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兩者歷史文化傳統與現實境遇的不同所造成的。

有關此話題,可以閱讀本頭條號「美劇浮世繪」上的文章:

《小丑回魂》背後的西方小丑原來是這樣的(原創)

https://www.toutiao.com/i6466550760451605006/

美劇浮世繪 2017-09-18 09:05

文/Snow大叔

改編自美國作家斯蒂芬金同名小說的恐怖電影《小丑回魂》,最近在北美上映,自首映以來創造了多項新紀錄,刷爆了多個榜單。

而要說這部恐怖片為何會如此火爆(國內雖然仍未上映,但從小說原著以及宣傳片來看),除了恐怖片常常通過表現劇中環境的恐怖氣氛、人物的恐懼精神心理等等之外,大概是最得力於小丑這一恐怖形象了。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雖然也有著與西方小丑比較相似的丑角形象,但卻並不是那種讓人心生恐懼的可怕的東西,相反,是讓人捧腹大笑逗樂子的丑角,如戲曲中的丑角。

那麼,西方的小丑為什麼會成為這樣一個讓人恐怖的形象呢?

要說這西方的小丑,其實他最開始的時候也並非像電影《小丑回魂》中所展現的那樣一個讓人怕怕的形象。

從西方社會歷史發展來看,小丑的起源雖說很難比較清晰地予以梳理,但他的出現與宗教活動則密切相關。從一些歷史著作中,我們可以從當時人們的祭祀活動以及宗教儀式中,都能發現小丑的身影。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統治一切,同時在各地也出現了許多大型慶典娛樂活動,而在這些地方,逐漸開始出現了小丑。隨著社會各個階級力量的摩擦衝突,有些人為了表達對於社會現實的不滿,於是便裝扮成小丑的樣子予以嘲諷批評。此後,小丑又逐漸出現了分化,一部分走進了劇場,一部分則轉行為巫醫,當然這類巫醫多數都是名為演出時則到處坑蒙拐騙。

當歷史的步伐不斷往前邁進,各地的文化日益交往頻繁,小丑藝術在義大利,則發展出現了新的表演形式,就是小丑演員開始戴上面具進行演出。起初,這些演出多為四處流動,後來漸漸轉為室內表演。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娛樂活動進一步豐富,這時馬戲團表演隨之興起。當時的馬戲團表演以馬的表演為主,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增加更多的收入,馬戲團開始在馬戲表演中間穿插起了小丑表演,以此調動全場氣氛。

客觀來講,在西方社會歷史中,小丑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人們也會樂此不疲地去爭相扮演小丑,而且還形成了專門培訓小丑的專業學校。這與我國歷史文化中,戲曲藝術中的丑角則形成比較鮮明的對照。在我國,戲曲藝術中的丑角,則起源於皇宮內苑,只是用以娛樂皇室成員,其承擔的社會功能確實很微弱,其社會地位與西方的小丑相比則並沒有那麼高。

至於西方的小丑,為什麼在此後竟然又發展出現了一種如《小丑回魂》中所展現出來的恐怖小丑?咱們下次接著來聊。


我是一個電影解說,今天剛好做完這個電影,如果想看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不錯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