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民族是一個飽經磨難的民族,以色列國家是一個包容性極強且愛好和平不愛侵略的國家。以色列1948年5月14日復國就可以看出,以色列是嚴格遵照聯合國分治決議而宣布復國的。可是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復國惱恨在心,在以色列宣布建國第二天,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約旦和黎巴嫩等就聯合攻打以色列,要把以色列這個新生主權國消滅,以達到讓以色列再次亡國的目的。從這點可看出是阿拉伯國家侵略以色列在先,以色列是自衛反擊為生存而戰,是被動抵禦侵略。通過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反敗為勝,以少勝多,而且領土範圍也不斷擴大。這時埃及也逐漸認識到想消滅以色列已不可能,再加上美國的調停。埃及,約旦願和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而以色列從一開始並沒有想要佔領阿拉伯國家領土之意,只是想借復國重新回到2000年前就屬於自己的故土。因為巴勒斯坦地,古稱迦南美地,以色列人相信這塊土地是他們祖宗亞伯拉罕所相信的神應許賜給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這在舊約聖經上有清楚的記載,以色列人十分相信。因此,埃及要和談,且在當時是阿拉伯國家中的頭領,以色列並不想和阿拉伯國家一直處於戰爭狀態。以色列剛剛復國,也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於是就把不屬於自己的西奈半島歸還了埃及,並與埃及簽署了和平協議,為以色列在中東的立足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戈蘭高地則不同:從以色列的歷史可以知道,以色列的祖先亞伯拉罕照他所信的上帝應許來到迦南美地(即巴勒斯坦地)在這裡放牧定居。亞伯拉罕生以撒(以色列人祖先)和以實瑪利。(阿拉伯人祖先)以撒生以掃和雅各(上帝為其更名以色列)雅各生約瑟和他的弟兄共12人。迦南美地遭遇饑荒,雅各率全家到埃及。在埃及430年繁衍生息,發展壯大,成為以色列民族。後埃及人欺壓以色列人,上帝為以色列人興起領袖摩西,約書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回到迦南美地(巴勒斯坦)。約書亞帶領百姓打敗了在迦南美地居住的七族人,征服了迦南七族。而戈蘭高地就是以色列領袖約書亞分給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流便,迦得,瑪拿西半支派的。所以最早的戈蘭高地歸屬於以色列。後來以色列分為南國猶大與北國以色列。北國以色列於公元前722年,被亞述國(即敘利亞)所滅,亞述也趁機把本國子民遷到了北國以色列,和以色列人混居在了一起,戈蘭高地也因此落在了亞述手中。南國猶大也於公元前586年被巴比倫(即伊拉克)所滅,猶大人也因此被擄掠分散。此後以色列人也多次起義反抗,直到公元70年,羅馬將軍提多再次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再次亡國,分散全世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終於復國,再次回到了離開2000多年的故土,只是國土已不是3500年前建國時的國土了。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從敘利亞手中重新奪回本屬於自己的國土。以色列人在世上流亡2000多年,飽受欺壓,對沒有國家沒有生存的土地感受特深。這次拿回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這土地是祖先的神應許賜給自己的,無論如何也要守住。如今終於拿回來了,無論如何以色列人是不會歸還敘利亞的。至於說戈蘭高地的戰略地位突出,這只是原因之一。最主要是這塊土地本屬於以色列,如果這塊土地原本不屬於以色列,以色列也同樣會在敘利亞和自己簽暑和平協議時歸還。以色列民族是特別重視約的民族,從他們對舊約(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完全相信,從他們守贖罪曰,安息日可得到印證。因此,以色列並沒有把戈蘭高地歸還敘利亞,因為以色列人從骨子裡認為這是屬於他們的土地。最近內塔尼亞胡表態要在約旦河西岸擴大猶太人定居點,要定都耶路撒冷。都是因為以色列人根深蒂固地認為耶路撒冷是他們祖先大衛建國時定都的首都,約旦河西岸本屬於他們祖先居住的地。正是由於這些宗教及歷史原因,以色列人把西奈半島歸還了埃及,而沒有把戈蘭高地歸還敘利亞!


