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字「遁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與黃興、孫中山並稱中國「憲政之父」,主持第一次改組國民黨。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

1911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長。國民黨在隨後的國會選舉中獲多數,即著手準備組織責任內閣,與袁世凱的總統制意圖相左。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被人刺傷,兩天後死亡,時年31歲。

現在再去追究宋先生為誰暗殺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但其倡導的內閣制勢必不為袁世凱所容,是鐵一樣的事實。幾千年封建帝制的影響,皇權至高無上的思想在那個時代的大多數人心中還佔據著很強的位置,要不然袁世凱也不會在最後有了稱帝的行為,落得被世人唾罵的下場。

所以宋先生的先進革命理念首先面對的就是封建勢力的復辟,滿清雖然滅亡了,但封建勢力仍在;另一個方面,他的理念也遭到了孫中山的反對,孫先生結合多年的革命經驗,知道要徹底推翻封建社會,僅僅是一個小皇帝下台是沒用,更重要的是把那些封建遺老和軍閥也連根拔起,而內閣制只會給這些封建勢力以喘息的機會,所以主張發動「二次革命」。

因此,在這樣的夾縫中,宋教仁先生可謂舉步維艱,但他追求共和之心始終未改,即使臨死前的那一刻,依然委託黃興緻電北京,確定憲法,保障民權。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如果當年宋先生沒有遇刺,則如今之中國必定不是「如今之中國。」

但這,只能成為我們的遐想了……

上海閘北公園,原為「教仁公園」,宋教仁墓位於中部,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宋教仁墓於1914年6月落成,墓地面積6000平方米。墓呈半球形,墓前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頂塑一展翅雄鷹,象徵先烈革命的凌雲之志。

惟願宋先生的凌雲之志有實現的一天!


1924年6月,在上海閘北群地百餘畝建成宋公園(現名閘北公園),葬宋於園內,墓呈半球形,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頂塑一展翅雄鷹,象徵先烈革命的凌雲之志,四周遍植龍柏,綠樹成蔭,莊嚴肅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