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2012年中國大事多、喜事多,但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也很多。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社會輿情主流繼續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民眾對未來充滿信心。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引發熱烈反響。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多變、我國國內經濟社會運行中也不斷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社會輿情繼續呈現高發、複雜多變的態勢。

  一、社會輿情的主流態勢

  總的來說,2012年主流社會輿情更加成熟,廣大民眾對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思考日趨理性,對存在的社會矛盾與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對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更加關注,對社會的和諧發展、公平正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參與公共事務和社會監督,維護自身權益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顯著增強。

  1、公民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日益增強,民意表達更加理性

  公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範圍越來越廣泛,關注的熱點涉及時事政治、經濟形勢、公共衛生、社會安全、反腐倡廉、企業發展、災害事故、文化科教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2012年「兩會」期間,強國論壇、復興論壇、新華論壇等紛紛以專題的形式徵求網民意見,「我有問題問總理」留言版持續火爆,共收到4000多頁的留言。鐵血社區、凱迪社區、天涯論壇、奧一論壇等民間社區每天至少有一篇帖文與兩會相關,微博上更是熱火朝天,政府工作報告、新聞發布會、代表委員的一言一行都是微博熱議的。人民網「強國論壇」上,一條「喜迎十八大網友說期待」的帖子,聚集了接近10萬的人氣,廣大網民在跟帖中表達願望、訴說期待,形成十八大盛會的一道「民意風景線」。

  2、政府部門重視網路輿情,及時問責、解決現實問題

  「圍觀改變中國」,一個事件會迅速引起成千上萬人的注意和傳播,尤其是「意見領袖」的關注和參與,會使輿論影響滾雪球一樣變大。網路上的吶喊、追問、質疑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黨政機構加強網路輿情的監測、蒐集、分析和研判,對網民通過網路發出的聲音和反映的訴求倍加關注,及時處置,消除隱患苗頭,化解社會矛盾。10月,繼太原某幼兒園老師狂扇一女童耳光被曝光後,浙江溫嶺市再發虐童事件。民眾對幼兒園教師的素質質疑聲高漲,同時對政府的監管工作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些事件引髮網友圍觀和熱議,溫嶺市教育局在事發後3小時對事件作出回應,對相關當事人依法進行懲治,使得此事件的關注度趨於平緩;11月16日,貴州畢節市5名男童因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被悶死。事件發生後,論壇和微博快速傳播,《新京報》、《京華時報》和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快速介入,使事件快速發酵。當地政府在事件發生後兩天內公佈調查結果,並主動公佈5名死亡兒童的身份。隨後,畢節市政府加大問責力度,有效地回應了民意,爭取到了民眾的支持和理解。

  3、政務微博介入熱點事件,有效疏導民意

  2012年政務微博迅猛發展,截至年底超過了8萬個。政務微博已經渡過了試水階段,多起輿情事件中都能夠發現當地政務微博和主流媒體的身影,成為帶動微博正能量的重要力量。2月底,「上海發布」接到來自市民秦嶺關於「癌症晚期父親就醫輾轉無醫院收治」的公開信後,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同志很快通過「上海發布」登載回信,表示「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爭取在制度上有所前進」,促成秦父住進醫院,度過了生命最後幾個小時,傳為佳話;7月5日,南京有網友曝9歲孩子因戶籍問題無法上學、幫母親清掃街道,南京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在短短155分鐘內迅速核實情況,耐心闢謠回應、化解網民質疑,最終博主自行刪除謠言,提高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北京「7·21」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後,北京消防、水潤京華、平安北京、交通北京與16區縣政務微博持續不斷發送官方消息,合力形成了官方輿論場,繼而影響民間輿論場,放大微博時代「正能量」,在輿論引導中佔得先機。

  4、主流媒體頻頻發聲,影響輿論走向

  2012年主流媒體認真解讀民眾關切,紛紛開通法人微博,在「大眾麥克風」的網路輿論場上奮力「奪回麥克風」。《人民日報》7月22日凌晨開通微博,第一條就關注北京暴雨,引發了強烈關注。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央視推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麼」引起了普遍關注。不僅贏得了年輕網民對《新聞聯播》姿態轉變的肯定,一些感人的採訪片段也在微博中熱傳。央視掀起的幸福話題,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人們對自身幸福的關注和思考,增加了《新聞聯播》的感染力和可視性,更表現出主流媒體製造話題和引導輿論的能力。

  二、社會輿情危機應對中存在的問題

  2012年以來,社會輿情的主流體現了公眾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責任意識和期望。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社會突發事件應對不當或不及時,引來各種猜測、懷疑、炒作。

  1、地方政府危機應對不當,導致事件被不斷放大

  在輿情危機事件發生之後,一些政府部門反應遲鈍,導致危機愈演愈烈。從6月開始,河南省周口市開始了一項為期數月、頗受爭議的「平墳復耕」工作,受到媒體關注。伴隨工作的推進,「200多萬個墳頭先後被平掉」的說法屢現報端,基層政府中一些簡單粗暴的做法,激起民眾不滿。與此同時,類似「正處級以上官員墳墓不拆」的輿論在網上不斷傳播,使得該輿情在互聯網上的發酵力度不斷增加。面對洶湧的網路批評,周口市官方聲音明顯式微;11月,湖南鳳凰縣支教大學生小梁連發微博,揭露支教學校「營養午餐」存在問題,引來輿論強烈關注。事件爆發前,支教老師曾多次直接反映相關問題,但是沒有輿論壓力,相關部門沒有重視、處置,最終演變成具有全國影響的輿情事件。

