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央視二套財經頻道曾引進一檔英國的真人秀節目,大概十幾集的樣子吧,叫做《超級保姆》。有著15年全職保姆經驗的Jojo,可謂閱兒無數,從無數實際經驗中悟出許多處理問題兒童的方法。這個真人秀節目主要目的就是要她深入到有需要的家庭當中,通過一周的相處和觀察,給出自己的指導建議。

雖然我那時並沒有自己的小孩子,可還是被這個節目深深吸引了。孩子的問題常常煩惱著一些家庭,父母可能會為孩子爭吵,即便有些父母意見一致,但還是拿孩子束手無策。而一旦有著專業育兒經驗的專家幫忙分析出問題的要害和給出可行的方案,問題瞬間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可見,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相信你一定經歷過或者見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飯桌上不好好吃飯,父母上來就是呵斥或打罵;孩子和和別的小朋友鬧矛盾了,家長出頭代為解決;孩子想要什麼,父母總是以富養為理由不斷地滿足……這些都是最顯而易見的孩子教育上的誤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成年之後,無論是在感情生活還是工作中的種種行為,都與童年的成長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小到與人的溝通方式,大到取得的人生成就,可以說,早在孩提時期就埋下了伏筆。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真正從心底重視起孩子從小的教育。

而我也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尤其是家裡只有一兩個寶貝的情況下,新一代的父母已經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家庭劇中婆媳關係的一個矛盾點就是孩子讓不讓老人帶,因為新一代的父母比他們的父輩接觸了更多的理論和先進的經驗,他們更傾向於親力親為。可是即便親力親為,仍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究竟那些四處聽來的育兒經驗,哪些是真正科學的?有沒有可以系統指導自己的一些分享?在進行理論分析後,可不可以有一些實際案例,教我們一些實踐方法?

這些困惑,我們都能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書是我的一個好朋友,也是一個兩歲寶媽的大學老師給我推薦的。在詳細翻閱後,我感到十分驚喜。

作者: 【美】魯道夫·德雷克斯 / 【美】薇姬·索爾茲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副標題: The Challenge/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譯者: 甄穎出版年: 2015-1-1裝幀: 精裝

那麼,這本書都講了什麼呢?

好讀易懂的教育方法

《孩子:挑戰》全書包含38章,每一章都有一個單獨探討的主題。

從「現代父母的兩難處境」講起,然後帶我們一步步「了解孩子」,「對孩子表現尊重」,「避免給予過度關注」,「一起享受樂趣」……到最後告訴我們如何幫我們的孩子發展出人生成功的性格和能力,家長和孩子如何實現合作共贏。循序漸進又深入淺出。

我們發現,沒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沒找到方法的父母。

比如,孩子們無緣無故的哭和吵鬧,你真的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嗎?書裡面講了六歲的博比的例子,媽媽在旁邊計劃一周的食譜,博比本來在用蠟筆畫畫,突然開始用一隻腳踢地板。媽媽生氣地呵斥了幾遍,讓他別再踢了,可是並沒什麼效果,最後不得不動用了武力。

但就像作者所說,「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向,必須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否則我們幾乎難以改變他們的行為。」再看博比的例子,媽媽很生氣,而博比沒有意識到會讓媽媽生氣。博比有一個背後的動機理由,媽媽對博比吼叫和打他,能讓博比感到成功,因為那一刻他得到了媽媽完全的關注。博比並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動機,但他的行為無意識地被這樣的動機驅使,一天不下百次。而媽媽的反應恰好符合博比的需要,他獲得了關注,然後繼續強化這個隱藏的目的。

所以,如果踢地板不會讓媽媽生氣,他還會繼續做同樣的事情嗎?他早就放棄了。另一方面,如果博比安靜地好好玩,這時候能得到媽媽親切的微笑、滿意的擁抱和讚美的言辭,那他也不會用搗蛋的行為去得到媽媽的關注。

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對孩子進行鼓勵的重要性,因為孩子需要自尊和成就感。但你真的確定你沒有給孩子澆過冷水,打擊過他的自信心?

四歲的女兒想幫你把從超市買回來的雞蛋放到冰箱里,你趕忙制止說,你會把雞蛋打爛的,還是我來吧。寶貝,等你長大再做。三歲的兒子正在自己穿棉衣,準備和你一起出門買東西,你走過來說,寶貝,我給你穿吧,你這樣太慢了。

「我們通常沒有給孩子不同的途徑和機會,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強項和長處,反而我們常常以大人的偏見——我們不相信孩子有能力——長在他們的對立面。」我們為了不打碎雞蛋,卻打碎了孩子的自信心。

當小寶寶第一次嘗試自己吃飯,結果把自己弄成大花臉,衣服也弄髒了。很多父母是怎麼說的?我們會大喊:「看你搞得這麼臟!」然後把勺子從他手裡拿過來,喂他吃。

「我們常常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的感受,孩子卻因此受挫。鼓勵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過度保護的行為,從而不會令他們氣餒。另外一半指的是表達出自己對孩子勇氣和自我認知信念的支持。我們需要細心觀察,經常捫心自問,我的這個方式,對我孩子的自我認知有什麼影響?」

豐富的情景再現

從上面講的內容,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這本《孩子:挑戰》不僅將晦澀枯燥的教育學理論講的通俗易懂,書中還有大量的情景再現,從而避免了空洞理論所帶來的無法聚焦。事實上,有很多書雖然很專業,看的時候也覺得蠻有道理的,但轉頭就記不清到底說了什麼。

這本書的每章均有若干真實情景作為切入點,然後和讀者們一同進行剖析和討論。而這些案例,你也一定不會陌生,全部都來自我們與孩子相處時的點點滴滴。

同時,在書的最後,作者也系統附錄了37個新案例,不同的人,對下面的例子有不同的見解;同樣的情況,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個例子後,作者都給出了一些評語,供大家參考。

足夠科學和專業

本書作者魯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RudolfDreikurs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也是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開創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書中推薦的方法,是基於註明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生活哲學理念及人類生活觀。當今心理學界的趨勢也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作者在序中說,我們既不建議家長縱容孩子,也不建議家長嚴懲孩子,我們建議家長學習如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們,有能力引導他們。

如作者所說,基於在育兒領域中長達40年的經驗,他相信,書中提供的這套方法能夠非常有效地解決家庭衝突。「這些方法經過了我們家庭關係諮詢中心的實驗、研究、考證。許多家長找到了對待孩子的有效方法,並贏得了孩子的合作。」

當然,這本書並不是答案之書,遇到什麼情況立馬翻開找答案。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大家能通過它學習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然後轉化成「父母的語言」,一點點滲入到孩子的成長當中。我印象中很深的一點就是,你要「和」孩子說話,而不是「對」孩子說話,平等尊重的溝通往往更有效。

講真,無論你現在沒有小孩還是已經有了孩子,或是孩子已經長大成人,都值得收入這本書。你既可以作為來日的參考也可以作為從前的反思,畢竟教育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話題,我自己也在默默鑽研當中,更何況現在已經開放二胎了。所以,不管之前做的如何,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一點點地讓自己做的更好。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