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雖然都是以色列佔領的領土,可是戰略地位確不一樣。西奈半島除了是一片沙漠做為埃及與以色列兩國的緩衝地帶以外,以色列佔領它要付出的代價太大,有點得不償失。通過與埃及的談判,埃及答應不在西奈半島駐軍,不布署重型武器,包括戰機,大炮和坦克。只布署一些維持治安的警察和持輕武器的軍事人員。這是一個雙贏的交易,埃及得到了失去的國土,以色列保障了自己的安全。兩國都得到了和平。戈蘭高地就不同了,以色列得到它可以居高臨下。平時可以在戈蘭高地監視敘利亞的一舉一動。戰時可以在戈蘭高地俯衝下去勢不可擋。戈蘭高地還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是約旦河水的主要來源。大家都知道在中東地區淡水比石油貴。隨著人口的增加對淡水的需求肯定進一步提升。下一場中東的戰爭說不定就是為爭奪淡水資源的戰爭了。前幾天以色列常駐聯合國大使舉著聖經說,戈蘭高地自古以來就是以色列固有的領土。美國總統特朗普還代表美國政府承認戈蘭高地是以色列的領土。看來以色列即使冒著再發動幾次戰爭的風險,也不會放棄戈蘭高地了。


謝邀!

我認為當年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是因地緣政治鬥爭環境和軍事方面雙重壓力下,被迫歸還西奈半島,並不是心甘情願。

一、埃及是中東傳統強國,其武器裝備先進程度和軍事力量不比以色列差多少,而且當時的埃及號稱中東第一軍事強國,戰力強悍也很能打,當年執政的埃及總統薩達特也被稱為中東第一政治強人,在中東具有很強的號召力,並且當年的以色列也不像今天這樣強大,可次橫掃中東大多數主要強國。

二、前幾次的中東戰爭基本也是圍繞西奈半島爭奪蘇伊士運河控制權進行,表面看是以色列取得了每次的勝利,實際以色列和阿拉伯聯軍互有勝負,只是在每次緊要關頭,美國強行干擾壓制停戰(沒有美國恐怕以色列早被滅了),以色列曾二次佔領西奈半島,埃及後來發動十月戰爭奪回了部分領土,並且攻破了以色列為防守西奈半島構築的巴列夫防線,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

三、當年的埃及可稱為中東反以的領頭年,以色列夾在埃及、敘利亞(蘇聯盟友)、約旦、黎巴嫩之間,且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約旦等國關係友好並獲得強力支持,以當年埃及的號召力加前蘇聯的插手支持,埃及如果要和以色列拚命,以色列恐怕還真危險了。

綜上,認為當年以色列在美國調停和壓力下與埃及簽訂友好條約並歸還西奈半島,是出於美以整體戰略考慮不得以的以退為進策略的不奈選擇。

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則因生存所需的根本資源(水源),而讓以色列無法放棄,誇張點說,在水比油貴的中東,要想生存寧可沒油不可沒水。。。第一次中東戰爭如果說是以色列的立國之戰,那麼第二、第三次中東戰爭則是以色列的擴張之戰,第四次中東則為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聯軍的反擊戰(埃及沾光、敘利亞失去戈蘭高地)。。。


因為戈蘭高地很重要,是蓄水的山地,以國缺水,西奈半島是沙漠非常缺水,當地是阿拉伯人,不適合猶太民族的以色列統冶。


因為被庫爾德出賣了,只有美以知道。如果不出賣,美國不會公開說出來,其它小部分判軍沒地位,份亮不大。


西奈半島就一坨沙子,戈蘭高地是綠地和戰略要地,旁邊就是石油,能一樣嗎?


不用劃,國際法早規定了!


埃及國力比敘強


埃及還是講信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