  2、政務微博應對不及時,帶來輿情應對的「次生災害」

  一些地方政府在應對輿情事件時,由於回應中不當的言論或態度,帶來了輿情應對的「次生災害」。2012年1月28日,網路爆出遊客海南三亞喫海鮮被宰醜聞,迅速引發了網友和媒體的圍觀。三亞官方微博早期冰冷的態度和反覆無常的回應內容,讓當地政府形象受到重創,給後期處置增加了難度;在中秋、國慶長假來臨之前,鐵道部官方指定購票網站12306「癱瘓」,網友在微博平臺上連發質問。有關部門卻只發布兩條微博回應,一條為道歉帖,另一條則疏導公眾通過電話、窗口訂票,這兩條帖文的網友認可度均不高。

  3、謠言的傳播使民眾對政府部門產生不信任、不滿意

  由於謠言的傳播,使民眾形成「不信任」和「習慣性懷疑」的心態,不良推斷先入為主,加劇了對政府的不信任。2012年7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0709人進行的調查顯示,71.8%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習慣性質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習慣性質疑症」。這種「習慣性質疑」在一些網路事件中得到驗證。例如,8月14日清晨,周克華被擊斃。但隨後,有網友發帖質疑周克華未死,稱8月14日被重慶警方擊斃的死者是長沙警方派往重慶的一名便衣警察,並貼出其生前照片。特別是微博上一些「大V」的加入,不僅「炒」熱了這個話題,也使「周克華未被擊斃」的說法彷彿有了較高的可信度,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質疑的隊伍中。這種現象也說明,謠言的傳播使政府正在為增強公信力付出越來越大的社會運行成本。

  4、一些網民和「意見領袖」言語偏激,加劇了不良情緒的流動

  網路的言論門檻低,網民素質參差不齊,負面情緒交叉感染,容易讓某些極端化的言論佔上風。網民作判斷、下結論,往往僅憑個人好惡和直觀感受,缺乏深入的思考,也不講究起碼的思維邏輯,只是圍觀、起鬨、扔磚頭。網路轉發的信息因此常常充斥捕風捉影、道聽途說、誇大其詞、聳人聽聞之辭,在表達方式上也容易呈現出偏激、粗俗的傾向,甚至不時出現一味謾罵、惡意攻擊的帖文。尤其是一些意見領袖,擅長利用民眾的不滿和怨恨,通過嬉笑怒罵的煽情話語,在微博上對經濟社會和歷史文化問題混淆是非、顛覆解構,煽風點火、擾亂視聽,消解社會共識的形成,肆意突破社會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加劇了微博上黑暗情緒的流動。

  三、進一步加強社會輿情引導工作的思考

  1、將網路反腐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從十八大報告到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可以看到中央在反腐問題上發出的強烈信號,也給了廣大民眾以信心。相比傳統的社會監督模式,網上舉報因為其速度快、影響大和低成本、低風險的技術優勢,更容易形成輿論熱點,其積極意義不可小覷。網路的開放性使其成為一個人人可以參與的輿論場,可以讓領導幹部更便捷地傾聽民聲、把脈民意。不過,值得反思的是,網路舉報的泛濫,也使有關部門在查處腐敗過程中,在保證公眾知情權和保護個人隱私權之間難以權衡。而面對公共利益,官員隱私權該受到何種程度的限制,更需要明確的法律界定。針對當前嚴峻的腐敗形勢,更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將網路反腐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唯此,社會監督的正能量才能得到進一步釋放。

  2、提高地方政府的執政能力

  一是要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在與羣眾利益有關的一些大型項目、公共政策方面,要破除關門決策的行政思維,充分考慮羣眾利益,尊重民意,善待民意,並針對羣眾的關切點、疑惑點充分醞釀、積極溝通,以獲得理解、贏得支持;二是要提防突發事件發生後「捂著、掖著、蓋著」的「鴕鳥心態」,正面回應質疑。「鴕鳥心態」不僅無益於政府公信力的塑造,還容易造成輿論失控,甚至引發線下活動,影響社會穩定。只有尊重輿論傳播規律,及時表態和回應,與網友進行良性互動,輿情事態才會自然平息;三是加強社會輿情的調查、研判,建立各種輿論監測、預警、評估、引導機制,形成全方位、廣覆蓋的輿情引導體系,實現社會輿情引導的科學化,進一步健全新聞發言人、評論員、觀察員制度,提高處理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公共事件的能力。

  3、善用政務微博

  當突發事件或羣體性事件發生時,微博常會第一時間形成輿情熱點,相關部門能否開設官方微博直面民眾是一種態度,能否用好微博應對民眾的質疑和追問,是體現執政能力的一個方面。目前,官員微博仍數量較少,很多官員都在「潛水」,身份隱匿,發言謹慎,敢直言且直接介入政務領域的很少。要開通更多的政務微博、官員微博,收集民意、瞭解民情、解決民生,虛心接受網民的批評和不滿,使政務微博真正為人民羣眾辦實事、辦好事。

  (作者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