時的李斯便不知不覺成為了趙高的一枚棋子。不再是趙高的對手。

最後趙高誣告李斯造反,又因李斯在秦二世與宮女們歡宴娛樂之時,上書勸說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宮,惹得秦二世胡亥不悅,並下令將其囚禁。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

所以李斯得死亡,既因不敵趙高的陰謀,也因為自己政治道路的走向,也因為立胡亥為帝的賭博失利!還因為政治抱負與私利心的矛盾衝突。

以上為個人見解,不妥之處還請指教,謝謝!


看《秦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沙丘病亡後,他令長子扶蘇速回咸陽處理後事的詔書並沒有發出,而是被趙高扣押。趙高非常明白,一旦扶蘇當上皇帝,自己必定會受到冷落和排擠,所以,這道遺詔對自己是極為不利。唯有扶立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胡亥,才能保證自己日後的飛黃騰達。於是一條毒計在趙高腦海中逐步生成。

第一次過招。趙高知道政變的關鍵人物是李斯。李斯是秦始皇身邊的老臣,重臣,執掌朝政的丞相。當趙高把想法告訴李斯,李斯當時嚴厲警告趙高,你這是「忘國之言」!這不是我們當臣子的應該操心的。可見不為所動,趙高敗下陣。

第二次過招。趨利避害是人的軟肋。所以第二次一開始問了五個問題:你的才能和蒙恬相比怎麼樣?你的功勞和蒙恬相比怎麼樣?你的謀略和蒙恬相比怎麼樣?你的人氣和蒙恬相比么樣?你和扶蘇的關係和蒙恬相比怎麼樣?獄吏出身的趙高思路清晰,問的五個問題個個見血,直指李斯的要害。李斯與蒙恬相比有三不如:一是家世功勛不如蒙恬,二是人心向背不如蒙恬,三是和扶蘇的關係不如蒙恬。趙高這「五不如」擊中了李斯的軟肋!但是李斯只能坦言「此五者皆不如蒙恬」,但是您又何必這樣苛求我呢?

第三次過招。趙高仍然不死心,他直接挑明了三點:一是秦國被罷免的丞相、功臣沒有好下場;二是扶蘇稱帝一定會重用蒙恬;三是胡亥適合當皇帝。第三次過招最厲害,因為這三點都是關係李斯利害的問題。但是李斯說:奉主之詔,聽天之命。我只按照皇帝的詔令去辦事,至於自己的命運還是聽天安排吧,我考慮這些幹什麼呢?李斯是丞相,堅決執行秦始皇遺詔是他的神聖使命。他如不同意,胡亥根本無法稱帝。趙高第三次過招又失敗了。

第四次過招。趙高大談安危,李斯大談主恩。這一次過招又遭慘敗!

第五次過招。威逼。用什麼來威逼?胡亥!這是趙高手中的一張王牌。趙高明白無誤地告訴李斯兩點,一是當今天下的權利與百姓的命運都掌握在胡亥的手裡,而胡亥最聽我趙高的。二是與胡亥、趙高聯手是從上控制下;外部勢力要控制朝廷是妄想。趙高的這兩點極為利害,這是大勢。李斯明白這個大勢,再不屈從,趙高就可能與胡亥聯手治李斯的罪。李斯仍然不想束手就擒,儘管此時他的迴旋餘地非常小,李斯堅持說不按正常的立嫡立長原則繼位帶來的必然災難。

第六次過招。趙高還是從「利、害」二字入手,他警告李斯,聽我的話,可以讓你長保封侯,永世相傳;不聽我的話,災難不但會降臨到你的頭上,而且還會禍及你的子孫。聰明的人善於轉禍為福,你打算怎麼辦呢?在趙高堅持不懈的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之下,李斯終於頂不住了。他仰天流淚,高聲嘆息說,遭逢亂世,我已經不能已死盡忠了,又能怎麼辦呢?也只能明哲保身了!於是,李斯依從了趙高。經過六回過招,趙高終獲勝利。他立刻興沖沖地向胡亥彙報說,我奉太子之命去通知丞相李斯,他怎敢不服從呢?

李斯是統一六國,制定秦國一系列政策法律的過程不容忽視的人,是秦國出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小篆就是他發明的。是千古一相。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李斯把趙高當親密的好朋友,而趙高從根本上就把李斯當成最大的敵人,必除以絕後患。他處處不陷阱,下套子抓住機會治李斯於死地。胡亥當上皇帝昏庸殘暴,製造了一系列慘案,殺死自己二十多個兄弟和十幾個姐妹,對朝中掌權的大臣也是一個不放過,秦國上下人心惶惶。趙高又縱容秦二世修阿房宮等宮殿,死於徭役的人不計其數,天下人都是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此時李斯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但是也無可奈何。趙高又在胡亥飲酒作樂時慫恿李斯上奏:阻止胡亥當行為。讓胡亥反感李斯然後趙高又誣陷李斯和他的兒子密謀造反,李斯鋃鐺入獄,在嚴刑拷打下被迫承認造反。最後李斯死於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臉上被刺字,割掉了鼻子,砍了雙腳;最後在咸陽被腰斬了。他的家人親戚也被連坐被殺了三族。


謝邀,其實趙高和李斯都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趙高的手段更加狠一些!當時趙高和李斯勾結更改嬴政遺召逼死太子,扶持胡亥成功登基皇位就可見兩人的政治野心……兩個本不是一路的人,為了各自的政治野心綁在一起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合作。更何況李斯的能力讓趙高很是忌憚,後面陷害死他也就不奇怪了!可以說李斯最後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一方面是自己的咎由自取另一方面也是歷史的必然!李斯這樣有能力有野心的人,他處理事情的手段確得不到太子扶蘇的認可,甚至是討厭……扶蘇登基肯定沒有自己的地位,沒有辦法只得加入擁立胡亥的團體……


始皇在東巡途中死後,趙高以李斯的私慾為突破口,從李斯與蒙氏一族不和著手,言道,蒙氏與公子扶蘇關係密切,若登位,則李斯必然失勢。李斯本來就人品低下,果然中計。同意與趙高合謀篡改始皇遺命,扶胡亥登位。

胡亥登位後,趙高指鹿為馬,權傾朝野,自然容不下李斯在面前晃悠,最後誣李斯謀反,斬之後快。從焚書坑儒到害死同窗韓非,無一不顯現出李斯自私無情、陰狠歹毒。說李斯死於趙高之手,還不如說李斯死於自己的私慾。


李斯是自己拿磚頭砸自已,扶錯了人,不看主陣容對自已有利否。先看扶其主胡亥身邊有個趙高,還扶胡亥,這不是作死嗎,這不是幫趙高嗎,如果沒有趙高,那麼還可以。李斯典型坑自己的人,還虧在朝堂混名堂,自己作死,能怨誰。


配合默契。兩虎相鬥必有一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