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選自《荀子/君道》。德:品德。次:等次。論:按照。【譯文】根據品德的高低而排定等級,根據能力的大小而授以官職。

2、樂者,樂也。君子樂其道,小人樂其欲。

選自《荀子/樂論》。樂:指音樂。「樂也」的「樂」指喜悅,快樂。【譯文】音樂是快樂感情的表現。君子快樂是因其道德修養得到了提高,小人快樂是因其私慾得到了滿足。

3、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選自《荀子/宥坐》。芷蘭:芷,白芷,一種香草。蘭,蘭花。芳:香氣。【譯文】況且香草和蘭花雖生長在茂密的深林中,卻並不因為沒有人賞識而不散發芳香。

4、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選自《荀子/樂論》。【譯文】音樂對人的影響很深,教化人也很快。荀子認為音樂除了具有娛樂功能,還具有教化作用。

5、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選自《荀子/榮辱》。義:合乎正義的行為和事情。榮:光榮,榮耀。辱:恥辱。【譯文】把合乎正義的行為放在利益的前面是光榮的,把私利放在正義的前面是可恥的。

6、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選自《荀子/非相》。罷:疲沓,軟弱無能。【譯文】君子賢能而能容納軟弱無能的人;聰明的人能容納愚笨的人;才學淵博的人能容納才學疏淺的人;道德純粹的人能容納品行不純的人。

7、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

選自《荀子/儒效》。不若:不如。至:到了,到達。止:停,引申為達到極點。【譯文】沒有聽到不如聽到,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知道的,知道的不如實行的。學習到了實行這一步便算達到極點了。

8、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

選自《荀子/儒效》。內:內心。誣:語言不真實,欺騙。【譯文】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對內不用來欺騙自己,對外不用來欺騙別人。

9、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

選自《荀子/富國》。誅:懲罰,剷除。怨:心懷不滿,抱怨。【譯文】所以不進行教化就懲罰罪犯,即使刑法很多仍然不能戰勝邪惡;而只教化不懲罰,那麼姦邪的人就得不到制裁。

10、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選自《荀子/勸學》。嘗:嘗經。思:思考。須臾:一會,片刻。【譯文】我曾經整天苦思冥想,還不如我學習一會的收穫大。荀子十分注重學習效率,他勸諫我們要善於學習,掌握學習方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