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有人说,睡前谈吃乃人间大恶,总让人困中惊坐起,临睡又「开封」。正因如此,今晚我们就来聊聊吃。

 

缘起最近商务部发布的一份《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报告说,近年来,零食行业以绝对优势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C位出道。有多C位?比如零食占线上食品销售近30%,零食店不仅仅是街边店铺,也开进了购物中心,到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零食,化零为整,成为一个颇具体量、很有冲劲的朝阳产业。

 

进击的零食与退却的主食,大概每个人都能清晰感知到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走进超市,零食占据要津,构成了超市绝对的灵魂。薯片鼓胀的包装,饮料丰富的色彩,咧嘴笑的MM豆,簇拥著接受检阅,比起米面粮油区的性冷淡风,它们才是小巴黎流动的盛宴。相反,餐桌上的主食越来越不受待见,别说是女生,很多男同胞都在减少米面的摄入,美其名曰:与时俱进。

零食太好吃,我都想放弃主食了 | 睡前聊一会儿 公众号 第1张

 

其实从成分上看,大多数零食无非米面+高油高糖,比如你想不到,一个奶昔78%的成分是玉米。但正像这份报告所说,在购买与消费高端零食的过程中,不仅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购买体验」,也能「满足更多场景化的需求、获得更多情感上的共鸣、以及轻松娱乐的休闲体验」。何况,一想到每天能摄入的卡路里这么有限,适口就更重要。无限细分并不断翻新的口味,正是零食对主食骄傲的资本。

 

仓廪实而大吃零食,看起来是个趋势。父母辈小时候没零食,因为主食都紧缺,哪来余粮做副食,有瓜子、花生不错了,蜜饯、酥糖算上品。大概正因为童年零食缺失,以致很多长辈觉得吃零食「就是小孩子的事」。这样的代沟可以理解,毕竟等娃哈哈公司推出第一代儿童营养液,那已经是1987年了。从没有零食概念,到眼巴巴望著食品公司玻璃匣子里的牛肉干,到可以进超市自由挑选,再到随意在网红零食店买买买,不过三十年。零食消费升级史,也成了一块沉积变迁的压缩饼干。

 

如今的80后、90后,只要是个淘宝客,谁没在「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好想你」下过单呢?为线下的脏脏包、鲍师傅、喜茶、鹿角巷甘愿排长队者也不在少数。更馋一点,没准一冲动就去东京六本木买个羊羹,去巴塞罗那老城区吃个Tapas。移动化、电商化,全球化让零食越来越多元,供给与消费更精准对接。视野一扩大,食物一交流,人们发现,天下好吃的零食太多了!

零食太好吃,我都想放弃主食了 | 睡前聊一会儿 公众号 第2张

 

零食从来都是愉悦感的代名词,好吃是其「皮儿」,闲暇和轻松是「馅儿」。出生上海的邬君梅曾这样自述:小时每周例行的「功课」,就是和闺蜜从红房子西餐馆出发,一路买包子、吃咖喱饺、吃哈斗、吃冰糕、吃掼奶油、吃拿破仑,一路吃过去,沿途一路看衣服、试鞋子,一直逛到外滩再回家。周周如此,毫不厌烦。很多人想念曾经的上海大白兔奶糖、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天津十八街麻花儿,让人留恋的不仅是口味,更是那份或过节或出行的轻松心境。包括唐鲁孙在内的美食家曾多次写到老北京信远斋的酸梅汤,但喝得最举重若轻的,当属梁实秋。梁实秋说:「抗战胜利还乡,我带孩子们到信远斋,我准许他们能喝多少碗都可以。他们连尽七碗方始罢休。」此刻,酸梅汤变成了滔滔江水,浇灭了连年烽火,化成了一身轻松,是真心甜。

 

零食高油高糖,吃多了当然得「自罚」「谢罪」,但若将它看作一种记忆体,它就没有那么「罪恶」。因为与零食一起定格的,往往都是我们的愉快时光。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在时光博物馆里,很多人在「时光杂货铺」前挪不开步的原因。它们,成为了记忆有味道的载体。这正是:

 

零食大战主食,记录有味时光。大家晚安!

 

(文 | 何鼎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